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內部控制質量、媒體關注度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基于2010-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的分析

2023-11-10 02:31:32甄夢夢郭慧婷
財會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綠色環境企業

■/ 甄夢夢 郭慧婷

一、引言

綠色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根本策略,能夠實現環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黨的二十大也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逐步實現環境污染治理取得重大成效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然而,與傳統創新有所區別的是,綠色技術創新本身具有一定的環境污染負外部性特征,而且由于其存在的高風險、高投入性特征,僅僅依靠企業自主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往往需要環境規制作為外生力量推動(余得生和張雨,2022)。一方面,基于制度理論和波特假說,環境規制作為影響企業行為決策的正式制度,可以通過強制性的規范來引導企業履行環保責任,而且符合政府環保政策的企業往往更容易獲得政府環保補助,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更有利于促進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肖仁橋等,2022),進而形成一個有益循環。但另一方面環境規制越嚴格,企業的違規成本可能越高,進而產生“遵循成本”效應,不利于企業創新(Philipp,2016)。因此在“雙碳”背景下研究環境規制這一正式制度與微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關于環境規制強度是否能夠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產生影響,近幾年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尤其是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核心逐漸演變為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劉金科和肖翊陽,2022)。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波特假說”理論(Michael &Claas,1995)的“創新補償效應”,大量的研究也支持了“波特假說”,認為嚴格的環境規制盡管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長期來說能夠倒逼企業轉變生產方式,使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國內外學者關于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波特假說”理論(Michael &Claas,1995)的“創新補償效應”,大量的研究也支持了“波特假說”,認為嚴格的環境規制盡管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長期來說能夠倒逼企業轉變生產方式,使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從根本上來講,環境規制是政府運用行政手段促進微觀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一項重要政策工具,環境規制能夠有效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顧海峰和高水文,2022)。基于制度理論和波特假說,政府的相關環境政策對于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重大影響,因為環境規制能夠促進企業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進而克服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特征。環境規制作為影響企業行為決策的正式制度,可以通過強制性的規范倒逼企業進行綠色創新(杜可等,2023)。此外,基于綠色技術創新理論,企業負有主動將“環保”思想引入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中的義務,尤其是在當前綠色低碳背景下,企業更需要主動進行綠色技術研發。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環境規制能夠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二)環境規制、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部治理機制,高水平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經營及創新活動中的系統性風險,確保綠色技術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高凱等,2022)。在以往關于內部控制與企業創新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基于“矯枉過正”假說,認為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創新顯著負相關,過于繁瑣的內部控制不利于創新項目的啟動和展開(Leonce et al,2009)。更多的學者從“合理管控”假說出發,認為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創新顯著正相關。較高的內控水平既能夠維持企業內部體系的運作,使企業在擁有合適的機會時及時做出反應,也可以降低管理層的短視行為,及時遏制管理層的不作為行為,以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投入的效率(耿合江,2020)。同時內部控制質量越高,越能夠形成潛在的約束機制抑制管理層盈余管理行為,使企業有更多資金做出綠色技術創新決策。因此,當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較好時,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系統性風險,同時對管理者形成更多的約束,使企業發展更加重視長期利益。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內部控制質量越好,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越強。

(三)環境規制、媒體關注度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媒體對企業環境問題的關注逐漸提升,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活動也越來越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和重視(張玉明等,2021)。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外部監督機制,往往可以通過信息傳遞和輿論引導機制,有效約束企業行為,強化企業可持續發展導向。具體而言,媒體對企業污染事件的報道與監督能夠給企業造成合法性的壓力,而企業的相關負面信息往往會更加受到利益相關者的關注,此時企業為了化解輿論危機和增強利益相關者的信心,會積極開展綠色創新活動。同時“公司治理假說”認為,媒體對上市公司的報道可以作為對上市公司的一種外部治理手段,媒體監督強度往往能對企業創新產生影響(賴小東等,2022),幫助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獲取長期績效。此外,媒體壓力會對企業管理者產生無形的激勵與約束,能夠減少管理層短視行為,督促企業做好長期規劃,有利于企業進行創新(李江濤和陶思源,2022)。據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媒體關注度越高,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越強。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樣本為2010 年1 月1 日之前上市的滬深A 股上市公司,研究期間為2010—2021 年。選擇上述期間的主要原因是自黨的十八大以后綠色創新理念逐步強化,而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于2010 年推出綠色專利分類標準。借鑒陽鎮等(2023)的研究,本文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剔除金融業及房地產行業數據;剔除ST、*ST 以及PT和即將退市的公司;剔除資產負債率小于0的上市公司。同時,對主要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的Winsorize縮尾處理,最終得到16012個觀測值。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考慮到企業專利數據能夠充分反映企業創新能力的變化,且專利申請數據相比于專利授權數據往往更加可靠、及時,本文參考王珍愚等(2021)的做法,采用上市公司綠色專利申請數量衡量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和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

2.解釋變量:環境規制。本文借鑒張建鵬和陳詩一(2021)的方法,使用詞頻統計法衡量政府環境規制水平,具體做法是根據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文件中出現的與“環保”一詞相關詞頻數占報告全文詞頻的百分比進行衡量。由于政府工作報告往往體現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環保工作的闡述能夠反映地方政府當年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作為衡量地方環境規制的指標。本文沒有將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與環境相關的詞頻數及其比重作為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的測度變量主要是考慮到政府環境治理在地級市層面上的變異性,不同地級市政府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存在差別。本文詞頻統計采用文本分析法,參考張建鵬和陳詩一(2021)構建的27 個環保詞匯(具體包括:環境保護、環保、綠色、清潔、低碳、藍天、綠水、青山、生態、空氣、氣候、污染、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霧霾、顆粒物、二氧化碳、能耗、散煤、燃煤、排污、偷排、尾氣、節能、減排、脫硫、脫硝),使用Python 第三方Jieba 分詞,對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進行分詞處理,然后對分詞結果進行詞頻統計得到環境規制數據。

3.調節變量。(1)內部控制質量。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往往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而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治理機制,在企業進行研發創新時,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可能會影響創新動機和效率。為了驗證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關系的影響,本文將內部控制指數÷100 作為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變量,內部控制數據來自迪博數據庫(DIB);(2)媒體關注度。媒體報道一直是企業重要的外部監督渠道,社會媒體的關注可能影響企業綠色創新水平。本文借鑒聶志萍和汪藝文(2022)的研究,選擇網絡財經新聞和報刊財經新聞媒體報道總數加1 后取自然對數作為媒體關注度的衡量變量。考慮到媒體報道具有情緒特點,本文依據楊道廣等(2017)的研究,將媒體報道細分為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并分別使用企業正面媒體報道總數加1和負面媒體報道總數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數據來自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

4.控制變量。本文參考顧海峰和高水文(2022)的研究,對一系列企業層面(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收益率、員工規模、管理層持股比例、上市年數)、宏觀層面(年度CPI指數、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水平)的變量進行控制,主要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

相關變量定義見表1。

(三)模型構建

為檢驗假設1,本文借鑒顧海峰和高水文(2022)的研究,構建回歸模型(1)。

為檢驗假設2,本文在模型(1)的基礎上將Er和IC去中心化后相乘構建模型(2)。

為檢驗假設3,本文將Er 和Media 去中心化后相乘構建模型(3)。

其中,Media 可進一步細分為正面報道(Pos-Media)和負面報道(NegMedia)。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 是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由表2 可知,綠色技術創新GT的最大值為3.784,最小值為0,平均值為0.335,表明大部分企業沒有綠色專利申請,不同企業綠色專利申請數量存在較大差異。環境規制Er 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711,標準差為0.145,說明不同地區的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具有一定的差異,企業面臨著不同的環境規制水平。內部控制質量IC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8.822,標準差為1.497,說明不同企業之間的內部控制環境存在較大差別,有些企業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媒體關注度Media 的最小值為1.946,最大值為9.110,標準差為1.333,表明媒體對不同企業關注度存在較大差異。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表

(二)回歸分析

表3是主效應的回歸結果。其中(1)列未加入控制變量,(2)列是加入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環境規制Er 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GT 的回歸系數為0.138,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了企業綠色專利申請總量,進而提高了企業整體綠色創新能力,驗證了本文的假設H1。與Chakraborty &Chatterjee(2017)的研究類似。原因可能是政府環境規制產生了“倒逼”效應和“創新補償”效應,一方面通過向企業施加外部壓力使企業有效克服組織綠色創新惰性,迫使管理者權衡其污染環境所造成的經濟后果以及可能的行政處罰;另一方面通過研發補助和低碳補貼對企業產生內部激勵,使企業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增加綠色創新投入,積極開展綠色創新活動。

表3 主回歸結果

(三)調節效應檢驗

1.內部控制質量。為檢驗內部控制質量在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間的調節作用,本文在基準模型基礎上引入環境規制Er與內部控制質量IC 的交互項構建調節效應模型進行檢驗,表4 的(1)列為內部控制質量調節效應檢驗結果。由回歸結果可以發現,加入調節變量之后,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交乘項回歸系數為0.064,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自變量符號一致,說明內部控制質量越好的企業,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越強,驗證了假設H2。究其原因可能是內部控制質量越好的企業,越能夠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往往能夠抓住企業創新機遇,并降低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承擔的不必要風險。同時內部控制質量越好,越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制衡機制,降低內部代理沖突,使企業內部信息傳遞更加透明,降低內部人員獲取信息的成本,有利于相關人員及時做出投資決策,在受到政府環境規制影響的情況下最終對綠色技術創新活動產生正向影響。

表4 調節效應檢驗結果

2.媒體關注度。為檢驗媒體關注度在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間的調節作用,本文在基準模型基礎上引入環境規制Er 與媒體關注度Media的交互項構建調節效應模型進行檢驗,表4 的(2)列為媒體關注度調節效應檢驗結果。由回歸結果可知,環境規制與媒體關注度交互項的回歸系數為0.071,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媒體關注度越高,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越強,驗證了假設H3。更進一步考慮到媒體報道具有情緒特點,對媒體報道進行分維度檢驗。表4的(3)列為媒體正面報道調節效應檢驗結果,(4)列為媒體負面報道調節效應檢驗結果。結果顯示無論是正面媒體報道還是負面媒體報道均會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產生正向調節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被媒體正面報道較多的企業本身在環保方面表現較好,企業為了維持其良好的聲譽,在環境規制強度下會繼續進行綠色技術研發;而被媒體負面報道較多的企業為了減輕環保壓力、釋放綠色信號有更加強烈的需求進行綠色技術研發,挽救企業聲譽和形象。

(四)中介效應檢驗

考慮到環境規制是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外部宏觀條件,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是微觀企業內部環境治理行為,環境規制如何提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傳導機制需要進一步厘清。由前文的分析結果可知環境規制能夠倒逼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彌補甚至抵消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負面效應。而根據資源基礎理論,企業擁有的資源對企業戰略決策有重要影響,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創新,綠色創新具有投入成本高、失敗風險大、產出周期長的特點,需要持續不斷地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而研發投入作為技術創新的起始環節,是企業創新產出的基礎,因此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創新的產出(宋維佳和杜泓鈺,2017)。此外,由于外部制度因素主要通過企業內部因素對企業自身綠色技術創新水平產生影響,所以環境規制的實施可以降低企業環境治理投資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波特假說的理論框架下,企業基于自身利益,會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綠色創新效率,向外積極傳遞節能減排信號,以獲得更多的創新補償和政策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引入研發投入(R&D)這一變量,探究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傳導機制。具體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表5的(2)列結果顯示環境規制Er 的系數為0.003 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受環境規制影響越大的企業往往更加傾向于增加研發投入;(3)列在加入研發投入R&D 之后,環境規制Er 的回歸系數0.105,仍然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系數有所下降,參考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說明研發投入在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GT 之間起到了“部分中介效應”,說明環境規制能夠通過驅動企業增加相應的研發投入,進而不斷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遵守環境規制,更容易獲得政府補貼,分擔了企業創新投入的風險,能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促進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另一方面企業釋放遵守環境規制的信號也能夠降低企業面臨的外部融資約束程度,向利益相關者傳遞積極信號,使企業更容易獲得外部資金,從而提高研發投入強度,進而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

表5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五)異質性分析

1.區域異質性分析。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綠色創新能力和環境規制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根據企業所在地區將總樣本分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分別考慮,具體結果如表6所示。結果顯示,在東部地區企業樣本中環境規制Er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而在中西部地區企業樣本中環境規制Er 的系數不顯著且為負。說明環境規制能夠顯著促進東部地區企業提升綠色技術創新,但對于中西部地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與童偉偉和張建民(2012)的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較慢,而企業綠色技術研發活動是一項風險高、投入大的活動,需要技術人員、資金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支持。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擁有經濟發展優勢和良好的金融環境,能夠有效解決資金困境,更容易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

表6 異質性檢驗結果

2.生命周期異質性分析。考慮到處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資源條件有所差異,且對于內外部存在不同的風險偏好,往往對綠色技術創新具有不同的特點,故本文參考Dickinson(2011)現金流劃分方法,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進行分析。從表6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環境規制與成長期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顯著正相關,而對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的影響不顯著。主要原因可能是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往往處于迅速擴張的階段,對外界環境變化比較敏感,為了抓住發展機遇會積極響應環境規制。而成熟期的企業現金流充足,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創新經驗,往往會自主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投入,相對來說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專利申請數量的影響可能較弱。而處于衰退期的企業本身盈利能力不斷下滑,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弱化,較高的環境規制強度反而增加了治理污染的成本,不利于企業創新。

(六)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本文參考李青原和肖澤華(2020)的研究,替換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衡量標準,采用企業綠色專利授權數量加1 取自然對數(Grants)衡量,回歸結果如表7 所示。結果仍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通過了穩健性檢驗。

表7 穩健性檢驗結果

2.解釋變量滯后一期。考慮到環境規制可能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存在滯后作用,借鑒崔秀梅等(2021)的做法,將核心解釋變量環境規制滯后一期,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結果顯示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仍然在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

3.改變計量模型。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綠色專利申請數量,由于許多企業的專利數量為0,很可能會出現零值堆積,故參考陽鎮等(2023)的做法,采用Tobit 回歸模型重新檢驗環境規制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表7 回歸結果顯示環境規制Er 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GT 的回歸系數為0.428,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具有穩健性。

4.調整固定效應。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參考張文卿和陳宇科(2022)的做法,在回歸中不控制年份、行業和地區固定效應,對結果進行重新回歸。表7 顯示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依然顯著為正,相關結論未發生變化。

5.剔除專利申請總量為零的樣本。由于許多企業未進行綠色創新專利申請,為避免樣本數據對模型結果準確性造成偏差,本文剔除了綠色專利申請總量為零的樣本之后進行重新回歸。表7 結果顯示各主要變量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均未發生較大變化,結論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選取2010 年1 月1 日之前我國A 股上市的公司2010-2021年數據,構建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及作用機理,并從企業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督兩個角度考察了內部控制質量和媒體關注度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調節作用。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環境規制能夠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并且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然顯著成立。(2)內部控制質量和媒體關注度具有正向調節效應,內部控制質量、媒體關注度能強化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進一步區分了媒體報道的性質之后,發現無論是正面報道還是負面報道都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產生正向調節作用。(3)中介效應檢驗表明環境規制主要是通過增加企業研發投入進而提高企業綠色創新能力。(4)異質性分析表明,東部地區企業和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效應更加顯著。

(二)建議

1.重視環境規制的引導作用。政府應高度重視通過環境規制手段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行為進行引導,適當調整環境規制強度以實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效應。采取完善排污定價、環境稅、綠色創新補貼、綠色金融支持等手段,降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風險,更好的發揮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效應。

2.提高內部控制質量。良好的內部治理機制能夠有效為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企業應充分發揮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內部重要風險管理機制的作用,通過優化技術創新流程、規范企業管理層行為、增強風險管控等手段有效降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過程中面臨的失敗風險,提高企業創新產出成功率,促使企業實施高質量的綠色技術創新活動。

3.關注社會媒體的作用。積極發揮媒體等對企業的環境治理監督職能,利用媒體輿論提升企業對綠色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企業也應當自覺接受媒體監督,強化對綠色創新的重視程度;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時,應當充分提高媒體的參與度,鼓勵公眾關注環境,更好地促進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提升作用。

4.對不同地區和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進行差異化管理。充分考慮環境規制對不同地區企業和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差異化影響。對于中西部地區適當增加環境規制的靈活性,選擇符合當地發展情況的環境管制方式,注重資金支持和引進人才;對于處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業,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對不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差異化引導,改善企業創新的外部環境。

猜你喜歡
綠色環境企業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无码内射在线| 免费激情网站|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a级毛片网| 人妻21p大胆|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aⅴ天堂|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精品青青|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91精品专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伊人蕉久影院| 五月激情综合网|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亚洲天堂区| 久久a级片|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无码aaa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流白浆视频| 黄色片中文字幕|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午夜看片|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91原创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 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