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玉
作業(yè)管理工作是促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落實的重要抓手。“雙減”是通過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的質和量,使作業(yè)布置具有目標性、針對性。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除了合理控制作業(yè)的“量”,還要提高作業(yè)的“質”,設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業(yè),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在課后布置一類作業(yè),用以檢查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什么,所學知識能否正確運用。其實,課后習題、默寫等基礎性的作業(yè)就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1.課堂作業(yè)
課后習題緊扣課文內容,牢牢抓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貼合學生的想象世界,是保底任務,更是基礎性作業(yè)。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除了“朗讀課文”“讀一讀,記一記”等基本練習外,還有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深入理解等具有思考價值、有一定梯度的練習題。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后習題,將作業(yè)思考、設計作為日常備課的一種常態(tài);其次,教師要將作業(yè)變成課堂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不是學完課文后將其變成課后作業(yè)。教師用好這些題目,就能對教材的內容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就能讓語文教學有一個質的提升。
例如,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下冊《匆匆》有一道課后習題:課文中有兩處使用了一連串的問句,找出來讀讀,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體會這樣的表達有什么好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融入課堂,提出學習要求“默讀課文,在作家的筆下,時間有什么特點?課文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對應的語句旁,邊讀邊記下重點詞語”,學生閱讀文本就會發(fā)現第一段和第四段中的問句的獨特之處,感受到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之情。
2.梯度訓練
統(tǒng)編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布置了學生學習的語文元素,課后習題呈現出由易到難的梯度。例如,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下冊《匆匆》的課后選做題“時間的流逝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為什么作者能寫得如此感人?讀了課文,你對時間流逝有什么感觸?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話把你的感觸寫下來”。這道題實際上是三道題,層層遞進,學生很難獨立完成。教師可結合第3自然段的學習進行習題的設計。
(1)時間的流逝本來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那么動人心魄?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形象可感的時間的?
(2)關于時間可寫的事情很多,作者為什么偏偏寫吃飯、洗手、睡覺這些平常事?學生發(fā)現,作者寫的都是平常事,每個人都會經歷,而且就是這樣的平常事,大家才不容易留意與把握住,更體現了時間的特點。此時,教師可以追問學生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學生發(fā)現“跨”“飛”“溜”這些動詞都表示快的意思,而且作者選用的都是不同的詞語。
(3)課后練習:作者覺得八千多個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飯、睡覺、嘆息等事情中溜走的。聰明的孩子們,你們也有許多個日子溜走了,這些日子是怎樣溜走的呢?趕快拿起筆,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一寫你們的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借助聽說讀寫等形式,幫助學生打開思維。
1.體現趣味
(1)“讀拼音,寫詞語”這一類作業(yè),可以作為第二課時的課前復習作業(yè),用來檢測學生的詞語掌握情況。教師利用課前兩分鐘,隨機請兩個學生到黑板上默寫五個詞語,鞏固已學知識。
(2)設計生動活潑的作業(yè)。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可以設計“爭做導游”的作業(yè)——選擇你喜歡的課文內容,向別人介紹西沙群島或小興安嶺。如果你去小興安嶺旅游的話,會選擇哪個季節(jié)去呢?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感受多樣
(1)從無到有,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可以設計兩種作業(yè):其一,布置的讀書記錄類作業(yè)要少而精,讀書筆記可以有摘抄、內容梗概、批注、寫讀后感等形式,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有選擇地完成。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采用閱讀單的形式,填寫內容簡介、閱讀體會等。其二,針對學生每天閱讀的內容,教師出幾道題目讓學生完成。比如,閱讀《孫悟空在我們村里》,想一想孫悟空拔了幾次毛,分別變成了什么?如果孫悟空再拔出一根毛,還會變成什么呢?用“預測 ”的方法閱讀《帶刺的朋友》,想一想后面的故事怎么發(fā)展,閱讀《小布頭奇遇記》,想一想小老鼠的點心是什么。
(2)從有到優(yōu),“隨”心整合。統(tǒng)編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單元主題,那么,教師在作業(yè)設計時,就要體現單元主題,把一些機械的、單一的作業(yè)進行整合,把作業(yè)的題型優(yōu)化到最大程度,把學生的負擔降到最低程度。比如,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課后的補充習題有“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與課后習題“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就是相關聯(lián)的。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完成補充習題,再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講練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3)從一到多,作業(yè)形式和內涵力求豐富。教師要關注“聽說讀寫”各個層面的作業(yè)設計。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理清文章的脈絡,搞清楚文章是圍繞哪一段話來寫的。課中,學生閱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抄寫下來和同學交流。課外,教師布置與課文內容相應的閱讀作業(yè),比如續(xù)寫、仿寫等小練筆。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yè)設計要體現開放性、多樣性、趣味性的特點,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自主探究能力,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