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英梅
《夜宿山寺》是二年級統編教材中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詩歌以夸張的筆法和絕妙的想象,表達了作者夜宿山寺的獨特內心感受。學生學習這樣的古詩,在展開想象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與第一學段“閱讀與鑒賞”要求適配。因此,教師在《夜宿山寺》教學中,需要指導學生朗讀與想象畫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目標。
李白的詩歌具有獨特的魅力,體現在意象選擇上的與眾不同。在《夜宿山寺》中,詩人把意象放在高山之巔的山寺上,從高度上打開詩的格局。在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多角度展示山巔之上的山寺圖片,配上帶有空寂感的音樂,營造靜謐又神秘的氛圍,引發學生思考——在那樣的山寺上,會有什么奇跡發生呢?受此驅使,學生進入詩歌的朗讀中,想一探究竟。二年級學生讀古詩,借助拼音能夠讀對詩中的字音,但學習誦讀還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首先是通過集體朗讀,以熟讀詩歌為目的,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詩歌的大意。其次是讀好節奏,教師先示范朗讀,學生注意教師的范讀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一樣;學生跟讀,在模仿中重視解決自己讀得不規范的地方,然后互相討論,從教師的范讀中學到了哪些朗讀方法;學習以斜線標注朗讀節奏,按照節奏朗讀詩歌,總結五言詩一般采用“二三”或“二一二”的規律劃分節奏。再次是讀出韻律,認識詩歌押韻的韻腳字“辰”“人”,讀出令人遐想的韻味。最后,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讀出詩歌中的畫面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山頂的山寺之上,在夜空下伸出雙手……通過上述朗讀指導,學生能夠讀出五言詩的內在韻律。
李白的詩歌富有浪漫色彩,往往是通過神奇的想象與夸張形成的。在《夜宿山寺》中,李白抓住夜色中山頂之上的山寺這一意象,讓人在身臨其境中浮想聯翩。在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思考插圖呈現的內容,學生認為插圖分成三個部分,以左下的巖石與古松表示山峰之上,中部靠右是若隱若現的山寺,上部則是暗藍的天空上有幾顆星星在閃爍。在學生觀察插圖后,教師讓學生說說直觀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山寺所在的這座山很高,云霧繚繞”;有的學生認為“這座山寺很神秘,晚上非常寧靜”;還有的學生覺得“星星像螢火蟲,晚上想住在山寺里”。為了讓學生的想象顯得既大膽又合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詩開篇的第一個字“危”,學生習慣以組詞的形式來理解,結合在高山的情境,容易組成的詞語就是“危險”,這樣也容易讓學生對詩句意象與想象產生理解上的歧義;教師需要出示“危”的多個義項,讓學生結合城市里到處都有高樓來理解“危樓”,同時逆向思考:如果你是詩人,會選擇一座很危險的樓作為抒發感情的對象嗎?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來到了這山頂之上的山寺中,在夜色降臨的時候,想做些什么呢?學生的想象很精彩:有的想象自己輕輕一躍就能與星星玩捉迷藏的游戲;有的想象自己閉上眼睛,讓各路仙人跳到山寺中,一起飲酒談心……此時,教師讓學生再讀一讀詩句,就能讀懂詩人的表現:羨慕神仙,但又擔心驚擾了他們。
在低年級學生的誦讀要求中,有“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在體會詩歌意境中進入詩人表達的情感世界。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創設情境:假如你是李白,有了在這樣的山寺中觀看夜色的經歷,最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要把自己當成大詩人,喜歡游覽名山,站在高高的山寺之上,與夜空是那么親近,覺得那一顆顆星星都是仙人住的地方,自己想要去拜訪哪一位神仙呢?自己喜歡飲酒作詩,一定要找一找酒仙與文曲星在哪兒……這樣的想象更適合李白的個性特點;最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李白悄悄摘下了一顆星星,你認為他會把摘下的這顆星星給誰呢?
總之,在《夜宿山寺》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低年級古詩學習要求,在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想象與畫面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體驗詩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