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洪 平,馬 喆
(1.三江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12;2.南京宇通實驗學校,江蘇 南京 211000)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學習體育鍛煉技能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提高健康素養水平的重要時期[1]。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也高度重視青少年身體與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提倡對中小學生實施 “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與健康的教育模式[2-3]。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身心健康的農村青少年是未來鄉村振興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前提。江蘇省在我國屬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做好江蘇省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健康素養是獲取、理解、評估和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健康素養與定期鍛煉之間存在直接關聯[4]。為此,課題組對江蘇省農村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與健康素養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研的相關數據做了關聯性分析,為促進農村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提供參考依據。
以江蘇省農村地區20 所中學的初一、初二年級4 274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2.1 抽樣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江蘇省的地級市隨機抽取5 個縣城,在每個縣城隨機選取4 所農村初中。發放問卷共4 500 份,收回有效問卷4 27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98%。調查學生中初一2 316 人,初二1 958 人;男2 278人,女1 996 人。調查對象對本次調研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填寫問卷。
1.2.2 調查方法 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參考相關文獻[5-6],問卷主要內容有人口學特征、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學生健康素養量表。調查經學校、家長知情同意后,由學校班主任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調研組采取現場發放問卷,學生集中填寫問卷的方式進行,并當場回收問卷。
1.2.3 指標判定與評定 結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標準[7],將每周體育鍛煉頻率<3 次、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30 min、體育鍛煉強度中等水平以下、未能熟練掌握1項運動技能、每天觀看屏幕時間≥2 h 等研究指標判定為體育鍛煉行為所需指標;健康素養評定內容包括健康知識、行為、技能3 個維度,分值劃定分別是37 分、45分、18 分,總分為100 分,量表中單選題為3分,多選題為5 分(漏選計2 分,錯選計0 分),共包括28 個問題,依據健康素養最后得分的百分位數劃分為<P25、P25~P75、>P75 共3 個等級(低、中、高)[8]。
問卷設計經咨詢專家、預調查并修改后定稿,信度檢驗Cronbach′s α 系數為0.79。在調查前對調研人員進行培訓以保證調查結果的一致性,調研對象以班級為單位填寫問卷,現場有調查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將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審查,刪除無效問卷,保證數據準確性。
數據錄入Excel 2016 軟件,采用雙錄入檢錯。使用SAS JMP14.3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運用χ2檢驗比較江蘇省農村初中生的健康素養現狀與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體育鍛煉行為報告率,運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了解農村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與健康素養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檢驗水準α=0.05。
調查結果發現,江蘇省農村地區初中生健康素養高水平的具備率為19.09%,初二年級學生健康素養高水平報告率為20.48%,初一年級學生為17.92%。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中水平報告率為57.53%,初一、初二年級學生健康素養中水平報告率分別為55.05%和60.47%,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低水平報告率為23.37%,初一、初二年級學生健康素養低水平報告率分別為27.03%和19.05%,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說明隨著江蘇省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水平的升高,不經常參與體育鍛煉行為報告率均呈下降趨勢。
表1 江蘇省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現狀[n(%)]Table 1 Status of health literacy among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 in Jiangsu Province[n(%)]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江蘇省農村初中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30 min 的報告率為62.99%,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父/母親文化程度等影響因素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鍛煉強度中等水平以下的報告率為62.38%,在性別、父/母親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等影響因素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每周體育鍛煉頻率<3 次的報告率為54.54%,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和居住狀況等影響因素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未能熟練掌握1 項運動技能的報告率為19.54%,在父/母文化程度和居住狀況等影響因素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每天觀看屏幕時間≥2 h 的報告率為36.24%,在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等影響因素中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健康素養水平的江蘇省農村初中生在體育鍛煉時間、強度、頻率、運動技能和觀看屏幕時間行為指標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健康素養水平與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江蘇省農村初中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報告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reporting rates among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health literacy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n(%)]
以江蘇省農村初中生的健康素養水平(0=高水平,1=中水平,2=低水平)為自變量,分別以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影響體育鍛煉行為單因素分析結果,體育鍛煉(每次活動時間<30 min、每周運動頻率<3 次、運動強度中等水平以下)、未能熟練掌握1項運動技能、觀看屏幕時間≥2 h 等因素中P<0.05 的變量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調整江蘇省農村初中生性別、年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與居住狀況等影響因素后,數據統計結果發現,健康素養水平較低的農村初中生發生體育鍛煉行為不足的風險高于健康素養水平較高的農村初中生(P<0.05),見表3。
表3 江蘇省農村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與健康素養關聯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n=4 274)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health literacy among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 in Jiangsu Province(n=4 274)
本研究調查的健康素養現況中,江蘇省農村地區初中生的健康素養高水平具備率為19.09%,高于江西省農村初中生但低于我國城市中學生的水平[8-9]。性別上,男、女生的健康素養具備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年級上,初二年級學生的健康素養中水平具備率高于初一年級學生(P<0.05),與Ran M 等[10]研究重慶市沙坪壩區初中生的健康素養水平結果相反,這可能與農村初中生隨著年級的升高,自我對健康的認知、獲取健康知識的能力提升有關。健康素養水平較高的學生更容易接受醫護、家長、教師和同學等人員提供的健康相關信息,一旦對健康有深入的了解,就會做出積極的健康行為,其中包括積極的體育鍛煉行為。農村青少年學生健康素養的提升對促進其體育鍛煉行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社會、學校、家庭應對農村初中生的健康素養加以關注,對農村初中生以及學生家長實施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以促進農村初中生的健康行為,提高健康素養水平。
研究顯示,江蘇省農村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不足行為報告率高于南京市地區調查結果[11],這可能與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健康教育相關資源的不平衡、農村學生健康信息的可及性和農村學校健身場地器材匱乏有關。初二年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不足行為(每周體育鍛煉頻率<3 次)的報告率低于初一年級學生(P<0.05),可能與初二年級學生比初一年級學生具備了較高的健康素養水平有關。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健康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體育鍛煉行為會受到性別、年級、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居住狀況等人口統計學因素的影響。事實上,積極的體育鍛煉行為不僅影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成績,甚至對進入社會的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當更加重視農村初中生的運動健康,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農村青少年的社會支持、改善健身環境、提供運動的基本設施[12]。研究還發現,健康素養水平高的農村初中生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報告率較低,表明健康素養水平高的學生更加關注體育鍛煉促進健康的信息,并提升自身體育鍛煉認知,促進自身體育鍛煉行為,從而達到促進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研究發現,隨著健康素養水平的升高,江蘇省農村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不足行為報告率呈現下降趨勢。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與參與體育鍛煉行為之間存在關聯,且健康素養水平較低的初中生發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3 次、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30 min、體育鍛煉強度中等水平以下、未能熟練掌握1 項運動技能和每天觀看屏幕時間≥2 h 的風險均高于健康素養水平較高者(P<0.05),與德力格爾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缺乏體育鍛煉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已有研究發現,影響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因素有中水平健康素養、低水平健康素養和不具備健康素養水平[9,14]。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可塑期,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預等聯動策略,可有效提升其健康素養水平,這有利于減少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1,15-16]。以往研究表明,健康素養水平低的初中生,有可能受到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家庭關系差、父母不健康行為發生率高以及學校體育教育資源匱乏等危險因素的影響[17]。因此,可通過家庭、學校雙方聯動共同構建體育促健康平臺,對農村初中生實施健康教育,促進其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以此提升健康素養水平,從而提高農村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江蘇省農村地區初中生的健康素養與不經常參與體育鍛煉行為存在關聯性。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農村青少年的健康素養,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體育核心素養,為其成人成才奠定基礎,而且可以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在實現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與體育鍛煉融合的過程中,加強健康促進知識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可為構建農村初中生健康素養體系提供條件。因此,學校應不斷完善體育設施,加強學校體育活動,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家長應提升健康衛生知識的儲備,率先垂范,做好學生的表率和榜樣;此外,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農村初中生的健康素養水平,還需要家校共同制訂聯動策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