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夢,楊 鑫,夏九一,胡 柯,萬文娟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 400000)
白內障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致盲疾病,我國白內障患者約占低視力和盲總數的1/2[1]。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培養較高水平眼科臨床醫師、眼科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側重眼科臨床醫療工作能力和臨床研究能力的教學和培訓。因此,提升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白內障相關的臨床診療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思維,可有效保證我國的防盲治盲工作水平。眼科教學具有亞專科特色明顯、臨床實踐學習曲線較長、臨床科研思維能力培養較難等特點,積極探尋創新性教學模式和特色性教學模塊成為當前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學的重點。
BOPPPS 是一種教師為主導,學生主動參與,同時閉環反饋學習效果的教學設計模式。BOPPPS 教學模式最早提出于加拿大,該模式在北美眾多高校教師的技能培訓過程中備受推崇,是以教學育人的認知理論為基礎提出的一種教學過程設計[2],該方法的特點是對教學過程進行標準化和流程化管理,核心在“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在全球范圍內,眾多大學和產業培訓機構把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實踐證明此教學模式不僅有效益、有效率,而且有效果[4]。BOPPPS 設計的基本概念是將教學內容切割為若干個小單元,根據專注力維持時間將每個小單元設置為15 分鐘左右,每個教學小單元切分為6 個環節,內有“起承轉合”:導言(Bridge- in)、目標與預期效果(Objective or Outcome)、前測(Pre- 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 assessment)、總結(Summary)[5]。BOPPPS 教學可以使教學流程更加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師自身水平差異對實習生的影響[6]。本研究將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于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中的白內障教學模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并對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綜合評價,進而探索分析BOPPPS有效教學模式應用于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效應和價值,具體如下。
研究對象為36 名我院2021 屆、2022 屆的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將其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8 人),兩組同時學習白內障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選取相同的考核評分標準,選擇同一批教師為帶教教師(均是具備扎實眼科學理論、豐富實踐教學經驗以及科研實踐能力的臨床教學第一線的骨干教師)。
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由帶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教學。研究組實施BOPPPS 教學,具體方案如下。(1)B(Bridge- in 導言):以白內障前段照相的圖片及生活中的病例形式導入教學知識。(2)O(Objective or Outcome目標與預期效果):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聚焦教學范圍,引出本次課堂重點內容,制定學習方向。(3)P(Pre- assessment 前測):課前設置提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解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于其回答是否正確不予評價,旨在通過解答結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4)P(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強調主體為學生,采用生動有趣、直觀具體、多樣的教學手段,如豐富多樣的教具以現場展示、小組討論、停頓思考、情景模擬及個案研究等,同時結合裂隙燈檢查等實踐教學,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最后引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升華臨床和科研問題。(5)P(Post- assessment 后測):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采用抽問或者試卷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調查,評價是否達到此次教學目的。(6)S(Summary 總結):梳理總結課堂重點內容,預告下次內容;表揚學生的長處,同時指出其不足之處。通過意見卡及時對教學結果進行反饋,以便后續調整教學設計。
由眼科教學團隊組建考評小組,對學生臨床和實踐能力進行考核,考評小組由1 名組長、2 名組員和1 名規培教學秘書組成。(1)理論知識:觀察兩組教學前后理論知識成績,由帶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命題,題型為單選、多選和判斷題,共100分。(2)實操技能:評估兩組實操技能,選擇與白內障疾病相關的裂隙燈檢查和分級眼科基礎操作進行考試,分值為100 分。(3)教學效果:根據醫院規范化培訓階段考核表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問題處理能力,分值均為100 分。(4)課堂教學滿意度:比較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分別從態度、技能、知識3 個方面評估,通過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4 個等級進行評價。
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入學理論成績的差異性,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性別、年齡、入學理論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入學理論成績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der,age,and enrolle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以及綜合考評的差異性,結果顯示,教學前兩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綜合考評成績無統計學差異(P>0.05),教學后研究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綜合考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實操技能以及綜合考評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practical skills,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表2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實操技能以及綜合考評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practical skills,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組別 理論知識教學前68.72±3.40 68.00±3.90 0.59 0.558 n對照組研究組18 18 t P教學后79.56±2.50 87.78±2.76- 9.37<0.001實操技能教學前89.44±1.15 89.39±1.20 0.14 0.888教學后90.67±2.00 96.39±1.50- 9.71<0.001綜合考評教學前79.61±2.57 79.78±1.66- 0.23 0.819教學后85.39±1.61 91.56±1.65- 11.33<0.001
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教學效果的差異性,結果顯示,研究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問題處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效果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表3 兩組教學效果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18 18 t P n 溝通能力80.56±3.07 88.67±2.52- 8.66<0.001應變能力80.44±3.13 89.61±2.43- 9.82<0.001臨床思維能力80.56±1.95 89.61±2.20- 13.08<0.001問題處理能力79.28±3.34 86.56±5.01- 5.13<0.001
比較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結果顯示,研究組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學生對BOPPPS教學模式更滿意,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ith classroom teaching[n(%)]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醫學也在不斷發展,醫學人才的培養對于醫學發展至關重要。醫學教育系統而復雜[7-8],部分概念抽象難理解,眼科學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具有極強的理論要求及實踐需求,對于臨床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很高的專業素養。此外,眼科學還是一門發展極快的學科,專業知識及技術更新周期短、內容豐富,需要眼科學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專科醫生不斷儲備相關知識。
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具有醫學教育的特殊性,新形勢下國家及社會的發展對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需要培養學生同時具備邏輯思維能力、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轉化能力。而在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中,眼科實踐及操作大部分需要在裂隙燈和顯微鏡下完成,教學難度較大,學習曲線較長。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臨床實際問題分析及解決的能力不足[9]。如何將復雜的臨床實踐操作培訓和枯燥的系統理論分析能力培訓相結合,同時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一直是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中的難點。同時,教學的目的是在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下,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使教學的有效性最大化[10]。但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獲取前沿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其所提供的知識量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11]。如何在現代醫學教育中吸引學生目光并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是教師面臨的挑戰。為此大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醫學教育,而BOPPPS教學模式就是一種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12]。
在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學中引入BOPPPS 模式,將有助于規范開展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活動。根據BOPPPS 模式要求精心設計課堂,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有助于課堂教學安排科學合理化,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13-15]。導言的課程設計既要主題內容貼合白內障教學主題,也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及促進其思考[16]。該模式以白內障案例圖片、名人事例引經據典、經驗分享或者新聞報道等來導入課堂主題,更加直觀、生動、有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緊接著提出清晰能量化的學習目標,包含“學習對象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能學到什么、學得如何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清晰的學習目標,更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學習和吸收。而教師結合臨床案例、情景模擬、師生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操作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實現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臨床。BOPPPS 教學模式(研究組)在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問題處理能力等方面均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7]。該模式中的后測和總結,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不足,并針對性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幫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改進教學設計。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學生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及綜合考評成績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BOPPPS 教學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有顯著優勢,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8]。其原因可能是BOPPPS 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記憶程度及學習主動性,而非“填鴨式”教學,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9-20]。BOPPPS 模式采用閉環教學模式,其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和交際法,強調主體為學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性,并及時反饋教學效果[21],實時反饋有助于教師評估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有利于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學生可知曉自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無形中督促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該模式具有清晰的教學步驟,對教師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22]。BOPPPS 教學模式在眼科學白內障模塊中應用,研究組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可反映出課堂有效性[23]。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學生的綜合能力(溝通、應變、臨床思維及問題處理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BOPPPS 教學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BOPPPS 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下,運用易引發學生共鳴的導言,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課程后面的內容;參與式學習階段鼓勵學生發言,組織小組討論,引發“頭腦風暴”,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提升了應變能力;同時運用案例分析或臨床情景模擬的方式,使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減少了課堂與臨床的差距,促進學生臨床思維的養成,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4]。
BOPPPS 模式已應用于多個學科,并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5-27],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眼科其他疾病知識,如青光眼、視網膜脫離、斜視等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存在內容較抽象、學生難理解及難掌握、教學質量不佳等問題,而BOPPPS 教學模式正好可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未來應用于更多眼科亞專業教學模塊,使得學生主動學習,全面參與,實現教學目標,最終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強調的是,因為其獨特性,所有環節均設計在課堂,內容可能較多,雖然其課堂效果較滿意,但學生普遍認為課堂學習時間不足[28],需要在未來教學中有效規劃學時。同時,BOPPPS 教學模式6 個環節的順序既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缺一不可[10],未來的眼科學教育可更加靈活而創新地融合該教學模式于教學活動中。
綜上所述,BOPPPS 教學模式為新時代的眼科學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其臨床分析及綜合能力,促進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益嘗試,值得推廣。客觀地、創新地、因地制宜地運用更多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推動眼科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為眼科醫學事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