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群

一、教學目標
1.欣賞馬蒂斯的剪紙作品,感知并理解剪紙作品的藝術特征和創(chuàng)作方法。
2.了解芭蕾舞的肢體語言和動作特點,設計并創(chuàng)作《剪紙芭蕾》,嘗試用剪、貼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舞蹈的獨特審美感受,體驗剪紙創(chuàng)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動手能力較強,對剪刀、膠棒等工具能夠熟練使用,有一定剪貼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馬蒂斯的剪紙作品、芭蕾舞視頻、各色玻璃紙、卡紙、剪刀、膠棒、彩色水筆、畫框等。
三、教學過程
1.對比欣賞:感知剪紙作品的特點及藝術魅力
教師展示馬蒂斯的兩幅剪紙作品,并提問:“這兩幅作品分別在表現(xiàn)什么內(nèi)容?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幼兒:“第二幅作品最有意思。右邊有一個黑色的小人,他好像在大舞臺上跳舞,可開心了!”
教師小結(jié):“這兩幅是馬蒂斯的剪紙作品《水族館里的游泳者》和《馬戲團》。他的作品色彩明快、造型簡練、構(gòu)圖和諧,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2.對比分析:了解剪紙作品的形式及創(chuàng)作方法
教師展示馬蒂斯的剪紙作品《伊卡洛斯》和《小丑》,請幼兒思考作者是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的,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jié):“在黑色或白色紙上畫出圖案輪廓,剪下來,這種方式叫‘單色剪紙;在黃色紙上畫星星,在紅色紙上畫圓圈,然后把這些圖案剪下來,拼貼到底板上,這種方式叫‘分色剪紙。”
3.視聽共賞:感受芭蕾舞的特點和藝術魅力教師播放幼兒跳芭蕾舞的短視頻,請幼兒觀察并模仿芭蕾舞的動作,感受舞蹈的動態(tài)美,并引導幼兒在紙上簡單描繪芭蕾舞的動態(tài)。
4.分組表現(xiàn):體驗剪貼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師:“我們要用剪刀、玻璃紙和卡紙玩游戲,設計并創(chuàng)作一幅《剪紙芭蕾》。請你先選擇一張彩色玻璃紙,在紙上繪制出“芭蕾舞者”的形象,再用剪刀沿著輪廓剪下來,粘貼到玻璃畫框上,最后可以在空白處增添花紋或圖案來豐富畫面效果。”
5.分享與交流:談談創(chuàng)作《剪紙芭蕾》的收獲與感想
幼兒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剪紙芭蕾》作品,可以與同伴大膽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收獲與感想,也可以和大家說說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同伴或教師為自己出謀劃策。
四、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用民間傳統(tǒng)剪紙創(chuàng)作,運用單色剪紙與水彩筆添畫的方式,剪出小雪人窗花(對折三次),掌握折紙、剪紙、線描等的美工技能,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