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莉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銀杏葉的生長環境,總結其外形特征,嘗試利用銀杏葉的特殊造型進行多角度創意想象。
2.以銀杏葉為主要創作材料和元素,利用線條進行添畫,感受綜合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課件、與自然主題有關的童謠歌曲、銀杏葉、白色卡紙、馬克筆、雙面膠、超輕黏土、剪刀等。
三、教學過程
1.觀察與想象
教師:“在戶外活動中,我們觀察并撿拾了很多銀杏葉,你能說說銀杏葉有什么特征嗎?它與其他樹葉有什么不同呢?”
幼兒:“銀杏葉的外形像扇子,表面有一絲一絲的條紋。”
教師:“銀杏葉會‘變魔術,站著、翻個跟頭、轉個方向,你覺得銀杏葉像什么?”
幼兒:“裙子、蝴蝶的翅膀、大象的耳朵、鵝的爪子……”
2.探索與嘗試
教師在白紙上擺放幾片銀杏葉,并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白紙上的銀杏葉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呢?”
幼兒:“可以給它畫上五官,再增加一些線條……”
教師:“在添畫時需要哪些材料或工具?誰愿意上來試一試?”
教師引導幼兒選擇適合的材料和工具,用添畫的方式豐富銀杏葉的造型,賦予銀杏葉更加生動、有趣的形象。
3.創作與表現
(1)幼兒可以先在底板上擺一擺、轉一轉、玩一玩,思考手中的銀杏葉更像什么。
(2)用鉛筆確定銀杏葉大概的位置,然后用雙面膠將其粘牢。
(3)用水粉顏料、馬克筆、超輕黏土等各種工具或材料為作品添畫細節,完善畫面效果。
有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沒有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想之前創作過的主題作品,或是與同伴交流獲得啟發。在創作完畢后,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將用過的材料及時放回原處,保持桌面、地面干凈整潔。
4.展示、交流與評價
教師可以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創作小故事,說說自己將銀杏葉變成了哪些生動、有趣又好玩的形象。
四、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將幼兒的作品《銀杏葉變變變》集合編創成有關銀杏葉的繪本故事,并請幼兒在園內展覽、講述,給幼兒更多展示和表達的機會,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