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間批評理論源于文化地理學,在文學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作品中的景觀空間、社會空間和個體空間。在《魂斷藍橋》中,作者威爾遜以一戰時期英國倫敦的城市空間為背景,對主人公生存的社會空間和個體心理空間進行描述,從而表現出女主人公在壓抑空間中實現非理性救贖的行為。從空間批評理論角度分析人物在外部空間的生存狀態,指出空間具有強大的管理和統治功能,揭示出空間對人的禁錮和規訓,表達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和對主人公的憐憫及對其生存的憂慮。
【關鍵詞】空間批評;《魂斷藍橋》;景觀空間;社會空間;個體空間
【中圖分類號】I10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8-0032-04
【基金項目】六盤水師范學院2023年教育專碩—學科教學(英語)培育團隊項目(項目編號:LPSSY2
023XKPYTD07)。
《魂斷藍橋》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廣大讀者以及學界的喜愛與關注,被譽為一部凄婉的愛情悲劇。作為一部經典佳作,該作品主要講述發生在一戰時期的一個愛情故事。男主人公英國陸軍上尉羅伊·克勞寧在滑鐵盧橋邂逅女主人公芭蕾舞演員瑪拉,正當二人準備結婚之際,羅伊卻奉命要奔赴前線,瑪拉因為要送羅伊去火車站耽誤了當晚的演出,她因此被開除而失業,生活日益困苦,加之后來看到報紙上刊登羅伊已經陣亡的消息的巨大打擊,她迫于生活的壓力而最終淪落風塵。戰爭勝利后,瑪拉在車站拉客時卻意外與羅伊重逢。令瑪拉未曾想到的是,羅伊不但沒有死,而且對瑪拉的愛依然如故,他決定帶著瑪拉回家鄉準備結婚。然而,女主人公瑪拉不堪忍受自己羞恥的過去,備受煎熬,最后不得不選擇離開,在景觀空間滑鐵盧橋滾滾的車輪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臻g批評理論注重空間的社會文化內涵等屬性,在文學作品解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學作品中的空間是一種具有多維含義的指涉系統,意味著帶有抽象隱喻的景觀,是社會文化和人們價值觀的象征系統,代表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與感知。本文擬結合空間批評理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作品中出現的富有象征意義的景觀及景觀空間、人物活動的社會空間和個體心理空間,闡釋作者對當時相關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以及通過景觀空間隱喻所表達的價值觀念和理想,揭示其中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因素及威爾遜對一戰時期西方社會時代風貌、社會文化觀念及其精神弊端的敏感與批判。
一、空間批評理論
空間批評作為一種文學批評方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吸收了后現代文化研究等眾多理論精髓。它主要研究文學作品中空間以及空間隱喻背后的歷史、權力和社會文化等,關注空間是如何反映出文本中所體現出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作者的思想觀念,從而展示出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深層社會意義。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空間是為社會所生產,同時也生產了社會?!盵1]在??驴磥?,現代社會是“一個空間化的社會,是一個個規訓性空間并置的社會,是通過空間來統治和管制的社會”[2]105。由此可以看出,空間批評注重研究文本空間中的權力、社會文化歷史以及作為指涉系統、象征系統等多層次的邏輯關系,著重從社會文化角度解讀文學空間,“強調文化是人與人之間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各種關系,通過文化作為中介、平臺、生活圈等等空間隱喻,將文化研究空間化”[3]。本文分別以劇本中出現的景觀空間、社會空間和人物個體的心理空間三個方面為切入點,闡釋一戰時期英國倫敦社會空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的社會等級門第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規訓作用,并通過寓意豐富的空間隱喻,揭示出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人們的生存困境。
二、《魂斷藍橋》中的景觀空間
在文學研究中,空間批評將文本中的景觀看作是空間隱喻。對于空間批評來說,景觀是一部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具有社會、文化和歷史等多重屬性,主要包括物質景觀和非物質景觀,而非物質景觀又包括思想意識和世界觀等多種因素。景觀在文學作品中常常以地域、故事場景等形式出現。威爾遜為了揭示一戰時期英國社會等級門第觀念對人們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影響,他巧妙地運用了滑鐵盧橋、滑鐵盧車站以及其他相關自然景觀等,使之成為揭示劇本主題思想的空間素材。
劇本中的故事情節發生在男主人公羅伊在戰爭期間對往事回憶的框架里。滑鐵盧橋、倫敦的空襲警報……男女主人公羅伊和瑪拉走到了一起。殘酷的戰爭不僅沒有讓瑪拉和羅伊放棄他們的浪漫主義激情,反而讓他們在面對戰爭時仍對生活充滿信心。劇中的愛情故事纏綿悱惻,但因他們處在嚴酷的戰爭環境里,所以人物命運又是跌宕起伏的。在劇本的最后,羅伊獨自站在滑鐵盧橋上,回憶過往,思緒萬千。正是在這座橋上,瑪拉初次遇見他;在這座橋上,她開始向陌生的男人媚笑;也是在這座橋上,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在滑鐵盧橋上浪漫相識,又在這里經歷生離死別,這一切都與景觀空間滑鐵盧橋息息相關。橋原本應該是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而在劇本中,這座優美而動人的大橋—景觀空間,卻向讀者訴說著無盡的悲傷與惋惜。女主人公瑪拉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這座帶有戰爭痕跡的滑鐵盧大橋上。同時,她還把自己的信念、愛情與靈魂也留在了這座橋上。
作品中無處不在的空間場所——城市空間、鄉村空間和地理區域空間等,構成一種密閉的,具有隱秘空間特征的權力機制,持續不斷地影響著其中的每一個人以及他們的自我意識。在《魂斷藍橋》中,城市空間充斥著權力、戰爭與衰敗,充滿了壓制和規訓。“黑沉沉的馬路,居民們在專心地聽著廣播。馬路兩旁堆放著沙袋,戰爭的氣氛充滿著周圍?!盵4]1“滑鐵盧橋上,天空上方有些雨滴有些冷。雪彌漫著,大地混混沌沌,前方的路也什么都看不清楚。霧,像紗幕蒙蓋著街道、房屋、滑鐵盧橋。”[4]40與之相反,鄉村空間則充滿了和諧與寧靜?!疤镆???諝馓耢o、清新?!盵4]46滑鐵盧橋、倫敦市區與鄉村的空間進行鮮明對比,其中滑鐵盧橋、火車站等景觀空間投射有戰爭的影子,反映出一戰時期倫敦社會的沉悶壓抑甚至是令人窒息;而在描寫瑪拉和羅伊回到家鄉時,作者呈現出英國鄉村一幅美好又和諧的景象來暗示未發生戰爭的地方社會的光明,表達了人們對鄉村美好生活的渴望與向往。
三、《魂斷藍橋》中的社會空間
社會空間是文本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品中的人物總是要走進社會,不同人物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一部作品的社會空間[5]426。解讀文本中的社會空間以及空間背后所蘊含的社會、道德、文化等屬性,可以挖掘出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倫敦地區景觀空間中不同思想之間的相互交鋒、不同人物之間的規訓和反抗。社會空間充滿了各種意識形態蘊涵和權力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社會結構的結果?!翱臻g具有人們能看見能觸摸的物理實體性質,它還生產出人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彌漫于空間各個角落的社會關系、權力運作乃至人的思想觀念等形而上的意識形態方面內容,空間又是這些觀念形態轉化為實際的關鍵?!盵6]在一戰時期的英國,社會上一些傳統的婚嫁風俗觀念是遍布在社會空間人們日常生活每個角落的潛在力量,尤其突出體現在女性的日常生活當中。在當時父權統治的社會里,女主人公瑪拉被傳統道德標準所規訓,無法與社會傳統婚嫁標準和社會等級門第觀念相抗衡,最終她不堪忍受社會空間權力的監視與規訓,毅然選擇結束生命,以實現她的非理性救贖。劇本所反映的整個社會空間是人物個性被禁錮的空間,既定的社會規則在這里是人們一切行動的準繩,并限制其成員離開其空間范圍。因瑪拉執意前去車站為羅伊送行而耽誤了演出,于是笛爾娃夫人大發雷霆,她無法容忍演員有芭蕾舞以外的世界。笛爾娃夫人說:“我的世界只有芭蕾舞,你要跟我在一起就得跟我一樣。這一條紀律對瑪拉已經不再適用了?!盵4]30她的好朋友凱蒂也因替她仗義執言而遭遇被辭退的下場。
社會空間為劇本情節提供了發展的廣度,人物思想的異化在社會空間留下了精神迷茫的色彩。??碌摹皥A形監獄”被看作為是人們生活中的“空間隱喻”,構成一張張盤根錯節的大網,以極其隱秘的方式覆蓋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權力則隱藏在權力對象無法企及的空間中,有著巨大的威懾力,“現代規訓技術的有效性使人類陷入無法逃遁的權力知識羅網”[7]298。每個人都處于監視之下,無所逃逸?!八谜嫫?,是不是?”“她的本行嘛!”圓柱旁椅子上坐著一個胡須全部都變白的老獵人和一個上了年齡的貴婦人也在議論,“你注意了公爵不在,對于這件事,公爵并不喜歡?!盵4]49在蘇格蘭克勞寧家里,羅伊的母親克勞寧夫人高興地迎接羅伊和瑪拉兩人。晚上,在克勞寧家舞會大廳里,芭蕾舞演員瑪拉優美的舞姿尤其引人注目。而在大廳其中一角,有幾位貴婦人卻在低聲議論著,羅伊要娶一位舞蹈演員,她們對此感到不可思議。意外的是,公爵也來參加舞會并慈愛地邀請瑪拉一起跳舞,這說明公爵是贊成這門婚事的。在同瑪拉的交談中,他還不停稱贊她的善良以及她對羅伊的忠誠。他還告訴瑪拉,克勞寧家族一直都非常看重門第觀念,但對瑪拉卻是例外。傳統的門第觀念認為“舞蹈演員太離格了……可惜,你不能符合他們的標準……”“他們都是老傳統,改不了他們的老眼光。凡是阿弗烈大帝認為好的,他們都認為好?!盵4]52瑪拉的言行受到大家的密切注視和監督,空間中“權力的眼睛”時刻盯著其中的每個人,尤其是當時的舞蹈演員瑪拉。正如福柯所言,現代社會是一個紀律社會,而空間則是權力運作的重要場所?!叭俺ㄒ曋髁x的規訓機制”就使監視權力即使在監視停止的時候也會持續發揮作用?!皵鄻?,我們團的臂章,也是羅依的,它代表傳統?!盵4]52“……你寬厚、善良,你是肯定不會辜負這個臂章的。”“瑪拉看著羅依,視線迅速移到羅依的臂章上。她的眼睛里閃現出難以察覺的恐懼、憂慮、痛苦、失望,雖然臉上還罩著淡淡的微笑……”[4]53瑪拉在片刻的平靜之后又陷入了忐忑不安之中,羅依的臂章就像一把利劍一樣審判著她的良心。瑪拉深知自己曾經的經歷是不可能被英國上流社會所諒解的,她也不愿意破壞自己在羅依心目中的好形象。從福柯關于權力其隱晦的表達來看,在全景敞視空間中,規訓無處不在,這種權力是微觀的,像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網,束縛著空間中的每個人。
福柯在他20世紀70年代的重要著作《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中宣稱:“我們的社會……而是一個監視的社會。”[8]139“……其中的每個人都發現它本身處于‘一個封閉的、復雜的和分等級的龐大結構之中,受到監管和操縱的持久統治……規訓生產出順從的和訓練有素的身體,即‘馴良的身體。”[8]140瑪拉知道當時上流社會的人們是不會諒解她過去的那一段經歷的。這種家庭的自然空間被打上了社會等級的烙印,能生產和塑造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并對他們進行規訓??臻g批評理論認為“空間”是在特定的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這種力量隨之進入到主人公瑪拉的心理空間。通過分析社會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權力對人們的限定,揭示出封閉僵滯的社會空間對人的規訓與禁錮以及由此產生的孤獨情緒?,斃瓕τ谪憹嵉睦斫庖约拔鞣缴鐣械牡燃夐T第觀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瑪拉產生極大的影響,她認為自己已不再純潔,淪落風塵后也不敢告訴羅依的母親實情。后來瑪拉雖然知道羅依不嫌棄她過去的經歷,但由于社會空間權力眼睛的監視,她的心理空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她也認為自己辜負不起羅伊對她的好,瑪拉只能以死來求得其精神上的解脫。這種強烈的傳統貞潔觀念似社會空間中一股強大的力量影響著瑪拉的思想和行為。“這種封閉的、割裂的空間,處處受到監視。在這一空間中,每個人都被鑲嵌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動都受到監視,任何情況都被記錄下來,權力根據一種連續的等級體制統一運作著,每個人都被不斷地檢查和分類?!盵9]221探尋作家筆下城市社會空間豐富復雜的社會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內涵,分析作品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權力對主人公的限制,揭示出封閉僵滯的空間對人的規訓與禁錮,寄寓著作者對現實生存空間的批判,對理想社會生存空間的期待。
四、《魂斷藍橋》中的心理空間
空間批評拓寬了文學作品解讀的視野,解讀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空間,可以深入挖掘文本所揭示的個體反抗和順從。在克勞寧家,瑪拉的言行舉止深受當時男權思想的影響,呈現出其真實的內心世界,這也表明女性要想獨立,就必須沖破社會的道德標準、沖破群體思想的束縛,擺脫傳統的、陳舊的社會觀念?,斃谲囌驹俅斡龅搅_伊后也曾想,也許羅伊能接受她的過去,也許她還能跟他在一起,畢竟這也是她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羅伊仍愛著她。因此,瑪拉跟隨羅伊去他的家鄉見他的家人,她的一切似乎都為他們所接受。表面看來,她已經通過了所有人的“檢查”。只是,羅伊手臂上的那枚閃閃的金質徽章——“權力的眼睛”卻刺痛了她的眼睛。現在問題已不在于羅伊,而是瑪拉自認配不上他。當時社會里恪守忠貞的觀念對瑪拉產生很深的影響,最后她只有獻上自己的生命來尋求救贖。“空間本身既是一種‘產物,是由不同范圍的社會進程與人類干預形成的,又是一種‘力量,它要反過來影響、指引和限定人類在世界上的行為與方式的各種可能性?!盵8]137主人公瑪拉心理感知的是空間的壓抑和束縛,在此,個人心理空間折射出主人公壓抑無助的心情,折射出人物主體自我迷失等社會文化烙印。
五、結語
威爾遜在《魂斷藍橋》中分別從倫敦地區滑鐵盧橋、滑鐵盧火車站等地理空間、社會空間和個人的心理空間描寫了一戰時期人們尤其是女性的生存處境,揭示出處于一戰這一特定時期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在這種特定空間當中,人們屈服于形式化空間統治的力量。威爾遜將對村舍和都市等大自然的描寫來揭示空間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同時顯示出當時倫敦地區耐人尋味的社會文化內涵。其中景觀空間讓讀者可以窺見戰爭時期人們的生存境況,社會空間讓讀者看到戰爭時期英國社會人們的生存現狀以及空間背后隱喻的社會文化對個體心理空間產生的影響,個體空間讓讀者進一步思考造成女主人公生存現狀的原因。這三種空間成為其劇本中的一種蘊含多維意義的指涉系統,成功地展現了一戰時期的倫敦,人們生活的全景,展現了戰爭時期人們尤其是女性的生活狀態。人們所處的空間每時每刻都在對人行使規訓的權力,使人服從于權威,這也揭示出當時的社會空間對女性的壓迫。文學作品中的空間是各種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存在于社會空間中的人,最終會蛻變為空間規訓的產物。通過用空間批評理論對《魂斷藍橋》進行解讀后,我們發現劇本《魂斷藍橋》具有很強的空間表現力,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幅具有豐富內涵的空間畫面,同時也擴展了空間批評的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陸揚.空間理論和文學空間[J].外國文學研究,2004(4):31-37+170.
[2]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后現代性[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李蕾蕾.當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學知識譜系引論[J].人文地理,2005(2):77-83.
[4]喬治·威爾遜.魂斷藍橋[M].安琪,譯.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5.
[5]趙炎秋,主編.文學批評與實踐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6]余新明.小說敘事研究的新視野——空間敘事[J].沈陽大學學報,2008,20(2):79-82.
[7]劉北成.??碌乃枷胄は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閻嘉,主編.文學理論精粹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9]福柯.規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
作者簡介:
錢小麗,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