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要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實現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構成的英語課程內容(教育部 2022),指出教師應在深入分析和利用教材的基礎上敢于突破其限制,依據學生水平和教學需要適當選用和開發輔助性的教學資源,以豐富英語課程內容,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文化意識的培養、思維品質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形成。
在小學階段,以英語為表述語言、以兒童為閱讀對象、圖文并茂的故事情節類讀本——英語繪本是對課堂和教材的有力補充(王薔、敖娜仁圖雅2017),其對在英語學習中構造主題語境,提供完整語篇體驗,感知語言知識,體味文化差異,培養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皆有益處,與課程內容蘊含的六要素十分契合。下面基于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深入挖掘主教材與繪本的融合點,結合語言知識、單元話題、主題語境等要素,在課時教學內、單元整體中、主題引領下進行小學英語主教材與繪本的融合教學。
作為教與學的核心課程資源,教材在《課程標準》指導下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科知識內在特征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小學英語課本以詞匯、對話、故事、讀寫、語音等板塊為主,達成語言知識的系統化呈現,但較易在語言情境的趣味性、教學材料的豐富性、閱讀體驗的完整性等方面有所局限(張麗紅 2018)。選取與主教材各課時語言知識相適的繪本,根據課型特點、教學內容、教情學情等實際需要,在導入、拓展、復習等教學環節與主教材教學進行融合,可以借助繪本鮮活的故事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意義的閱讀活動中落實目標語言,輔助主教材教學。
通過繪本創設有意義的情境,將零散的語言知識整合在具有故事性的繪本中整體呈現和感知,在閱讀繪本中學習目標語言,在閱讀活動中進行語言操練,突破重難點。
以廣東人民版《開心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6 Jobs為例,該單元的核心語言知識為職業類的詞匯和問答,旨在讓學生學習談論職業和理想職業,探討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和意義。在詞句板塊教學中,教師通過繪本Career Day進行整課情境設置。在該繪本中,學校為學生開展職業日活動,邀請各行各業的工作者為學生介紹不同的職業。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導入話題“Jobs”,帶領他們進入主題情境;其次,整體呈現繪本,讓學生感知核心詞句;再次,通過詢問繪本中每個角色的職業,引導學生學習核心詞匯、操練目標語言,并讓其在Role-play、Retell等閱讀活動中進行語言綜合運用;最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繪本內涵、結合生活實際討論每種工作為社會所作的貢獻,思考自己的理想職業,并明白要通過現階段的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主教材內容后選用語言知識有復現和補充的繪本教學材料進行拓展,選取適當的切入點引入繪本,圍繞目標語言進行綜合運用和思維提升,深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運用及對教學內容內涵的感知思考。
以人教版PEP(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4 Then and now為例,該單元通過觀察和對比人與事物的前后變化學習一般過去時的語言知識。在PartA對話教學板塊,爺爺與兩個孩子談論了以前學校的面貌,學生在與現在學校的對比中感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在學習了主教材對話文本后,教師將變化的主題引至學生生活的城市——廣東省中山市,并提問:“Do you know the changes of Zhongshan?”,引導學生思考自身生活環境的變化,編制繪本The Changes of Zhongshan,使其在問題的引領下觀察圖文,拓展語言知識,感受中山市的發展變化。通過對繪本故事的復述活動,內化和運用過去時的語言知識,同時感悟隨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和幸福。在課后作業中,讓學生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編制繪本,畫一畫、寫一寫自己學?;蚣亦l的發展和變化,思考作為學生應如何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以及如何為祖國的未來努力奮斗。
運用繪本進行主題詞匯復習、特定句型復習、語法專題復習等,使相對枯燥的復習課擁有豐富的主題和有趣的內涵。
以一般將來時的語用復習為例,該專題在教材編排中多為小學高年級學習內容,涉及一般將來時的表述和使用,通常還包含相關時間、地點、活動、交通方式等語言知識。由于通過詞句操練和語法練習開展復習比較機械和無趣,教師使用繪本What Will You Do in Your Holiday?整合語言知識,設置任務驅動,以達到復習目的。學生先聽繪本,了解復習主題;接著自主閱讀,獲取繪本主要信息,找到When、Who、Where、What、How、Why 等,完成思維導圖;然后小組合作復述繪本,講述故事主人公的假期計劃;再通過詢問小組成員的假期計劃完成調查活動;最后撰寫一份自己的假期計劃,可以通過短文或者編寫繪本的形式展現。該復習課時融合繪本,涉及聽、說、讀、寫多種語言活動,復習內容涵蓋一般將來時的話題詞匯和問答句型,并有多人稱的轉換練習,兼具趣味性和實效性。
單元整體教學被《課程標準》所提倡。小學英語教材都按單元設計和編寫,圍繞單元話題開展教學,并鼓勵教師增加與其相關的課外教學內容進行單元整合。繪本以其直觀性、生活性、故事性、情感性、重復性、節奏性等特點和優勢被廣泛推薦和應用。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融合單元話題相關的繪本課,開展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下的圖片環游、復述扮演、推理想象等活動,可以豐富學生對單元話題及相關知識的學習體驗和思考,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體系。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理論指導,設計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情境,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并達成語言學習實效的有層次的教學活動。學習理解類活動作為第一層次,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
圖片環游法是一種常用的繪本教學方式(王英華 2019),在單元話題相關的繪本融合課中,教師要抓住話題,巧設熱身活動或運用“頭腦風暴”等形式帶領學生關聯主教材與繪本,激活背景知識;以問題為引導,以圖片為載體,通過有意注意有目的地閱讀繪本故事,從圖片和語篇中獲取信息,在梳理、概括、整合等思維活動中建構新的知識圖式,學習和理解繪本故事所承載的語言知識與文化內涵。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融合語言、思維、文化知識,綜合多種語言技能,創設具有實踐意義的語言學習活動,其中第二層次的應用實踐類活動便指向于此,主要包括對語篇內容的描述與闡釋、對思想情感的分析與判斷、對語言知識的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在繪本課堂中則對應故事復述、角色扮演、細節辨析、信息分類等深層加工活動(錢小芳、王薔、崔夢婷 2019)。
繪本融合教學的應用實踐階段緊隨學習理解類活動展開,即在學生形成新的知識圖式后對其進行深化和鞏固,在學生全面理解繪本故事后,教師圍繞故事主題開展描述、闡釋、推理、判斷等學習活動,內化其已經獲取的語言知識,并將這種知識向能力轉化,滿足語言學習的實踐需求。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后,英語學習早已不止是對語言知識的學習,遷移創新類活動成為英語學習活動觀中的頂層活動。教師應在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他們文化意識、提升他們思維品質和提高其學習能力。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寫作意圖推論、人物心理分析、故事改編或續編等故事后活動達成相應目標(張泰剛 2015)。
繪本融合教學中的遷移創新類活動聚焦實現學生能力向素養的轉化,其教學活動設計要求教師在精準把握教情學情的基礎上實現突破和創新。在小學繪本融合課堂中,教師可從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入手,以聯想、創編故事為主,輔以適當的評價、推理活動,按需提供學習“支架”,循序漸進,通過“小步子”教學推進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形成。語言為思維鋪路,思維助語言提高,才是二語習得的良性循環。
基于以上三個活動層次整合與主教材單元話題融合的繪本課堂,結構可參照如下圖所示模型:

以人教版PEP(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3 My friends話題融合繪本The Leopard and the Monkey為例,該單元話題為“朋友”,學習描述朋友的性格和外貌特征,體會朋友間互幫互助的情誼;該繪本以一只狡猾的豹子、一只單純的小猴子和一只聰明的烏龜為主角,講述了豹子掉進井里,它稱自己是小猴子的“朋友”,讓小猴子把自己救了出來,結果卻恩將仇報想吃小猴子,于是烏龜想了一個妙計幫助小猴子把豹子重新騙回了井里,最終小猴子與烏龜成了真正的好朋友的故事,以此引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朋友會互相幫助、共同戰勝困難。教師依據與單元話題融合的繪本課堂模型設計了如下表所示教學活動:

Teaching Procedures Purpose Free Talk:Who is your friend?How is he/she?What do you think of a good friend?Pre-story(5 mins′)Cover reading: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front cover?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Guess:Are they friends?1.在“頭腦風暴”中激活舊知,關聯主教材單元話題;2.閱讀封面,引起注意,大膽想象;3.培養發散性思維與觀察能力、文本概念。

(續表)
《課程標準》強調在主題引領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語篇素材,通過探究語篇中蘊含的主題意義發展其核心素養(梅德明、王薔 2022)。小學英語教材的對話、故事和閱讀等板塊是精選的教學語篇,但其閱讀量較難提供充足的輸入,以滿足學生閱讀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材的主題語境下,建立與其相契的主題繪本庫,開展課內外結合的主教材與多繪本融合的閱讀活動,通過“師生共同選題定組—借助工具課外閱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課堂展示與檢測反饋”,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自主學習、深度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時間和空間。
以“健康的飲食習慣”為例,該主題是小學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屬于“人與自我”范疇下“生活與學習”主題群。教師在此主題下可與學生共同提煉出關于健康飲食的相關重點問題,如“What should we eat?When should we eat?How much should we eat?How often should we eat?Why should we eat?”等,并基于問題給學生提供同主題的Fruit Group、Vegetables、Protein Foods Group、Grains、Dairy Group等多個繪本,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各選擇一個繪本(或每位學生自由選擇繪本,選擇同一繪本的學生自動成組)進行課外閱讀。學生需要運用已知的閱讀策略、借助合適的學習工具,在小組合作中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并進行分享、展示和交流,實現學生對組內繪本學習情況的反饋,并通過設置相關問題培養他們對他組繪本的信息獲取能力。以教材主題為引領,進行多繪本的遷移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其學習策略。
小學英語主教材與繪本的融合教學是開發課程資源、輔助課堂教學、豐富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在充分分析主教材和繪本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從單課時、整單元、大主題三個層面進行融合教學,整合實際教學和學情需求,活用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模式,實現語言知識的鞏固、單元話題的豐富、主題語境的拓展,在有情境、有內涵、有實效的主教材與繪本融合課堂中促成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