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與未來使命

2023-11-13 21:50:39陳國權
編輯之友 2023年2期

【摘要】文章在厘清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基礎上,回溯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艱難探索歷程,提出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面向未來的職責使命是:強調中國特色和從中國國情出發(fā),發(fā)揮新聞事業(y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價值;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滿足人民精神新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熱情;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

【關鍵詞】新聞事業(yè) 中國式現代化 新型主流媒體 全媒體傳播體系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3)2-005-10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2.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符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1]

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其具備的信息傳播能力、社會整合與社會動員能力是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回溯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其緊隨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于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要求不同,內涵、目的、手段等皆不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下,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借力于新環(huán)境、新技術、新理念,新聞事業(yè)的價值角色、業(yè)務結構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著眼于未來的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職責使命也在進一步聚焦與明確。

一、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1. 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

現代化一詞源自西方,實現現代化的標準也被有些人定義為西方模式。不同國家的國情不同,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也必然不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2]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就開始從理論與實踐中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1957年,毛澤東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三次會議上提出:“必須實行工業(yè)與農業(yè)同時并舉,逐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yè)和現代化的農業(yè)。”[3]1964年,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4]從“兩化”到“四個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奠定了此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改革開放后,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繼續(xù)豐富和完善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1979年,鄧小平提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5]1983年,鄧小平進一步明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6]鄧小平還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首次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fā)展目標。江澤民在現代化建設的“新三步走”戰(zhàn)略中,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7]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8]的總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積極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維和視野。一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9]的新命題;二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綜合分析我國國情和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兩步走”的戰(zhàn)略,確定了在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fā)展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明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三是隨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我國在實踐中開拓了現代化發(fā)展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1]

2. 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2]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中國新聞事業(yè)的本質特征和職責。

改革開放前,新聞事業(yè)的職能單一,如果說那個時候的新聞事業(yè)有現代化的要求,充其量只是物質基礎、技術裝備的現代化。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改革開放后,對于新聞事業(yè)的定位有了新的要求和改變,新聞事業(yè)的職能日趨多元,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建設逐步提上日程。縱覽各時期有關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研究文獻,大部分時候對于新聞事業(yè)的中國式現代化被自然而然地定義為西方模式,也存在著諸多誤讀或曲解。要厘清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首先必須跳脫出這些誤區(qū)。

(1)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自由化。一些研究秉持西方新聞觀認為新聞媒體存在“角色困惑”“官媒合一”“權力和意志沒有退出”[10]等問題,認為喉舌論“狠狠地制約著精英文化,而社會精英文化的基礎就是要擁有開放自由的言論環(huán)境”,[11]“新聞自由能給報業(yè)的現代化帶來希望”,[12]認為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還表現為“新聞自由觀念的深化”。[13]也有研究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新聞事業(yè)現代化,認為“新聞自由觀念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中國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重要特征”,[14]“言論自由是實現現代化的樞紐”,“自由的報刊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15]

西方媒體標榜自己是“第四權力”,強調抽象、絕對的新聞自由,但事實上,一方面,建立在私有制經濟基礎上的西方媒體不能擺脫自己的傾向性和政治性,始終是資本利益和政治經濟制度、價值觀的“看門狗”和“吹鼓手”;另一方面,其還會根據意識形態(tài)差異、國家關系親疏,對不同國家施以不同的新聞自由標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我黨領導的新聞輿論事業(yè)的指導思想、行動指南,公開承認新聞事業(yè)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黨性原則,認為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絕對的、超階級的新聞自由。[16](49)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基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7]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原則。

(2)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市場化。無論是關于國民黨黨營新聞機構現代化改革的研究,[18]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媒體市場化改革中探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傳媒集團、[19]報業(yè)現代化、[20]中國傳媒市場化趨勢[21]等研究,都將市場化當成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媒體經營走向市場勢在必行,[19]成為很多人在媒體理論和實踐中奉行的圭臬。

所謂的市場化就是以市場需求為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過程的唯一標準。這在物質產品的生產方面無可厚非,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慣常原則,然而一旦涉及新聞事業(yè)精神產品的生產,就會產生諸多問題。如片面迎合受眾、迎合市場,單純以發(fā)行量、收視率、點擊量、粉絲等作為判斷衡量媒體的唯一指標因素;片面的流量思維,導致庸俗化、“信息繭房”、群體極化等現象。因此,也有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媒體市場化不符合中國國情”。[22]

媒體面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是新時期新聞事業(yè)實現現代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2019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指出:“要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增強主流媒體的市場競爭意識和能力。”但市場化的雙刃劍效應也劃定了新聞事業(yè)的一些底線不能被突破:一是黨管媒體的原則,新聞事業(yè)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特征,決定著其不能任由市場選擇、淘汰,社會達爾文主義絕不能適用于新聞事業(yè);二是新聞媒體“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的原則在實施中不能過于強調經濟效益,而應兩手抓;三是社會資本的介入僅局限于廣告發(fā)行等經營領域。

(3)厘清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對于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內涵,很多研究都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徐寶璜在《新聞學》一書中將擁有完備之圖書館、寬敞之編輯室、直達世界各處之電線、靈便之機器視為報館現代化的標準。[18]這主要是從技術角度的考量。同樣,當代也有研究認為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就是新聞技術的現代化。[23]有較多的研究強調新聞本位、新聞專業(yè)主義。[13]王潤澤認為:中國新聞業(yè)現代化包括物質基礎、組織結構、媒體經營、業(yè)務和理論觀念。[24]涂凌波認為,衡量報業(yè)現代化的標準和要素包括:印刷技術(技術現代化)、商業(yè)化、現代郵政和通信系統(tǒng)、城市化和大眾化、官方對現代化的態(tài)度。[25]王大麗則在綜合這些觀點的基礎上,提出物質基礎、組織結構、新聞業(yè)務、媒體經營、新聞觀念是體現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五個特征。[18]劉琳琳、黃河、程晛從新聞事業(yè)的信息傳播構成要素角度,將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歸結為傳播主體、傳播平臺、傳播技術、傳播內容、傳播理念五大要素。[2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27](39)實際上指出了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和目標,全媒體是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是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全媒體傳播體系究竟有怎樣的特征?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了具體闡述:“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fā)展、協(xié)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我們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28]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yǎng)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lián)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chuàng)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29]

這些論述實際上明確了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就是構建堅持黨性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fā)展、協(xié)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就是構建現代化全媒體傳播體系的過程。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要素應包括黨性原則、市場競爭、技術創(chuàng)新、全媒體傳播。

二、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艱難探索

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之路,與各不同階段的政治、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匹配,回溯新聞事業(yè)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必須匹配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一旦這種匹配被打破,那么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之路也會迅速回歸基本面。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特殊性與特點,決定著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路。

1.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與政治、社會、經濟發(fā)展脫節(jié)的現代化初步探索

一般認為是改革開放之后,新聞事業(yè)才開始市場化進程。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到1956年,中國新聞事業(yè)已經有過一次市場化嘗試。新中國成立前,我黨的媒體實行供給制,新中國成立后,媒體數量迅速增加,人員設備增加,媒體各方面的運營費增加,僅僅依靠政府供給入不敷出。1949年12月的全國報紙經理會議決定報紙實行企業(yè)化經營。1950年中宣部發(fā)布《關于報紙實行企業(yè)化經營情況通報》,肯定了報紙企業(yè)化經營的效果。[30]廣告收入成為20世紀50年代初報紙營收的重要來源,此外,一些報社還實施多元化經營。到1953年,《人民日報》等一些報紙就相繼實現了扭虧為盈。[31]

但這次市場化的嘗試,并不是媒體自下而上的自發(fā)行為,某種程度上看是財政負擔重情況下的“甩包袱”,缺乏新聞事業(yè)市場化的基礎。一是新聞理念并沒有匹配上,新中國成立初,新聞事業(yè)的理念仍沒有多少變化,仍沿襲解放區(qū)時的“階級斗爭工具”的新聞理念,忽視了新聞事業(yè)提供信息服務的基本功能。二是計劃經濟體制確立背景下,新聞事業(yè)的市場化沒有市場基礎。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計劃經濟體制確立,各行各業(yè)的產供銷都按照計劃實施,不需要市場調節(jié),企業(yè)沒了廣告需求,新聞事業(yè)的廣告市場也就徹底消失,市場化運作徹底失去了經濟基礎。新聞事業(yè)重歸供給制,全額撥款。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進程徹底失去了市場競爭要素,也就失去了現代化的經濟基礎。

2. 1978年到20世紀90年代初:解放思想,新聞事業(yè)現代化起步

改革開放初期,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讓新聞界認識到新聞工作的規(guī)律,開始逐步擺脫舊的傳播理念,實事求是重新成為新聞報道的準則和規(guī)律,新聞事業(yè)逐漸在新聞業(yè)務、經營管理等方面變革。

(1)新聞事業(yè)信息功能回歸。1978年3月,中宣部召開了全國新聞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的意義在于:對新聞學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大討論,強調按照新聞規(guī)律辦事。重新認識新聞事業(yè)的本質,摒棄媒體是階級斗爭工具的提法,重新確定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是黨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強調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重新認識新聞價值,把滿足讀者和社會的需要作為選擇新聞的標準之一。[32]這是新聞界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新聞事業(yè)的功能由單一走向多元。一是新聞真正成為媒體上的主角,改變了以往新聞媒體的內容都是宣傳的窘境;二是新聞報道形式日益豐富,客觀性報道、前瞻性報道、解釋性報道、大特寫等新聞新品種不斷涌現;三是輿論監(jiān)督成為新聞事業(yè)的重要功能和報道品種,這也成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新聞事業(yè)獲得影響力,實現快速發(fā)展的“撒手锏”,也是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2)重新確立新聞事業(yè)的經濟屬性。1978年年初,各種媒介生產資料價格暴漲,依靠原有的固定財政撥款,大部分媒體單位無法支撐其運轉,而當時社會上對于信息的需求正在擴大,媒體擁有依靠信息獲取收益的空間和能力。在此背景下,1978年年底,《人民日報》聯(lián)合其他八家新聞單位向財政部打報告要求試行“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機制,目的是通過自主經營獲得一定的經營利潤,以彌補財政撥款的不足。這份報告被批復成了中國新聞事業(yè)經濟屬性確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此后,新聞事業(yè)開始擺脫財政補貼的限制,擁有了經營自主性,有了逐步實現現代化的經濟基礎。也可以說,此后四十多年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進程,都有賴于“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機制的確立。

恢復廣告經營成為確立新聞事業(yè)經濟屬性的第一步,1979年1月4日,《天津日報》刊登了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則商業(yè)廣告——“藍天”牙膏廣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臺播出即日起受理廣告業(yè)務的幻燈片,播出第一條電視廣告“參桂補酒”。此后,廣告逐步成為新聞事業(yè)最重要的經濟支撐,為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帶來強勁動力。1987年,中央電視臺廣告收入達2 700萬元,超過同期國家財政對其投入的兩倍。廣東珠江廣播電臺開播,此后“珠江模式”在全國流行,經濟廣播、經濟頻道遍地開花。有了廣告的經濟支撐,新聞媒體就可從整個生產鏈條上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自身的現代化水平。如報紙的自辦發(fā)行、擴版增容,廣播電視的系列臺、專業(yè)化、類型化等。

(3)新聞事業(yè)大發(fā)展。在經濟與信息功能回歸之后,新聞事業(yè)獲得發(fā)展。一是“四級辦廣電”方針下廣播電視迅速發(fā)展,1983年3月的第11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了“四級辦廣電”的方針,推動了廣播電視的發(fā)展,廣播電視臺的數量從1980年廣播電臺106座、電視臺38座、廣播電視發(fā)射臺和轉播臺2 469座,發(fā)展為1996年的廣播電臺1 326座、電視臺2 827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從1980年的53%提升到1996年的84.2%;電視人口覆蓋率從1980年的45%提升到1996年的86.2%。二是報紙種數與發(fā)行量大增。1980年到1990年,我國新創(chuàng)辦報紙1 008家。[33]新的報種開始不斷涌現,各領風騷三兩年。按照時間先后,依次為以《市場報》《經濟參考報》《經濟日報》為代表的經濟類報紙、以《北京晚報》《羊城晚報》《今晚報》《新民晚報》為代表的晚報、以《南方周末》為代表的黨報“周末版”、以《報刊文摘》為代表的文摘報。

3. 20世紀90年代初到2012年:市場化推進,新聞事業(yè)現代化向縱深發(fā)展

1991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立了繼續(xù)市場經濟的方向,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這也為新聞事業(yè)確立了市場化發(fā)展方向。

(1)都市報、都市頻道的繁榮。廣播電視發(fā)展進入快車道,頻率頻道迅速增加,節(jié)目形式創(chuàng)新不斷,運營模式變革,專業(yè)臺、有線電視崛起,衛(wèi)星電視出現,產業(yè)化、數字化趨勢呈現。都市頻道適應中國城市化進程而生,以民生新聞為主打,成為廣電行業(yè)產業(yè)化、市場化運營的重要力量。報業(yè)方面,1995年前后,為應對晚報的沖擊和“周末版”的割裂,[34](72-80)一些黨報紛紛創(chuàng)辦了都市報,1993年,《貴州都市報》創(chuàng)刊,1995年,《華西都市報》創(chuàng)刊,開創(chuàng)了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報模式:全新的讀者定位、內容特色、運營模式、管理機制等。[35]一個嶄新的報種,催生了“都市報現象”。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黨報虧損,子報都市報賺錢,子報養(yǎng)母報成為一種常態(tài)。從某種程度上看,正是依靠都市報、都市頻道等面向市場媒體所提供的經濟支持,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才能夠穩(wěn)步推進,中國的傳媒集團才能夠成型。[34](79)

(2)傳媒集團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初,傳媒廣告獲得迅猛發(fā)展,傳媒規(guī)模迅速擴大,跑馬圈地下,傳媒競爭激烈,組建傳媒集團,實現規(guī)模化運營,做大做強擴張,成為強烈需求。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加快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的決定》,其中正式將傳媒經營管理列入了第三產業(yè)。199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業(yè)管理的通知》。新聞事業(yè)開始朝集約化經營、集團化方向改革。1995年5月29日,第一家報業(yè)集團廣州日報報業(yè)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到2001年,我國報業(yè)集團總數達到了26家。1996年開始,無線電視臺、有線電視臺,以及廣播電臺開始合并整合,成立廣播電視集團,1996年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廣播電視集團,自收自支、自負盈虧。[36]此后,“臺臺合并”就成為大趨勢,在2018年原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合并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而達到高潮。傳媒集團成立之后,實行黨委書記兼任集團社長(臺長),由總編輯負責編委會,總經理負責經管會的管理模式。實現采編與經營兩分開兩加強,子媒體成為獨立法人,與集團內各主體實行內部市場機制核算。集團整合資源,成立各種經營企業(yè),組建與媒體業(yè)務密切相關的公司,實施多元化經營,進行資本運作。傳媒集團的架構也構成了現代傳媒的基本格局,這是當前新聞事業(yè)現代化的外在表征。

(3)“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面對新挑戰(zhàn)。改革開放初期施行的“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面臨較大的困境。一是這種體制下,媒體成為兼具事業(yè)、機關、企業(yè)特點的復合體,是多個法人聯(lián)合組成的事業(yè)性質的媒體集團,[37]成了“三不像”。各種規(guī)定都必須遵守,有的工作必須按照政府機關的身份執(zhí)行,有的則要按照事業(yè)單位的身份,有的被要求像企業(yè)一樣運作。既沒有事業(yè)的政策優(yōu)勢,又沒有企業(yè)那樣靈活,更不能像機關那樣旱澇保收,成了“三不靠”。二是純粹的市場化運作出現很多問題,亂象頻發(fā),“總編輯成了總經理,想盡一切辦法到處找錢”。一些媒體將版面、時段承包出去,搞有償不聞、有償新聞。唯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唯發(fā)行量、收視率、收聽率、流量等。三是市場化能力在迅速衰減。新媒體的沖擊,導致以傳統(tǒng)媒體為主的新聞事業(yè)的市場化經營能力迅速衰減,報刊、廣電的閱讀率、收聽、收視率普遍下降。目前的全國報業(yè)的廣告還不到2011年的十分之一,一些都市報甚至出現“零廣告”的極端情況,一些報社員工工資都無法保證,紛紛裁員、停休刊。[38]廣播電視的危機也在近年越發(fā)凸顯,2019年電視廣告年度收入劇烈下滑,約為900億元,中央電視臺和一線衛(wèi)視廣告刊例收入與時長下降10%,而地面臺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降幅。[39]大部分地市級廣電都日益陷入經營不善、負產出甚至負資產的狀況。

(4)文化體制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著眼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緊緊圍繞加快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決策。[40](541)

2003年6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召開。要求文化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面向市場,增強活力。2006年3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重塑文化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宏觀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四個要求,確立了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經過改革,眾多過去“吃皇糧”的文化事業(yè)單位轉變?yōu)樽灾鹘洜I、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全國有57家廣電系統(tǒng)所屬電視劇制作機構、38家黨報黨刊發(fā)行單位、80%以上的重點新聞網站全部完成轉企改制。

進入新時代,中央更加強調文化體制改革中要突出社會效益,強調市場經濟中的文化例外要求。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強調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問題,強調文化例外,要求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yè)制度,健全體制機制,營造政策環(huán)境。[40](621)

4. 2012年至今:媒體融合,應對新媒體沖擊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2012年左右,移動互聯(lián)網開始勃興,互聯(lián)網作為最大變量開始融入社會生活的各領域各方面。移動互聯(lián)網中,信息技術不斷催生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除傳統(tǒng)媒體平臺外,網站、APP、微博、微信等各種資訊入口不斷豐富多元,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新聞傳播舊模式、輿論機制和話語方式。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面臨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深刻認識到新興媒體的傳播挑戰(zhàn)與新聞事業(yè)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戰(zhàn)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將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作為當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是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進宣傳文化領域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適應媒體格局深刻變化、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舉措。”[41]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tài)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41]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提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zhàn)場”,對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作出新部署。

在媒體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推動下,新聞事業(yè)適應融合發(fā)展趨勢,發(fā)揮傳統(tǒng)資源優(yōu)勢,增加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加強信息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播力大大增強,覆蓋面顯著擴大。時至今日,主流媒體通過新媒體渠道增加的用戶數量遠超由于新媒體的沖擊而流失的用戶。如人民日報社通過媒體融合,擁有十多種媒介和幾十種媒體,綜合覆蓋受眾總數超過11億,遠遠超過《人民日報》紙質報紙歷史上任何時候的傳播力。新華社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積極朝著現代化通訊社進發(fā),從“快筆小新”“媒體大腦”,到“AI合成主播”“全球首個智能化編輯部”,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利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大力推動融合發(fā)展;同時積極推進新聞傳播系統(tǒng)化創(chuàng)新,建立一體化指揮體系,組建全媒體編輯中心,構建起以全媒體供稿線路為主體,輻射網站、客戶端、社交平臺等各種媒介終端的傳播矩陣,覆蓋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按照“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的理念,持續(xù)推動“三臺三網”融合,三端共同發(fā)力,先后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強、鮮活生動的現象級融媒體產品,打造了“央視快評”“時政微視頻”“國際銳評”等知名品牌,特別是在時政新聞方面,以微視頻報道為核心,不斷拓展圖文特稿、VR全景、H5作品等全樣態(tài)全平臺全方位傳播的融合創(chuàng)新路徑。全國各級各類主流媒體積極開拓新媒體市場,在媒介形態(tài)、內容產品、生產機制、話語方式等方面積極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內容優(yōu)勢、品牌優(yōu)勢,實現內容生產與深加工一體化,打破傳播渠道壁壘,建立融媒體中心,并積極利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內容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在移動傳播環(huán)境中不斷提升自身“四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面對主流媒體當前的問題,致力于提高主流媒體輿論“四力”,提高主流媒體傳播效力,助推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步伐,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在積極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的同時,也采用各種方式積極扶持新聞事業(yè)。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資金、政策保障,支持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要強化黨的領導,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作為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要加強評估考核,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從目前的情況看,對主流媒體的扶持主要包括財政撥款、稅收減免、政策扶持三大類,固定撥款、項目補貼、產業(yè)基金、企業(yè)所得稅減免、增值稅減免、房產稅減免、進項稅額抵扣、政府性基金、其他稅種減免、購買服務、渠道保障、產業(yè)扶持、內容扶持十三小類。[42]

當然,扶持這種行政手段的終極目標依然是市場,形成市場機制,用市場意識、市場理念來應對競爭,形成造血機制和機能。扶持主流媒體也不是為維持媒體的生計,而是為做強做優(yōu)主流媒體,建成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更好發(fā)揮主流媒體壓艙石、黏合劑、風向標的作用,構建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chuàng)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43]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與扶持主流媒體發(fā)展是新聞事業(y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體兩翼”,二者指向是一致的,都是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

三、新聞事業(yè)面向未來的使命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27](21)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下,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借力新環(huán)境、新技術、新理念,新聞事業(yè)的價值角色、業(yè)務結構、使命任務也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一方面,新技術條件下,主流媒體的傳播能力大大增強,信息傳播、輿論功能等傳統(tǒng)功能不斷強化,并新增加了服務用戶、社會治理等新職能;另一方面,新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客觀上拓展了新聞事業(yè)的業(yè)務范疇,促使主流媒體緊密地置身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自身的現代化。

1. 強調中國特色和從中國國情出發(fā),發(fā)揮新聞事業(y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44](1-2)“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44](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型主流媒體不僅重塑媒體行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還在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進程中發(fā)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28]主流媒體是輿論引導的舉旗手。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流媒體的職責和使命。主流媒體承擔著環(huán)境監(jiān)測、社會聯(lián)系與協(xié)調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的紐帶和保證社會穩(wěn)定的橋梁,也是統(tǒng)籌協(xié)調社會運轉的黏合劑,承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職責和使命,傳遞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協(xié)調國家運轉,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在這樣的價值判斷下,對主流媒體的價值和角色發(fā)揮的途徑和方式也要有正確認識。

(1)塑造媒體形象,切實維護好主流媒體公信力。主流媒體不是花瓶式的點綴。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要帶頭分析研判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大問題,帶頭把好本地區(qū)各類宣傳文化陣地的導向,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對政治性、原則性、導向性問題,必須旗幟鮮明、敢抓敢管,對出現偏差和錯誤的要嚴肅批評、嚴肅處理,對發(fā)出正義聲音而受到圍攻的媒體和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堅決力挺,堅決不做“開明紳士”。[16](206)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懂得尊重媒體,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與媒體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充分運用好媒體這一平臺。應塑造媒體形象,切實維護好主流媒體公信力。不因一些無足輕重的輿情事件損害主流媒體公信力,提升主流媒體內容的感召力。

(2)強化問題意識,及時反映人民群眾呼聲。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人民群眾擁有了多種發(fā)聲表達渠道,新的傳播格局下,表達發(fā)聲渠道的競爭非常激烈,這個市場你不來占領,就有新的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來滿足需求。從這個角度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職能發(fā)揮得越充分,在表達渠道上的競爭力就越強,就越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主流媒體應強化問題意識,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及時反映人民群眾呼聲,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以新聞報道的形式提出問題,推動社會討論、探討解決方案。

(3)強調建設性輿論監(jiān)督。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對輿論監(jiān)督要有承受力,不能怕自己的‘形象‘利益受到損害而限制媒體采訪報道”。[45]“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包括互聯(lián)網監(jiān)督作用……對網上那些善意的批評,對互聯(lián)網監(jiān)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46]要發(fā)揮好新聞事業(yè)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失序重整功能。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暫時的失序不可避免,因為現代化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解放出來,也把人的私欲釋放出來,失序就是現代化的孿生兄弟,新聞事業(yè)不應成為失序參與者,而應成為秩序修復者。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監(jiān)督偏差,提出規(guī)范的價值判斷;二是撥亂反正,揭露并協(xié)助懲罰失序行為者,以重整秩序。[47]

2. 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滿足人民精神新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7](20)

(1)主流媒體要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方位、多角度、系統(tǒng)性地深入宣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決策和部署,做好黨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宣傳動員和輿論引導。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促使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行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作出更大貢獻。”[48]

(2)要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積極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大幅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讓中國夢深入人心。

(3)黨領導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fā)展契機,使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這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主旋律,黨的新聞事業(yè)必須客觀展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面貌。主流媒體的職責和使命就是激發(fā)起團結奮斗、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調動起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主流媒體應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精心做好主題報道、政策報道、形勢報道、成就報道、典型報道等,努力提高報道藝術,切實增強新聞報道對人們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說服力。

3. 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熱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27](33)

(1)黨的新聞事業(yè)應成為多元主體建設性討論和凝聚社會共識的平臺。不僅是指媒體平臺建構,更指在創(chuàng)新平臺中建立一種多元協(xié)商和建設性討論的機制。主流媒體不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旁觀者,而應利用資源優(yōu)勢與傳播能力,立足當下形勢,以建設性視角為焦點議題的公共討論持續(xù)提供問題解決導向的各種信息素材。[49]引導人民群眾全面理解新聞事件背后,以理性的討論疏導社會負面情緒,形成社會共識,以此真正形成新聞事業(yè)的輿論引導。

(2)做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連接的橋梁和紐帶。發(fā)揮媒體優(yōu)勢,運用各種媒體手段,強化媒體的互動性和服務功能,搭建民意表達和溝通對話平臺,建設政務信息平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反映社情民意,積極主動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wěn)定,助力矛盾化解、思想溝通工作;凝聚共識,調控負面社會情緒,糾偏錯誤思想輿論,構建多元傳播格局中的主流媒體輿論引導體系和機制,放大社會積極情緒和正向社會輿論。

(3)作為傳播陣地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務群眾、引導群眾”職能的確立,使中國兩千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是一個傳播機構,更是成為一個社會治理機構。縣級融媒體中心三年多來的火熱實踐探索,已使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信息傳播分發(fā)站、社情民意意見簿、基層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多元化本土服務平臺[50]的角色越來越凸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這些功能將使其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成績作為啟發(fā)和引領,全國各級各類主流媒體應積極拓展媒體功能。一是積極打造適應移動互聯(lián)網規(guī)律的新媒體平臺,擴大傳播覆蓋面,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二是不斷推出問政節(jié)目和欄目,及時在各媒體渠道和平臺中公開反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和問責;三是以新媒體平臺為依托,實現集約化政務服務,積極打造集約化政務新媒體平臺,整合集聚各類政務新媒體,為人民群眾提供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

4.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包括“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27](2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5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27](35)

(1)由于我國在政治體制、國家制度、發(fā)展道路上的獨特性,以及國家崛起對原有國際權力結構的挑戰(zhàn)與重構,使新聞事業(yè)的對外傳播工作不得不面臨較大的共識凝聚成本與阻礙。要營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主流媒體需有較完善科學的傳播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足夠的堅定。主流媒體進一步提升對外傳播水平,需把握獨特性和真實性兩個原則:獨特性,指在對外傳播中展示、解讀好中國形象、中國制度和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道路,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闡述好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中國所秉承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獨特之處;真實性,指所呈現和展示的中國形象的真實性,能夠經得起質疑和查證,從而幫助中國形象的確立,同時也有助于樹立主流媒體的國際傳播形象。

(2)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調整和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全球范圍內的媒體力量對比出現了新的變化。新媒體的發(fā)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方興未艾,為發(fā)展中國家媒體在國際話語權爭奪戰(zhàn)中實現趕超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機遇;在金融危機以及新媒體的沖擊下,西方主要國家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代表的中國主流媒體,依托各種新興渠道,整體實力和影響力日益提升,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媒體的差距逐漸縮小。在這樣的國際傳播格局與趨勢下,為中國式現代化增加確定性,營造于我有利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主流媒體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1-07-02(1).

[2]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 人民日報,2022-10-17(2).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604.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483.

[5]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6]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

[7] 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8] 胡錦濤. 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0.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12.

[10] 吳遠.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大眾傳媒——角色困惑的文化分析及現狀探討[J]. 青年記者,2005(11):27-28.

[11] 蔡天然. 當代中國傳媒文化面向現代化的理性思考[J]. 新聞傳播,2014(8):126.

[12] 曹雪穎. 新聞自由與報業(yè)現代化[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4):243-245.

[13] 趙敏,康煥華. 談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J]. 中國電力教育,2006(S2):51-53.

[14] 趙敏.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J]. 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7(6):53.

[15] 靖鳴,袁志紅. 言論自由是實現現代化的樞紐——戈公振的新聞自由與民主思想研究[J]. 新聞與寫作,2008(12):51-52.

[16] 新華通訊社課題組. 學習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的重要論述[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22.

[17]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2.

[18] 王大麗. 1932年國民黨黨營新聞機構的“現代化”改革研究[J]. 新聞大學,2020(2):55-68.

[19] 黎元江.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報業(yè)集團[J]. 新聞戰(zhàn)線,1993(1):15-17.

[20] 張瑞云. 報業(yè)現代化的思考[J]. 青年記者,1997(4):22-24.

[21] 喻國明. 中國傳媒市場化趨勢[J]. 經濟世界,2003(6):54-56.

[22] 張善炬.“新聞傳媒市場化”不符合中國國情[J]. 理論與當代,2003(3):17-18.

[23] 孫寶傳. 走向現代化的中國新聞技術[J]. 中國記者,1992(12):19-21.

[24] 王潤澤. 現實與理想的圖景:民初報人現代報刊意識探析(1916—1928)[J].國際新聞界,2010(1):75-81.

[25] 涂凌波.“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及其新聞觀念:關于19世紀報紙的一種敘述[J]. 國際新聞界,2015(6):89-109.

[26] 劉琳琳,黃河,程晛. 國家傳播能力現代化視角下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路徑[J]. 出版廣角,2020(19):13-16.

[27] 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8] 習近平.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 求是,2019(6):1-5.

[29]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 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扭住關鍵鼓勵探索突出實效[N]. 人民日報,2020-07-01(1).

[30] 保育均. 報業(yè)經營管理三題[M]//四川省報紙行業(yè)經營管理協(xié)會.報業(yè)縱橫談.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9.

[31] 陳國權. 誰為媒體提供經濟支持?——1949年以來中國媒體扶持體制變遷與趨勢[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10):113-125,128.

[32] 張建星,等. 中國報業(yè)40年[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6.

[33] 新中國建立40年來的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概況[M]//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中國新聞年鑒(1990). 北京:中國新聞年鑒社,1990:3.

[34] 陳國權. 分化競爭——中國報紙形態(tài)演化與未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35] 陳國權. 都市報40年:轉型與未來——從媒介形態(tài)分化的視角[J]. 青年記者,2018(25):9-12.

[36] 蔡之國,王文瑾.“過去未去,未來已來”:改革開放四十年廣電事業(yè)發(fā)展回眸與展望[J]. 聲屏世界,2018(6):16-19.

[37] 徐熙玉.“復合體”與“兩分開”——報業(yè)集團體制創(chuàng)新探析[J]. 中國記者,2003(12):23-25.

[38] 陳國權. 2017中國報業(yè)發(fā)展報告[J]. 編輯之友,2018(2):28-36.

[39]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廣告市場回顧[EB/OL].[2019-11-15].http://www.199it.com/archives/966704.html.

[40]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41.

[41] 推動主流媒體在融合發(fā)展之路上走穩(wěn)走快走好[N]. 人民日報,2014-08-21(1).

[42] 陳國權. 主流媒體經濟扶持體系的新構成——基于136家媒體的調研報告[J]. 現代傳播,2022(4):1-10.

[43] 新華社.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入融合發(fā)展的意見》[EB/OL].[2020-09-26].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44] 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45] 習近平. 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88-189.

[46] 習近平.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47] 張立偉. 為中國現代化增加確定性——兼論主流媒體“我是誰”[J]. 當代傳播,2014(4):4-7.

[48]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0.

[49] 史安斌,王沛楠. 建設性新聞:歷史溯源、理念演進與全球實踐[J]. 新聞記者,2019(9):32-39.

[50] 黃楚新,劉美憶. 我國新型主流媒體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 中國出版,2020(15):10-15.

[5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5.

The Exploration Course and Future Miss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Journalism

CHEN Guo-quan(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hua News Agency, Beijing 100040, China)

Abstract: To propose the future mission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of journalism,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journalism back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of journalism. The mission is to emphasiz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give play to the unique value of journalism in realiz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Besides,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aims to meet the new spiritual nee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It also seeks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Ultimately, the mission also means creating a favorable exter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 journalism;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new mainstream media; all-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资源| 欧美在线导航|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噜噜噜| 国产第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区一区|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片|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丁香六月综合网|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jizz|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日韩性网站|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亚洲视频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久综合在线|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美女毛片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黄色小视频|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在线看国产精品| a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