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章指出,要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一,“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第二,“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第三,“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第四,“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第二個結合”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第五,“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