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陳鳳,李雙
1.長沙市第四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重癥醫學科,湖南長沙 410203;2.長沙市第四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急診科,湖南長沙 410203
重癥醫學科通常收治的是急危重癥患者,由于急危重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疾病變化也比較快,病死率較高,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護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病死率[1-2]。為了進一步提升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工作水平,提升護士急救應急能力,保證護理質量,同時也為了保證患者的護理安全,護理工作必須要保證在科學、規范護理管理體系下實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護士進行合理排班[3]。對病區進行科學管理、科學排班、合理分工,對護士的職責予以明確是護士長的重要職責,也是保證病區業務管理的有效措施[4-5]。在護士管理過程中進行分層分組彈性排班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人力資源,如今護士隊伍普遍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低年資護士比較突出,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有效實施[6]。本文選取2021 年1 月—2022年12 月長沙市第四醫院30 名護士,分析護士管理中實施分組分層彈性排班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重癥醫學科30 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為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方法;2022 年1 月—2022 年12 月為觀察組,實施護士分組分層彈性排班管理。30 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2~42 歲,平均(31.46±3.04)歲;工作時間為1~18 年,平均(8.87±1.85)年。
納入標準:為本院護士;護士知情同意研究內容。排除標準:護士在研究時間段出現長假、離職等情況;中途退出者。
參照組時間段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內容如下:護士根據重癥監護病房中有關護理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做好自身的職責,在崗期間定時巡視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做好交接班管理工作,遵醫囑為患者使用相關藥物,定點上下班或實行倒班制度。
觀察組時間段實施分層分組彈性排班管理方法。步驟如下:①對護士進行分組:根據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對護士進行分組,同時綜合評估護士的職稱、學歷水平等,包括在重癥監護病房的工作年限、工作經驗等,對護士進行合理搭配分為5 個小組,分別為1 組、2 組、3 組、4 組、5 組,平均6 名護士/組,其中主管護師或護師各1 名,護士有4名,每組成員相對固定,由主管護師或護師擔任護理小組組長。②彈性排班制度:通過固定護理組作為單位對護士進行三班輪換制度,分別為白班、小夜班、大夜班三班,白班就是指8:00-11:30,17:00-20:00;小夜班就是指11:30-17:00;大夜班就是指20:00 到次日8:00;保證每一個班都應該要有1個責任組長帶領一組組員在班,組內成員相對固定,根據班次進行規律循環。同時在各個班次當中還有行政輔助人員,主要負責取藥擺藥、外出檢查、醫囑核對、藥品核對、監護室的藥品領取、收費記賬等。在工作期間定時輪流兩名護士作為替補人員便于隨時進行調配,其他人員可休假,或者在工作量比較大的情況下作為替補人員納入到相應的組別當中;人員緊缺時行政輔助人員也要補充進來,必要情況下需要對班次連班情況進行調整,在情況允許下可以予以調休或體現在獎金當中。③分層分級方法:在分層分級時應該要以護士的工作能力作為主要依據,綜合評估護士的學歷水平、工作年限、工作經驗、職稱等方面,將護士分為0 級、1 級、2 級、3 級、4 級,其中0 級表明護士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不滿1 年,大專以上學歷,已經得到護士資格證書,經重癥監護病房帶教滿6個月,且經理論知識考核與實操考核通過,進行綜合素養評價,對相關工作都能圓滿完成者。1 級就是指護士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為1~3 年,大專以上學歷,對護士進行1 級理論知識與實操考核,予以綜合素養評價,對要求完成的工作內容都能勝任,能夠獨立工作注冊護士。2 級就是指護士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為4~7 年,大專以上學歷,對護士進行2 級理論知識與實操考核,予以綜合素養評價,對要求完成的工作內容都能勝任,能獨立完成工作的護士或護師。3 級就是指護士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為8~10 年,大專以上學歷,或者從事護理工作15 年以上,其中有6 年以上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具有中專以上學歷者,需要對其進行3 級理論知識與實操考核,對相關工作能獨立完成的護師或副主任護師。4 級就是指護士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為10 年以上,大專以上學歷,或者在重癥監護病房工作時間8 年以上,本科以上學歷,對護士進行4 級理論知識與實操考核,對相關工作都能獨立完成的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④工作職責:0 級護士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基礎護理工作,如患者的病情觀察、生活護理等;1 級護士的工作職責則包括專科診療護理技術以及搶救配合,如呼吸機連接與操作、動靜脈置管、輸液泵、營養泵的使用等;2 級護士主要工作就是專科護理與搶救護理,包括各種搶救醫療器械的使用以及故障處理、動脈采血、心電圖識別等;3 級護士的主要工作在于纖支鏡的清潔消毒、滅菌保養等,同時還要做好患者吸痰操作配合以及吸痰后的護理工作,同時要對患者異常心電圖予以識別與處理、心臟外科術后患者護理、指導護理技術中存在的難點、對本班次中存在的突發情況進行處理等;4 級護士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對工作中存在的疑難護理技術進行處理,并對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質量予以監控,督促新項目的開展。⑤績效考核:0 級績效為0.33,1 級為0.66,2 級為1.0,3 級為1.2,4 級為1.3;分層劃分充分體現技術水平,排班動態均衡體現數量;每個月需要對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如5 名及以上患者對同一名護士予以表揚,則獎勵5 分,有1名患者不滿意則扣10 分;績效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管理,每個月按照1 級質量考核進行計分,年累計從高到低進行評優;每年年度對分級的護士能力進行考核,符合晉升要求的予以晉級,不符合晉升要求則維持原級,如原級不能維持則予以降級。在重癥監護病房中工作年限>7 年的護士或>5 年的主管護師可擔任組長,如小組中多名成員具備組長資質,則對其進行考核,擇優采用;不具備考核條件則由小組成員予以推薦,并予以考核擇優采用;具備條件不愿當選組長,科室可適當予以補貼,獎懲與年終評選掛鉤。
比較兩組護士的工作滿意評分(工作本身、工作負荷、管理方面、工作認可度、個人發展)、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人文關懷、整體情況、角色責任)。
工作滿意評分:采用自制護士工作滿意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取其中5 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2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 級評分法,總分為10 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團隊協作能力:采用臨床團隊評價量表予以評價,取其中4 個維度,溝通能力、人文關懷、整體情況、角色責任分別為40 分、10 分、10 分與30 分,分數越高團隊協作能力越強。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析,采用(±s)表示,實施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士的工作滿意評分比參照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評分對比[(±s),分]
組別觀察組(n=30)參照組(n=30)t 值P 值工作本身8.62±1.55 6.28±1.49 5.961<0.001工作負荷8.42±1.53 6.59±1.57 4.572<0.001管理方面8.45±1.55 7.56±1.37 2.357 0.022工作認可度8.64±1.43 6.53±1.49 5.596<0.001個人發展8.92±1.02 7.53±1.46 4.275<0.001
觀察組護士的團隊協作能力評分比參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團隊協作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團隊協作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30)參照組(n=30)t 值P 值溝通能力37.52±2.49 35.61±2.46 2.989 0.004人文關懷8.42±1.49 7.12±1.52 3.345 0.001整體情況8.45±1.44 7.42±1.26 2.948 0.005角色責任28.52±1.26 27.15±1.29 4.161<0.001
分組排班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接班,能充分體現出24 h 無縫隙護理,對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有一定作用[7]。對護士實施分層分組彈性排班則能保證各個班次的力量均衡,不同級別能互相補充,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在每個班次當中的指導作用,盡量減少護理工作中差錯事故的發生[8-9]。彈性排班能在患者數量變化下及時增減護士,得到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組長負責24 h 護理全程都有管理者,分工明確則能提升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進一步提升科室護理質量水平[10]。
從結果上看:觀察組護士的工作滿意評分比參照組高(P<0.05)。根據護士的工作經驗、職稱、學歷水平等進行分組,不同小組成員的工作職責有所不同,一方面不同成員能各司其職,按質按量完成自身的工作,獎懲制度的實施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有助于提升科室護理質量[11-12]。同時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完成工作,互相尊重信任,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充分發揮其作用;對責任組長進行授權也能提升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護士的工作滿意度[13]。結果還表明:觀察組護士的團隊協議能力評分比參照組高(P<0.05)。在重癥監護病房實施分組分層彈性排班管理能讓不同職稱護士互相搭配,進一步增強專業救治能力,最終能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構建比較高效的重癥監護病房的管理模式[14-15]。分層管理模式能對不同層級護士崗位職責以及崗位標準予以明確,強調責任護士的核心作用,促使護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狀況以及治療情況,最終實現精細化處理以及專科化處理[16]。分組分層彈性排班制度的實施,有助于促進護士之間優勢互補,盡量在護理工作中規避護理風險點,對提升護理質量水平也有一定作用,對護士進行層級培訓,也能根據小組成員層級不同提升護士的綜合素養,不同年資護士搭配工作,也能提升護理工作效率,應用效果更好[17]。
在分組分層彈性排班護理管理工作中,護士長將護士按照不同資歷進行分組,合理搭配編組,責任護士由高年資護士擔任,責任組長則需要負責本班次危重癥患者的護理情況,并及時指導護士實施相應的工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8]。責任護士的工作內容還包括解決本班次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督導工作質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為患者的護理工作以及治療工作等提供針對性指導,也能為患者提供連續、安全的護理服務[19]。
綜上所述,在重癥醫學科的護士管理工作中實施護士分層分組彈性排班的效果比較明顯,能提升護士的工作滿意度與團隊協作能力,能減少護理缺陷,避免醫患糾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