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江,陸漢芬,何啟雄,蔡曉東,饒靜云
1.肇慶醫學高等??茖W校,廣東肇慶 526070;2.德慶縣人民醫院,廣東肇慶 526600
外科學臨床實訓課程作為口腔醫學專業及臨床醫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臨床知識、掌握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實踐課程之一,從而在整合臨床時間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該課程與其他課程有著較大區別,對教學資源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傳統教師講授與實踐演練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教學需求。基于此,迫切需求構建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是必然趨勢。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是一種全新的、高度切合臨床實際的實訓教學系統。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模擬真實手術場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手術操作和模擬實驗,更好地掌握外科學基本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1]。此外,該系統具有安全性高、實踐性強、操作難度低等諸多優點[2]。因此,在依托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的基礎上構建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外科臨床實踐能力。
本校配置的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包括:全仿真手術室2 間、技能實訓室并配置打結、拆線、傷口換藥訓練模型30 臺;腹腔鏡技能實訓室配置腹腔鏡訓練系統12 臺;外科洗手室1 間,配置洗手臺20 部(訓練外科手術前洗手、刷手)。充分考慮到各個學科進行共建、實現共享的發展趨勢,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可以和多個學科互相交叉配合練習,拓寬學生的臨床思維,緊跟醫學發展的前沿。例如,對于重癥及復雜患者采取的多學科診療(multi dipiary teatment, MDT)模式,同傳統診療模式相比,MDT 模式需要規范化的多科室協作與更高的患者參與度,確保能考慮到所有的治療方案,給患者制訂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避免了誤診,可以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同時,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對于醫護之間的配合實訓亦可做到完美融合。構建系統學習框架,依據臨床教材內容以及崗位需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全仿真系統還需具有測試、練習、作業、討論以及評價等功能,以系統為基礎,學生可隨時觀看教學內容,并進行提問、教學以及討論,授課教師也能實時了解學生評價反饋、學習進度,并進行在線指導以及作業批改等。在課堂上依據不同教學內容,合理構建系統教學情境,基于學生多元化模擬實踐操作訓練演練場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加深理論知識理解程度。
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構建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可以有效提升臨床術前實踐教學效果,旨在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評估的標準等方面對外科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能力,豐富外科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質,實現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
在構建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教學目標[3]。具體而言,教學目標應包括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應針對性地進行設定和明確。
(1)按照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外科實踐能力方面需做到以下幾點:①要建設一個基礎設施完善,模擬現代醫療場景的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健全相關管理體系。②要組建一支長期固定的高素質的實訓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完善教學團隊[4]。③在教學計劃的設置方面加大向實訓課程傾斜力度,適當增加課程比重,以保證實訓效果的實現。
(2)按照職業定位,醫學職業教育的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醫學人才,也就是為基層醫療崗位培訓實踐型、技能型技術人員。??祁愥t學院校要重視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訓練,其重點表現在實踐性、技術性、職業性3 方面[5]。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和分析、處理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為進入實習、畢業上崗和考取執業證做好準備。
(3)按照知識和能力定位,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教學團隊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適合學生專業層次的教學結構,形成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努力培育具備實際操作技能、創新精神的優秀醫學人才[6]。
在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的基礎上,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需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7]。具體而言,教學內容應覆蓋外科學基本理論、外科手術操作技能,以及相關器械的使用等方面。此外,還應將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內容與醫學科技的發展同步,不斷更新和完善。
①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制定完備的實訓教學大綱,協調好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之間的關系?,F代醫學教育要針對醫學專業的各自特點,制定以技能培養為重點的課程大綱,對外科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課堂比例加以調節,提高實訓教學的比重[8]。
②重視實訓過程,編制實訓課程教學計劃。外科實訓教學計劃直接影響整個實訓課程的組織編制和教學的實施[9]。因此,項目團隊需要以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為基礎,針對外學科專業的特點制訂有特色的實訓教學計劃,建立配套的實訓課程,將教學效果最大化。
③加強實訓課程創新,以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趨勢的需要。臨床實訓應盡量反映實際的職業環境,與醫院手術室的設置保持一致,并通過全仿真模式,強化技術動作練習,使學習者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在可控狀態下進行實訓,身臨其境切實感受職業崗位的具體需求、特征[10]。
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臨床實踐教學效果,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應在改革教學方法上加以重視。
①可以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水平,將課堂教學變成以學生中心的教學,將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要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學習的能力[11]。
②可以采用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實驗法、實踐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案例、模擬實驗、練習等多種形式,更好地營造實際、互動、體驗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開放、探索的氛圍中,通過操作訓練,提升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能力培養[12]。
在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評估標準體系。這一標準體系應涵蓋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評估指標,以及評估方法和評估周期等方面的具體規定[13]。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過程中,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運用科學合理方式進行考核,推動學生創新思維與臨床技能的發展,強化學生對創新思維、臨床技能的認識,在今后的實訓中,可以自覺發展自身創新思維,強化實踐理念,鞏固臨床實訓效果[14]。
在構建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新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對其實踐應用效果進行評估。具體而言,評估應包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15]。評估結果可以反饋到體系的建設和改進中去,從而不斷提高外科學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①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的外科實踐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實訓的反復操作,能夠更好地掌握手術技巧和操作流程,提高學生在外科實踐中的成功率。
②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通過全新外科實訓教學理念的支持,配合實質性操作與實踐研究,讓授課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撰寫外科實訓教學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教研論文等,各個實訓教師按規劃實施展示課和研討課,以此提升教師教育教研水平。同時,教師和學生也能夠更好地互動,更好地實現教與學的融合。
③降低學生實踐風險: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的外科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能夠降低學生在實踐中的風險[16]。通過多次實踐操作,能夠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應變能力,降低學生實踐操作的錯誤率。
④豐富教學效果評估體系:采取多種方式評估外科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效果,比如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術前訓練的技能熟練度、實踐學習反饋意見等進行評估,并結合實調查結果,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案[17]。此外,還可以通過實驗室中實踐操作的記錄和評估,深入了解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進度、手術實踐情況以及實踐教學的效果等,來評價外科實踐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而完善系統構建及應用,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實訓學習中,掌握更多的外科實踐技能,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強化自身實踐能力[18]。
⑤外科實訓教學高質量發展:基于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建立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投入技術創新,利用多模式和多渠道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來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線上將實訓內容轉化為圖像、視頻、圖文等多媒體形式,豐富、生動地傳播,使學生可以系統地學習和了解;同時,線下組織實踐教學活動,有實時的交互和操作,使學生有效掌握外科手術基本技能。這樣,外科實踐教學就可以實現良好的質量發展,進一步強化外科實訓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解決長時間以來影響實訓教學效果的因素,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畢業上崗和考取執業證做好準備。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性已經被醫學界所廣泛認可,臨床教學實訓室是完成臨床實訓教學任務的基礎設施,實訓室建設的好壞對實踐教學的質量起到了決定作用,并直接關系到醫學人才的優秀程度。依托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的外科學臨床實訓課程是以疾病問題為基礎,把臨床情境與生活情境整合起來學習的生活化、人性化與全人化的醫學課程,不僅關注醫學實踐問題,而且關注群體社會及行為倫理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工作中需要的專業行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及溝通技巧,為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合格醫學人才,踐行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教學支撐。全仿真手術實訓教學系統對于臨床學生將專業理論應用到具體實踐、掌握基本診療技能將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外科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