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芳,王風燕
濮陽市油田總醫院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河南濮陽 457000
醫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為醫療活動所導致的人身危害,其與疾病本身無相關性,是目前醫院等級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1]。研究提示,醫療不良事件在住院患者中的總發生率約為5%~15%,其中約有50%是可防可控的[2]。醫院信息系統在醫療不良事件管理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管理與協調作用。為降低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整體醫療質量,針對醫院管理的不良事件上報與管理系統應運而生[3]。目前我國針對醫療不良事件的信息化報告管理系統尚處于試運行和調試階段,其雖可在一定程度上規范醫療行為,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但亦有其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如無法囊括可預知的醫療不良事件種類,相對片面,未形成系統化管理[4],同時在發生不良事件時,臨床工作者填報耗時長,過程復雜,且審核反饋慢等[5]。故本研究選擇濮陽市油田總醫院2021 年1—12 月的臨床醫師、臨床護士和醫技科室共計120 名工作人員,及2022 年1—12 月同組臨床醫師、臨床護士和醫技科室共計120 名工作人員,總結近年運用醫院信息系統的結構化不良事件管理系統的實踐經驗,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臨床醫師、臨床護士和醫技科室工作人員共計120 名為研究對象,于2021 年1—12 月發現并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情況為對照組;2022 年1—12 月應用醫院信息系統的結構化不良事件管理系統后進行不良事件上報者,設定為觀察組。所有工作人員中男69 名,女51 名;年齡25~55 歲,平均(41.2±2.8)歲。
對照組實施常規不良事件管理流程,主要以發生不良事件時進行內網(office automation, OA)填報為主,由臨床醫師、臨床護士和醫技科室工作人員發現臨床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并填報醫院內網規定的不良事件上報表,提交科室負責人簽字后交予醫院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匯總,并在每月15 號前由醫院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針對不良事件進行匯總,定期進行內網公示。
觀察組運用本研究醫院信息系統的結構化不良事件管理系統進行醫療不良事件管理。①整體設計思路由專職醫院質量管理辦公室人員以中國醫院協會關于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具體要求結合醫院自身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有效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既往發生醫療不良事件相關數據的結構,制訂標準化的醫療不良事件信息化報表,聯網醫院OA 信息系統,做到對所發生和填報的醫療不良事件數據實時上報、智能提取和分析。②在進行醫療不良事件管理過程中,其核心部門為質量管理辦公室,設定其權限為全院整體管理,可實時查看、處理與分析全院所有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另外護理部則擁有全院護理單元相關的不良事件查看、處理與分析權限,各臨床、醫技科室和護理單元則擁有各自科室的管理權限。③醫療不良事件的智能化提取與采集,其重點在于實時收集、分析和存儲醫院不良事件,該系統以特定模板為基礎,可自動對醫療不良事件申報后的反饋與更新,通過結構化“選擇題”形式進行信息錄入,對各種醫療不良事件上報最大程度的簡化,避免文字手寫導致的編輯過程費時費力、信息不對等不足。④醫療不良事件的處理,將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按照安全類別與級別,發生的原因等先進行初步分類,隨后實施匯總后整體評估,每周進行1 次統一的統計分析,繪制醫療不良事件發生趨勢圖,結合大數據提出預防措施,并提交管理部門統一討論后形成文件說明,以自動OA 信息形式通知相關科室。⑤結構化醫療不良事件報表的內容,其制訂的依據《患者安全目標》《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標準》和本院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修訂版)等要求,結合本院既往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分為醫療管理、護理管理、藥品管理、醫技管理、器械管理、輸血管理、院內感染管理、職業防護管理、信息管理、后勤管理、治安管理事件等,針對以上各大項不良事件,在進行填報時均有下拉細分子類別,每個子分類通過菜單列表形式,就選擇題類型填報,填報過程僅需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勾選對應類型即可,其不但方便臨床填報,而且還有利于醫院管理部門對醫療不良事件的核實、總結、反饋,為提出持續改進措施提供依據。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單次填寫耗時、獲得反饋耗時,統計兩組對所填表格實用性評價指標,如條目清晰度、重點突出性和容簡便性得分等變化。臨床醫師、臨床護士和醫技科室工作人員對于不良事件填報過程中量表觀察指標填寫情況以主觀評價為標準,主要評估條目清晰度、重點突出性和內容簡便性3 大條目,其各項的滿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該條目填寫越人性化越具有可行性。不良事件上報表填寫質量評估得分總分由低到高分別為0~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不良事件上報表填寫質量越理想。不良事件上報表填寫質量評分評價由同一名醫院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于每月中旬進行統一填寫質量評分,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填寫質量越理想。
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分布,并以(±s)表示,兩組比較使用t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不良事件單次填寫耗時、獲得反饋耗時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單次填寫及獲得反饋耗時比較(±s)

表1 兩組不良事件單次填寫及獲得反饋耗時比較(±s)
組別觀察組(n=120)對照組(n=120)t 值P 值不良事件單次填寫耗時(min)10.3±1.2 16.9±3.5 19.540<0.001獲得反饋耗時(d)4.5±0.3 8.1±0.7 51.782<0.001
觀察組對于不良事件填報過程中量表觀察指標中的條目清晰度、重點突出性和內容簡便性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的所填表格實用性評價指標比較[(±s),分]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的所填表格實用性評價指標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120)對照組(n=120)t 值P 值條目清晰度89.5±2.7 72.5±5.9 28.701<0.001重點突出性92.3±5.7 86.5±7.4 6.802<0.001內容簡便性88.5±5.5 80.8±6.9 9.559<0.001
觀察組不良事件上報表填寫質量評分為(95.5±3.2)分,高于對照組的(86.8±4.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008,P<0.05)。
針對醫療不良事件,以往絕大多數醫療機構上報形式為紙質版上報或者簡單的OA 形式上報,即便有少數醫療機構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進行醫療不良事件上報[6],但上報過程耗時長、所需填報內容相對繁瑣,且難以一次填寫齊全,上報過程中然醫務人員編輯大量文字,而出現內容欠齊全甚至無法進行專業描述等[7]。另外醫務人員日常工作量大,填報醫療不良事件過程復雜且繁瑣,加重了醫務人員工作量,而導致疏漏上報、消極上報現象[8],不利于醫院管理層在短時間內對所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原因分析[9],進而影響針對所發生不良事件的防范。故以往紙質版上報或者簡單的OA 形式上報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醫療機構針對醫療不良事件的信息化管理[10]。
本研究觀察組運用的結構化醫療不良事件管理系統,相對常規簡單的OA 形式上報,觀察組醫療不良事件單次填寫耗時、獲得反饋耗時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運用的結構化醫療不良事件管理系統,可有效縮短醫療不良事件單次填寫耗時,更快地獲得管理部門的反饋信息。另外觀察組條目清晰度、重點突出性和內容簡便性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不良事件上報表填寫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運用的結構化醫療不良事件管理系統,有利于臨床醫務工作者更完善、更清晰地填報所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相關信息。
本研究觀察組采取的結構化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報告系統管理,在確保上報便捷同時,有利于所填報內容的客觀、真實、統一與完整,顯著提高了針對醫療不良事件的自主上報率[11],減少漏報、瞞報、謊報率,更接近臨床實踐[12],有利于為醫院級評審標準提供依據。針對所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上,注重各部門之間的管理權限,各臨床科室時間實施單獨上報與管理、分析,并以質控科、醫務科為管理核心[13],做好醫療不良事件結構化管理的層級權限分類,區分單獨管理、全院管理等進行分別管理[14-15],切實分析發生原因,進行持續質量改進,以避免類似醫療不良事件不再發生[16]。運用結構化信息管理系統后,做到了針對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的完整、準確、快捷管理[17],避免了紙質版上報或者簡單的OA 形式上報過程中的零碎、單獨管理,更好地綜合各模塊集中管理,更利于醫療整體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運用結構化醫療不良事件管理系統,有利于醫療不良事件填報與管理效率、整體填報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