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蔣碧君,董永康,楊帆
宜興市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江蘇宜興 214200
醫療職業暴露指醫務人員在從事醫療工作中,接觸到病原微生物、化學藥劑、輻射等因素時,可能導致健康危害的情況[1-2]。醫療職業暴露可能發生在各種醫療崗位上,以往多采取院感人工監測,雖然可以通過手動監測和收集各種院感相關事件,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但處理流程復雜、涉及多部門且持續時間長、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風險意識不足、上報意識不強,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人力成本較高、監測范圍有限等[3-4]。院感實時監控系統是一種用于監測醫院感染信息的系統,通過橫向查看全院電子病歷系統(hospit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EMR)、臨床檢驗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rm, LIS)等信息內容及線上實時交流,實現對病例的預警、監測及干預,對感染高危因素的目標性監測與管控[5-6]。本院將實時監控系統應用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管理中,同時結合醫務人員培訓、優化職業暴露上報及隨訪流程、管理成效納入規范化考評等一系列綜合監管措施?;仡櫺苑治?017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間宜興市人民醫院發生職業暴露的醫護人員123 名的資料?,F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發生職業暴露的醫護人員123 名的資料,以不同管理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51 名),研究組(2020年1 月—2022 年12 月,72 名)。對照組中男11 名,女40 名;職業:醫生10 名,護士26 名,實習護士10名,其他5 名;分布:病區33 名,檢驗科10 名,急診門診8 名;工齡:5 年以下30 名,5~10 年8 名,11~15年5 名,15 年以上8 名。研究組中男20 名,女52 名;職業:醫生11 名,護士40 名,實習護士14 名,其他7名;分布:病區46 名,醫技14,急診門診12;工齡:5年以下44 名,5~10 年10 名,11~15 年8 名,15 年以上10 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院感人工監測。職業暴露人員需要手工填寫《職業暴露情況登記表》(一式2 份,科內自留1 份被動督促隨訪),登記職業暴露人員所在科室。然后交給感染控制專職人員,由專職人員審核登記表,并開具紙質檢測單,然后采血檢測,送檢驗科,等待反饋結果。監測結果出具后咨詢感染專家,經反饋評估后將方案反饋專職人員,再由其追蹤隨訪。后續情況及相關反饋均需要感染控制專職人員通過電話與其反復溝通。
研究組實施院感實時監控系統。在協同辦公系統(office automation, OA)統一門戶中嵌入實時監控系統職業暴露板塊,信息化搜集職業暴露情況,并通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職業暴露人員的評估、隨訪與預防進行交互式連接,實現多科室聯動下職業暴露全流程化管理。具體流程:職業暴露人員在發生職業暴露后,上報院感實時監控系統,感染控制人員通過系統實時推送預警,第一時間接收,評估制訂預防性治療方案,并反饋結果,根據職業暴露信息/隨訪監測要求開具血清學檢查單,暴露者自行墊付費用采血檢測,如果需預防性用藥,根據開具的醫囑單,自行墊付預防性用藥費用,隨訪期結束后憑監測單與發票進行報銷。
1.3.1 兩組管理時效性指標比較 統計上報時間、感染控制人員核實職業暴露情況及反饋科室時間、隨訪檢查延遲時間。
1.3.2 兩組職業暴露基本情況登記執行情況對比 統計兩組個人基本情況、暴露源情況、接觸方式及發生經過、暴露后緊急處理情況、評估與預防反饋情況。
1.3.3 兩組職業暴露管理的滿意度對比 職業暴露管理的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評價總分100 分,分為十分滿意(≥85 分),基本滿意(60~<85 分),不滿意(<60 分)??倽M意度=十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應用SPSS 27.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管理時效性各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護人員管理時效性指標比較(xˉ±s)
研究組個人基本情況、暴露源情況、接觸方式及發生經過、暴露后緊急處理情況等執行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信息登記執行情況比較[n(%)]
研究組對職業暴露管理滿意度98.61%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管理滿意度比較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密度和漏報率均處于較高水平[7-8],索瑤等[9]對陜西省11 所醫院醫務人員銳器傷基線調查結果顯示,37.81%的醫務人員在最近1 年內有銳器傷經歷,但上報率僅為3.12%,遠遠低于美國50.0%的上報率。這與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職業暴露上報意識不強、上報流程繁瑣等因素有關。院感實時監控系統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0-11]。該系統對患者相關信息全面系統、自動化收集,進而實現對院內感染因素的連續性、全面性監測,實現了對傳統工作模式的突破,其中自動化提醒、篩查功能,保證了院內感染預防工作效率的提升,實現了感染監測的全方位覆蓋。有關調查顯示,該系統能對醫院監測工作實施全程多極化管理,在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閉環管理以及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專項調查中均能結合有效運用,進而實現了數據的互通共享,增強時效性與便捷性[12-13]。同時,醫務人員實時與院感專職人員進行溝通,提高了醫務人員院感防控的意識及能力,從而主動參與感染防控, 降低其職業暴露事件的發生風險,進而減少醫院感染發生。
本院在職業暴露應用于院感實時監控系統之前,職業暴露上報與隨訪處理均采用人工記錄,雖然建立了職業暴露報告制度、上報隨訪流程與職業暴露應急處置預案,但報告制度執行不力,報告流程繁瑣,職業暴露發生具體情況常得不到準確記錄和有效監管,導致職業暴露上報率與完成率均較低。這與相關研究觀點一致[14-16]。本研究對某三甲醫院回顧性調查職業暴露既往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職業暴露應用信息化系統運行后監測項目均優于運行前。由此可知,院感實時監控系統在職業暴露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應予肯定,該系統可提高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信息上報效率,有效減少職業暴露漏報風險,同時,院感實時監控系統可以記錄職業暴露事件的發生情況,包括暴露類型、暴露時間、暴露途徑等。
系統有效的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手段和前提[17-18]。李若潔等[19]調查發現接受職業防護培訓次數越多,醫務人員對上報流程越清晰,上報率越高。本研究中,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管理中應用院感實時監控系統,將職業防護與職業暴露處置知識嵌入學習版塊,方便醫務人員隨時對照流程防控與上報管理,同時配合院科兩級專項培訓,高??剖?、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系統培訓,將職業防護納入崗前培訓與日常培訓,有助于降低職業暴露事件的發生率,同時提高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信息上報質量,完整有效的數據信息有助于為管理部門分析職業暴露發生危險因素并給予針對性解決,進一步完善職業暴露報告與反饋干預機制,對整個職業暴露管理起到正向促進。本研究中,在應用信息化系統的同時,重點對職業暴露上報流程進行優化,首先明確各部門相關職責,減少人員上報過程的阻礙因素,其次對財務報銷上嚴控,將院感簽單墊付費用改為自行墊付、隨訪期滿按隨訪結果財務報銷,在職業暴露前期,醫務人員就投入檢測費用,保留發票與檢測報告,為保證費用報銷沉沒成本,從而執行整個閉環流程。
綜上所述,基于院感實時監控系統的綜合措施施行有利于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提高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信息上報效率,滿意度高,真正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水平,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最終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