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學

國之大計,關鍵在人才。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體育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培養高質量體育人才的教育。學校作為青年學生學習系統知識的主要場所,體育課作為青年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師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為保障體教融合的順利開展,新苑小學采取多種方式整合體育教師,探索體育教師專業化培養路徑,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強保證。
作為河北省體教融合示范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校、奧林匹克運動示范校、校園冰雪運動示范校,新苑小學嚴格落實關于促進體育教育的精神,通過課程開發為體育教育提供基礎,探索體教融合模式。提出“以促進少年兒童健康發展為目標、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整合社會資源為手段”的改革思路,不斷厚培“和”文化育人土壤,將校園文化與體育相融,研究學生“和悅”運動的興趣點和能力點,追求“把喜歡培養成興趣,把興趣發展為愛好,讓愛好成就一生”的育人觀,“把天賦養成專長,讓專長進一步得到提升,最終造就專業性人才”的育才觀,構建了成熟的“和雅”課程體系,為體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成長的沃土。
引進體育專業人才進校園。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需求不斷增加,體育教師師資力量匱乏,嚴重制約了青少年體育教育發展,如何建設更加完善的校園專業體育人才隊伍,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堅守體教融合的初心和愿景,在體育課程開展中,堅持眾籌辦學,通過體育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門,引進更專業、水平更高的退役運動員、教練員,暢通體育專業人才進校園的渠道,解決體育教育的師資訴求,為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提供專業化指導。以期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目的。
遴選優質體育教育資源進校園。體育教育專業化是體教融合成功的關鍵,由于學校專業體育資源的不足,學校向家庭與社會借力,結合“注重教體融合,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完善訓練和競賽體系,開展課余訓練”的精神,建立了省級新苑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成立了乒乓球、足球市級行業協會。聯合衡水學院、衡水棋社等社會辦學力量,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專業、精準的課程服務。在俱樂部的組織下,“快樂周五”的圍棋、輪滑、足球、乒乓球、籃球等社團,成為拓展型校本課程中的亮點。
通過遴選優質體育教育資源進入校園,最終形成“學校+俱樂部”模式的體教一體化。一方面,體育課由一名本校體育教師和一名俱樂部教練共同完成,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專業訓練;另一方面,對有特長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后訓練,為國家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奠定基礎。
學校在保障教學的前提下,鼓勵社會機構結合學校實際教學需求,制定體育訓練規劃。在保障平時上好體育課,抓好每天課后訓練的同時,還積極籌劃比賽活動。目前,學校每學期有橫向的班級對抗,每學年有縱向的年級對抗,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梯隊培養局面。學校還通過“讓學生走出去”“把友誼隊請進來”的方式,先后與石家莊、唐山、北京、山東等地的省內外學校比賽交流。
充分挖掘本校教師的體育專項特長。體育教師的技能直接影響青少年在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對本校教師進行專業化對口課程設置,創編簡單易學的“手絹操”“繩操”“網球操”等,豐富學生的課間體育活動。此外,不斷創設平臺,鼓勵體育教師參加基本功大賽、教學評一體化大教研等活動,促使體育教師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同步提升,為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提供專業化指導和訓練。
培養全校教師的體育素養。教育部“五項管理”對學生體質管理提出要求,要堅持“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原則,因此僅僅依靠體育課和專業體育教師還不能滿足基礎教育對學生專業體育素養培養的需要。學校全科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撐群體,學校多措并舉提升全科教師的體育素養,轉變教師角色,在日常教育中通過教學實踐和自我鍛煉,影響青少年在體育方面的興趣、行為,充分利用體育的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塑造青少年的個性等。
多渠道夯實基礎與基本技能。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其教學水平和專業化程度,對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具有直觀的影響。學校組織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區級、市級專業教師體育技能培養和專業技能大賽,加強體育教師的學習能力,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回校后組織專項學習。從學校層面,每周一次開展教研活動,體育教研組結合自我合作課堂,做到課堂教學創新化、內容設計本土化。學校還不定期舉行教師交流會,組織體育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拓寬體育教師的知識面,給體育教師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對于校外培訓交流機會,根據培訓內容,選派在某項目上有所欠缺的教師參與,促進體育教師整體的均衡化、專業化發展,建立體育教師群體和睦融洽、互助上進的體育教育生態。
豐富學習途徑,提高專業化水平。每年寒暑假,學校依托體育俱樂部,組織師生參加各級錦標賽、運動會等,以期提高體育教師帶領、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比賽的能力,以及相應的裁判臨場執裁能力。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游戲與體育比賽設計的原則、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知識,不僅有助于培養其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持續學練的意識和行為,使學生能在游戲和比賽中積極運用各種練習方法。同時培養教師豐富的訓練和帶隊比賽經驗,通過分析體能訓練方法,不斷強化戰術技能、素養,加深教師對運動項目的了解,提高教學與訓練能力,同時還能增長其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升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水平,才能夠更好地服務體育教育事業,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提高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水平。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使體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需要加強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中來,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感受健身運動獨有的魅力。今年以來,學校多方爭取資金,添加20余種體育器材,對體育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夯實體教融合基礎,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模式,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相結合的體育健康教學機制,讓學生快樂運動的同時,為做好學生體育教育質量的動態評價工作,做好日常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以“和”創新,成就品牌。學校在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建設上下足功夫,持續優化體育教師全面育人能力,積極做好體教融合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體育課、課后服務、體育社團等課堂,指導學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和足球、乒乓球、網球等專項運動技能。本著“把喜歡培養成興趣,把興趣發展為愛好,讓愛好成就一生”的觀念開發了和雅校本課程。目前開設圍棋、輪滑、跳繩、羽毛球、網球、乒乓球、足球等體育項目,為體教融合的實際操作提供課程支持,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近年來,新苑小學多視角地領會新課標體育教學的內涵,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作為體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以技能與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做到5個“結合”,即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興趣與課程相結合、大眾與特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