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奮斗巷幼兒園 郝娟娟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作為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增強幼兒心智、提升幼兒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途徑。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游戲僅僅是一種表象,缺乏游戲精神,偏離了學前教育的目標,導致幼兒難以通過游戲進行自由、自主創造,難以獲得良好的成長,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文件精神下,教師應在“游戲是幼兒生活方式”“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刻認知游戲精神內涵,并在對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進一步優化中,實現游戲精神的回歸與踐行,使幼兒在更加科學、有效游戲教學中獲得知識、能力、綜合素養等全面成長與發展。
在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游戲精神作為游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本質體現,具有非常廣泛且深刻的內涵。
首先,游戲精神是自由的精神。游戲之所以深受幼兒喜愛,因為其外在存在形式和精神內涵都具有自由精神的精髓,幼兒能在游戲中體驗自由、追求自由、表達自由,是游戲中的真正主體。
其次,游戲精神是愉悅的精神。在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愉悅是游戲最為基本的特征,幼兒能在參與游戲中獲得開心、快樂的體驗,實現自身精神需求的滿足。
再次,游戲精神是體驗的精神。幼兒的社會參與程度較低,游戲是其認知社會、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游戲教學中,幼兒進行了全情投入和自由表達,并獲得了真實的內心情感體驗。
最后,游戲精神是創造精神。游戲是幼兒的生活方式,在游戲中,幼兒會將自身的好奇心、探究欲望進行充分展示,同時也會將各種新奇的想法付諸實施。這樣有效滿足了幼兒創造的內心需求,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與能力。
在學前教育中,富含游戲精神的游戲教學獲得了廣泛的運用,游戲精神的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現。
首先,幼兒游戲精神的超功利性。游戲精神下的游戲應以幼兒內心需求的滿足為目標,在游戲中,幼兒即使用自己的玩具換得了一張卡片、一片樹葉,只要使其獲得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就是具有價值的,成人不應以功利性的眼光進行評判。這集中體現了幼兒游戲精神的超功利性。
其次,幼兒游戲精神的自我超越性。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展開自由的想象,實現自身知識、經驗及能力的突破。這樣可以使幼兒在游戲中實現自我的超越。
最后,幼兒游戲精神的愉悅性。愉悅性是游戲精神最為顯著的特征,幼兒會在游戲的參與中獲得自我愿望的實現,并從中收獲成功與快樂,進而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滿足了內心的情感發展需求。
游戲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內涵,在學前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
首先,有助于幼兒學習、生活幸福感的增強。追求幸福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權利,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界定又具有個性化。幼兒的幸福感是非功利性的,只追求純粹的愉悅與快樂,游戲帶給幼兒的愉悅體驗是其他教學活動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教師應通過游戲精神的踐行,帶給幼兒更加強烈的幸福體驗,使幼兒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教學活動中。
其次,有助于幼兒想象、創造能力的提升。幼兒想象、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學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而游戲教學的實施,為幼兒的自由想象、自主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幼兒可以在游戲精神的指引下,結合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通過游戲進行世界的探究、情感的體驗,進一步促進了幼兒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最后,有助于幼兒良好發展的實現。幼兒階段是人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奠基時期,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促進幼兒良好成長、發展是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游戲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能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自身良好行為意識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幼兒良好發展的實現給予助力。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游戲精神對學前教育的有效開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面對當前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游戲精神缺乏的現狀,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轉變,從游戲教學實踐的角度實現游戲精神的踐行,在提升幼兒游戲教學科學性的基礎上,促進幼兒良好的成長與發展。
在傳統的幼兒游戲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對幼兒的游戲活動給予了過多干預,使幼兒難以自由、自主地參與游戲,影響了游戲精神的踐行。因此,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游戲教學中組織結構的優化調整,通過自身角色定位的轉變,發揮自身組織者、觀察者、支持者以及引導者的作用,使幼兒在教師的協助下開展更為自由、自主的游戲。
例如,在進行益智區域串珠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在發揮自身觀察者作用時,發現一名幼兒串珠的速度較慢,并時不時地抬頭看一下自己。通過對這名幼兒神態的觀察,筆者猜這名幼兒在游戲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走到這名幼兒身邊,通過低聲交流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結果發現,這名幼兒挑選的珠子洞眼比較小,串珠的難度較大,于是筆者及時地為其更換珠子,幫助幼兒更加順利地進行游戲。
由此可見,在這種具有游戲精神的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不會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過多干涉,只對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觀察,在幼兒遇到游戲困難時給予及時幫助,使幼兒始終處于游戲主體的地位,有效促進了幼兒園游戲教學的順利開展,實現了游戲精神的切實踐行。
游戲課程在學前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因素,對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游戲課程的優化與完善,通過完善游戲課程體系的有效構建,提高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游戲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園本課程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構建途徑,教師應充分挖掘本地的游戲教學資源,在因地制宜原則的指引下設計多元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游戲活動,豐富學前教育的游戲課程內容。這樣既能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情感,也能使其在游戲的實踐參與中獲得綜合素養的培育。
教師可以利用土豆等當地的物產資源,引導幼兒開展關于土豆種植、加工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這些地方特色游戲活動的參與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土豆種植、生長、加工成食物的過程。這樣一來,幼兒不僅獲得了自身生活經驗的提升,也在動手操作、實踐體驗中得到了勞動意識、正確價值觀的啟蒙,在游戲精神的踐行中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成長與發展。
在將游戲精神貫徹到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游戲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經過科學化設計,才能具有更加深刻的教育內涵,也才能更有效地體現游戲精神。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以游戲精神為指引,積極地進行教學游戲的多元化、科學化設計,使幼兒能在游戲實踐參與中獲得主體地位的體現、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首先,應通過合作游戲的設計,實現游戲精神的踐行。當前的幼兒多是家中的獨生子女,自小缺乏合作的意識,為了更加有效地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應針對性地進行合作游戲設計,以此為幼兒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在游戲精神踐行基礎上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戶外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兩人三足”游戲,要求幼兒自由結對,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教師教學的動作,并通過競賽的形式進行游戲。這樣一來,幼兒在游戲參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意義,以此促進了游戲精神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其次,應通過表演游戲的設計,實現游戲精神的踐行。3—6 歲的兒童正處于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對其進行語言能力方面的引導,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能力發展需求進行表演游戲的設計,使幼兒能在閱讀、改編、表演等活動參與中獲得語言能力的培養,為其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引導幼兒進行《小老鼠和大老虎》繪本閱讀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結合繪本中的故事情節進行相關表演游戲,組織幼兒開展集體討論,針對場景的布置、故事情節的改編、角色的分配等多個細節進行交流,使幼兒能在這一過程中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另外,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使其能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相應角色臺詞的表述,以此培養、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促進游戲精神的踐行。
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環境因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因素,對幼兒游戲參與積極性、游戲教學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游戲環境的優化構建入手,通過開放性游戲區域的創設,引導幼兒實現自由、自主的游戲。
例如,在引導幼兒開展“拼貼畫”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為幼兒提供拼貼材料的做法,而是要求幼兒到戶外自主尋找拼貼畫的材料。這樣一來,幼兒會在游戲精神的視角觀察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使我們隨處可見的樹葉、樹枝、雜草、石子等都成為幼兒游戲的材料,將“拼貼畫”的游戲融入更加開放、自主的環境中,使幼兒能更加自主地進行游戲材料的選擇、更加自由地進行拼貼畫的創作,以此促進幼兒游戲自主參與主體地位的發揮,實現幼兒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幼兒時期是幼兒身心獲得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師的認可與表揚能有效實現幼兒自信心的樹立,進而為其今后的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身心素養基礎。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實現游戲精神的踐行,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游戲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與完善,通過更加科學、客觀評價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教師應注重激勵評價策略的實施。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對教師有高度的崇拜心理,教師的肯定與表揚能對幼兒的心理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實施激勵性評價,對游戲中具有良好表現的幼兒給予及時表揚,以此樹立良好的游戲教學導向,使幼兒在教師的評價引導中獲得健康人格的塑造,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另一方面,教師應實施定性與量化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幼兒園游戲教學評價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教學工作,單一、片面的評價方式無法促進幼兒全面的成長與發展,不利于游戲精神的踐行。因此,教師應注重定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的結合,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對幼兒的游戲表現、游戲結果以及在游戲中的成長進步中進行了解,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科學,并在揚長避短中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教師作為游戲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導作用。因此,在以游戲精神為目標的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更加積極地進行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并在具體的游戲教學實踐中,給予幼兒更加科學、更具針對性的引導,以此增強幼兒游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游戲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自身教學反思意識及能力的提升。反思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反思能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與漏洞,并在后續的調整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開展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游戲表現,并以此為依據開展及時教學反思,深刻認識到幼兒游戲行為背后的深刻含義,并通過相應教育引導促進幼兒游戲行為的規范,實現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是學前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順應了幼兒好玩的天性,有助于幼兒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被賦予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內涵,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應踐行游戲精神,通過組織結構的優化、游戲課程體系的構建、游戲的科學化設計、開放性游戲環境的創建、游戲評價機制的優化等多元化教學策略,進一步優化幼兒園游戲教學,使幼兒在更加自由、開放的游戲中獲得更為良好、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