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甌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 范麗琛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教學者所關注的重點話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社會、學校與家庭三方的共識。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陶冶情操、學習特長。音樂教育一改往日備受冷落的局面,所受到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音樂學科更成為家長與孩子在興趣選擇方面的“熱門選項”。然而,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音樂學科內容多、課時少,導致學生難以對音樂學科產生深入的理解與體驗。基于此,“校外音樂教育”發揮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有效地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成為我國音樂教育體系中不容小覷的組成部分。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為推動校外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者應貫徹當前的音樂教育理念,以培養音樂核心素養為積極導向,與校內音樂教育統一目標、齊頭并進,實現理想的教育成果。本文以“核心素養視角下校外音樂教育的發展”為主題,詳細論述校外音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重要價值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校外音樂教育綻放光彩,為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貢獻力量。
在校外音樂教育過程中,不少家長存在“急于求成”的問題,無論是器樂教學還是聲樂教學,都期望讓孩子在短時間內獲得技能上的突飛猛進。一些校外音樂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忽視對學生進行審美引導,導致學生的學習活動較為淺顯,難以感受到音樂真正的魅力所在。同時,不少校外音樂教師將關注點放在學生有無錯音、節奏是否準確方面,而并不在意學生的細節處理、情感態度以及整體風格的把握,導致音樂學習呈表面形式,難以起到陶冶學生情操的內在作用。不僅如此,不少音樂教師甚至在教學活動中開門見山、平鋪直敘地展開教學,并沒有對樂曲的背景、價值及欣賞方式進行講解,導致學生不會聆聽,更不會欣賞。
音樂是一門藝術,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審美感知素養、藝術表現素養以及文化理解素養更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重視技術卻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推動音樂教育的深度發展,還會讓教學活動流于形式,難以產生深刻的意義與價值。
音樂作為一門學科,也需要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策略,教師應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然而,在當前的校外音樂教育中,不少教師認為基本樂理、音樂欣賞、視唱練耳等都是音樂專業學生才需要涉及與訓練的內容,因此關于這方面內容只是一筆帶過,并不會進行深入講解與挖掘。一些教師甚至不會在教學過程中講解樂理知識,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出現盲點與混亂,對音樂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
由于音樂素養訓練的缺乏,學生普遍存在識譜能力弱、節奏卡不準拍子、音樂性較差,甚至不知道自己出現哪些錯誤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也不會從根本上進行解決,反而是一遍一遍地要求學生重復、機械地進行訓練,導致教學成果難以提升。
校外音樂教育不僅要強調學生音樂技術的提升,更要注重學生音樂熱情的激發。只有當學生對音樂學習有熱情時,學習活動才會在動力的驅動下提高效率。然而,當前校外音樂的教學設計呈現單一固定的狀態,不少教師依然秉持“嚴師出高徒”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以嚴格的態度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這種教學模式看似高效,其實與音樂教育的初衷相違背,不僅不利于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還會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與恐懼心理。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懂得變通,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機械重復地練習,忽視學生的具體學情與情感體驗,讓“興趣愛好”變為學生肩上的一座“大山”,與當前“雙減”政策的理念背道而馳。
教育部曾經提出:“義務教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課題。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音樂素養教育難以滿足學生的根本需要。中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以教學大綱為準進行設計,主要包括初級的樂理課和學唱曲目,教學成果只停留于對學生樂感本能的培育中,并沒有推動學生聲音發聲技巧、樂器演奏方法等音樂基本功和技巧的學習,導致音樂教學缺乏專業性與創造性。部分學校更是因為場地、教學素材以及課時等原因在音樂教學中處處受限。
校外音樂教育的出現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一空缺,對義務教育中的素質教育進行了有力補充。
首先,校外音樂教育課程具有深入性與針對性,能夠提高音樂教學的專業性與創造性培養,在陶冶學生音樂情操的同時增強其對音樂的深入體驗。其次,校外音樂教育機構具備高水平的音樂教師,擁有優秀的音樂教育資源,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最后,校外音樂教育機構具有多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授課或者小班教學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切實推動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這一人才需求不僅推動了教育教學的多元化發展,還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路徑。中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課業的難度也逐漸上升,部分學生會因為某些因素而難以追上教學的進度,在學習過程中力不從心。校外音樂教育給學生創造了另一種可能,也為學生提供了另一種機會。校外音樂教育機構能夠通過具體化、系統化、深入化的訓練挖掘與開發學生的藝術才能,讓學生的人生有一種新局面。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學生天生熱愛音樂,懷揣著音樂夢想,校外音樂機構可以逐步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圓夢”。在校外音樂機構的指導與教育下,不少學生踏上了專業的藝術之路,也有一些學生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視其為終身愛好。可見,校外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重視,不被埋沒。
要想讓校外音樂教育實現真正的優化與發展,作為教育教學者,我們應認清其與校內音樂教學的不同之處,更關注于本質,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進行內容創新以及突破教育桎梏等方面落實、保障其生存發展,促使其不斷壯大規模。當前,每一名音樂教學者都能深刻意識到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價值,校內音樂教學也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教學理念與策略進行不斷革新,校外音樂教育也不能墨守成規,而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時刻秉持探索的思想意識,讓核心素養的培育融入教學活動中。
首先,校外音樂教育要將關注點放在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培養能力并不等同于培養成績,教師應結合學生當前的具體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幫助學生打好基本功的同時提升其音樂能力。具體而言,校外音樂教育機構應以市場需求與學生個人需求為標準,不斷對音樂教育的內容進行創新,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素養、藝術表現素養以及文化感知素養,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讓音樂教育實現趣味性與專業性的平衡。
其次,校外音樂教育的發展要勇于探索,意識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探索精神也同樣重要。要想讓校外音樂教育得到切實發展,讓核心素養的培育切實落實,教師不應再將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找到答案,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與綜合掌握,讓學生真正將音樂知識內化于心,實現審美價值、藝術靈感以及人文精神的不斷提升。
校外音樂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的理解與信任。不少家長與學生會存在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音樂?”“學習音樂對成長有什么實際的作用?”校外音樂教育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顯得尤為關鍵。基于此,校外音樂教育教學者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存有疑問與疑慮的家長與學生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價值,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校外音樂教育機構也應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活動與成果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為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校外音樂教育機構應定期開展主題活動、才藝展示,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了解音樂學習的好處所在。不僅如此,校外音樂教育機構還可以與企業、公益活動進行合作,讓人們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深刻感悟音樂的社會價值。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校外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進行音樂表演,為其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校外音樂教育機構要想實現長遠發展,教育教學者不僅要順應當前學校音樂教學的理念與趨勢,還應將關注點放在兩方面,即教育機制的完善與培訓質量的保障。完善的教育機制是校外音樂教育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培訓質量則是家長與學校認可校外音樂教育的重要因素,兩者缺一不可,共同助力于校外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
在教育機制的完善工作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保證管理活動有具體的規章制度,切實實現管理質量的提升。不僅如此,教育機構應定期安排相關人員做研學,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所存在的困難并且積極地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在管理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學習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態度,進行綜合性與全面性的關注。
在培訓質量提高的工作中,教育教學者應深度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不斷加強硬件設施以及軟件開發建設,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其從全方位、多角度體驗音樂的魅力所在。不僅如此,校外音樂教育更應該嚴格挑選教師,保證教師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并且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考評,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校外音樂教育在發展與優化的過程中應重視與校內音樂的有機融合。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校內音樂教學的教育理念不斷革新,教育方略也得到科學化與全面化發展。為順應當前的教育趨勢,校內外音樂教育應步調一致、協同發展。校外音樂教師應及時關注校內音樂教師的教學策略,并且根據校外音樂的教學特點進行應用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校內外音樂教育呈現理念統一、步調一致的狀態,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當前的校內音樂教學中,情境教學作為一種科學性的教學策略備受推崇。校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教學策略,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一種具體、生動且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性學習的同時陶冶音樂情操。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教學內容,細化音樂知識講解的細節,切實推動教學成果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音樂學科的受重視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提升成為教育教學者的終極目標。校外音樂教育作為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基于此,作為校外音樂的教育教學者,我們應深入思考并解決當前校外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刻理解校外音樂教學的意義,通過注重能力培養、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教育機制以及豐富教學方略等方法,讓校外音樂教育與校內音樂教學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也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在每一名學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