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蕊,郭振軍,張 鵬,李 慧,李 倩,周 妍
(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由于過度用眼、糖尿病視網膜并發癥、顱內腫瘤等新型致盲原因的增多,截至2020 年,我國盲人已超過2 000 萬[1-2]。盲人用藥的準確性、依從性極差,致使藥物無法有效發揮治療作用,延誤病情,增加治療成本,降低其生活質量[3-4]。新媒體主要利用網絡、移動、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有線和無線網等渠道、手機等向用戶提供信息知識,主要包括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5-6]。傳統的盲人服務是利用盲文書、錄音磁帶等信息資源,創作和傳播的成本較高,制作周期長,內容相對滯后,盲人無法及時獲取多元性、低廉的信息資源。而通過新媒體可獲取海量、多元、可交互的信息資源[7],使盲人更好地融入社會。新媒體藥學科普是將專業的內容以微電影、視頻、動漫、漫畫、短文的形式呈現。盲人利用新媒體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相對較弱,目前國內外關于盲人用藥的服務較少,新媒體在盲人藥學科普中的應用幾乎是空白[8-9]。本研究中擬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目前陜西省盲人的用藥科普認知和手機App 使用現狀,評估盲人了解藥學科普的影響因素,為盲人藥學科普工作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按整群分層隨機抽樣法選取陜西省西安市的盲人41 人,年齡20~75 歲,平均44 歲;男23 人,女18 人。本次調查僅選擇失明情況為全盲、有光感的盲人。
1.2.1 調查方法
由于盲人無法閱讀問卷,且對合理用藥背景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故采用面對面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并考核。主要在西安市的盲人按摩培訓學校、盲人按摩店、國際盲人節活動現場等盲人聚集地開展調查,調查前均告知盲人調查目的,并獲得其知情同意。調查時間為2021年6月至12月。
1.2.2 問卷調查表制訂
1)由研究者依據與新媒體環境下盲人閱讀方式的相關文獻[10-12],結合科普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及大眾對藥學科普是否感興趣的相關問卷設計調查表;2)由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臨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專家及陜西省盲人協會主席等有盲人服務經驗的專家,共同對調查表中的項目逐條討論、商定,并確定預調查的注意事項;3)進行預調查,對調查表制訂過程中的細微問題作進一步修改,使調查內容更加合理化,最終編寫《新媒體在盲人藥學科普中的應用調查問卷》。
1.2.3 問卷內容與結果評價標準
問卷內容包括研究對象基本信息、盲人手機App使用情況、對合理用藥科普的需求、盲人常用藥品、對合理用藥科普形式的需求、對科普內容的選擇。問卷結果采用賦分制,對不知道、了解、感興趣等6個選項分別賦分為0,1,2,3,4,5 分,賦分越低表示越不感興趣、越不知道、越不方便。為方便統計與分析,將問卷中選項賦分作一定調整。因很多盲人不知道合理用藥科普,當其“是否對合理用藥科普感興趣”的回答為不感興趣時,直接賦分為0 分,后續將不再出現與合理用藥相關的問題[13-15]。
1.2.4 問卷調查的質量控制
因盲人無法閱讀問卷,采用偏倚較小的一對一、面對面的調查方法,優選有愛心、有耐心、有藥學知識背景的調查員。對參加調查的8名調查員進行問卷調查相關理論知識和溝通技巧的培訓,保證調查人員具有現場調查、解釋說明工作的能力,并進行考核。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 軟件錄入數據。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1 份,回收有效問卷41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參與調查的41 名盲人中,年齡為20~30歲的6人(14.63%),大于30歲的35人(85.37%);失明情況為全盲22人(53.66%),有光感19人(46.34%)。
參與調查的41 名盲人中,最常使用的手機App 有微信、喜馬拉雅有聲讀物、抖音、QQ 音樂、快手,其他還有全民K歌、淘寶、網易云音樂、蜻蜓聽書等。詳見表1。
表1 盲人手機App的使用情況(n=41)Tab.1 Usage of mobile Apps for the blind people(n=41)
對盲人使用手機App用藥科普情況的調查發現,不了解的有34 人(82.93%),有了解的7 人(17.07%);同時,詢問其對這部分內容是否感興趣的調查發現,對合理用藥科普感興趣的有30 人(73.17%)。其中,對感冒、發燒、腹瀉、便秘等常見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等慢性疾病,眼表疾病、眼節前疾病、眼底疾病、眼眶疾病等眼部疾病的藥學科普知識感興趣的分別有13,14,3 人,分別占43.33%,46.67%,10.00%。
參與調查的41名盲人中,常用藥品包括感冒藥、退熱藥、止咳藥、止瀉藥,其他常用藥還有降壓藥、降糖藥、活血化瘀藥等。詳見表2。
表2 盲人常用藥品(n=41)Tab.2 Common drugs for the blind people(n=41)
參與調查的41名盲人中,6人(14.63%)不使用智能手機,35人(85.37%)通過不同的讀屏軟件使用智能手機。基于智能手機的語音讀取功能,對盲人合理用藥科普獲取方式進行了調查,發現多數盲人傾向于音頻和有聲電子科普讀物的方式獲取合理用藥科普知識。詳見表3。
表3 盲人對合理用藥科普形式的需求(n=41)Tab.3 Demand of blind peopl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orms of rational drug use(n=41)
根據前期問卷調查發現,盲人常見病為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等,針對上述疾病及急救常用藥選擇25種國家基本藥物(表4),由有經驗的藥師對藥品說明書中用法用量、適應證、不良反應等重點內容進行提煉、科普轉化,并將文字內容錄制為音頻素材。
目前,已上市藥品暫無供盲人識別藥物的信息,更無針對盲人的合理用藥科普知識,盲人用藥安全是用藥管理的一個盲區。盲人因視覺障礙,其用藥安全性、準確性、依從性較差,致使藥物無法有效發揮治療作用,延誤病情,增加治療成本。故針對盲人普及合理用藥知識,傳播適合盲人的合理用藥內容,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課題組在前期的盲人義診基礎上,發現盲人缺乏日常運動;感冒、消化系統疾病等常見病的發病率高于明人[16]。由于獲取醫學、藥學科普知識的途徑有限,其防病、治病、合理用藥的認識較低。為此,由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臨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及有盲人服務經驗的專家共同對調查表中的項目逐條討論、商定,并確定預調查時的注意事項。對問卷進行兩次預調查,不斷修改及完善,使其更加合理化,最后確定最終版問卷[17]。
另外,通過專家義診及本次調查發現,盲人對感冒、發燒、腹瀉、便秘等常見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COPD 等慢性疾病及眼表疾病、眼節前疾病、眼底疾病、眼眶疾病等眼部疾病的常用藥的科普比較感興趣。故根據盲人的常用藥選擇25種國家基本藥物,由有經驗的藥師對藥品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適應證、不良反應等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提煉、科普轉化。在調查西安市盲人使用手機App的情況時發現,盲人最常使用的App 有微信、喜馬拉雅有聲讀物、抖音、QQ 音樂、快手等,原因主要為其強大的語音功能。受限于視覺障礙,盲人希望合理用藥科普內容以音頻形式呈現。故由醫學、藥學、護理專業人員組建盲人健康科普知識分享團隊,將科普內容錄制成音頻,在微信、喜馬拉雅有聲讀物、蜻蜓FM、抖音、快手、新浪微博、頭條新聞、西瓜視頻等平臺投放,盲人使用這些App即可收聽用藥科普相關音頻。通過語音的科普轉化,實現藥學科普的易讀性,減少無用信息,突出重點內容,通過音頻模式增加藥品的可讀性,讓盲人患者迅速了解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提高其合理用藥水平。
目前,國內外尚缺乏適合盲人閱讀的藥學科普材料,新媒體技術在盲人合理用藥科普中的應用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受限于視覺障礙,盲人通過手機獲取用藥科普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相對較弱,多數盲人急切需求用藥教育,但參與的具體活動極少。盲人對合理用藥科普知識的了解還很匱乏,導致其在安全用藥方面存在很大隱患,建議有關部門加強適合盲人的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提高盲人的用藥安全水平,減少錯誤用藥風險,從而改善盲人患者的生活質量。
由于本次調查人力物力有限,與盲人溝通存在一定困難,調查樣本量較少,且鄉鎮的盲人更少;另外,對盲人常見病調查不夠深入,常用藥列舉有限。未來研究中將繼續改進研究方法,為盲人患者提供更專業、更實用的藥學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