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黃舒凱
(湛江科技學院,廣東湛江 524094)
2011年藝術學獨立成為一級學科門類,下設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二級學科。環境設計是設計學的一個專業方向,除了環境設計,設計學專業方向還有: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專業方向等。此前“設計學”被稱為“設計藝術學”作為二級學科設置在一級學科“文學”門類下。環境設計是新興的,交叉型學科專業,是與建筑學相關相近的專業,是設計學最具有工學特征的學科專業。環境設計所涉及的產業范圍包括: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家具與陳設設計、軟裝飾設計、城市設計、公共空間藝術等,可以說包括了人居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伴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促使環境設計與科學技術進一步融合,用數字技術去描繪與表達環境藝術的繪夢。數字化時代賦予環境設計專業新的內涵,“數字環境”構成了環境設計的“虛體性”產業,這是文化創意產業中數字媒體藝術與環境設計的模糊邊界地帶,也是專業融合創新之處。
環境設計學科建設在60年的歷史大背景下力爭與國家的發展需求同步,與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實踐保持緊密的聯系,走過了從室內裝飾到環境設計的發展歷程。室內裝飾、建筑裝飾、室內設計、環境藝術、環境設計這5個學科術語作為專業稱謂的關鍵詞排序,成為環境設計研究在不同歷史階段關注的重點。[1]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第一個是被稱為“室內裝飾”“建筑裝飾”“室內設計”階段,這個時期的環境設計專業內涵主要是室內設計、室內裝潢、建筑裝飾的范疇。第二個是“環境藝術設計”階段,主要是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設計等專業內涵范疇。第三個是“環境設計”階段;包括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智慧城市、虛擬空間、虛擬景觀、公共空間等專業內涵范疇。這三個階段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也是學科專業發展歷史與市場變化的投射過程。20世紀90年代,環境設計的市場范圍主要集中在室內裝飾與建筑裝飾設計上。20世紀初,環境設計的市場除了室內裝飾與建筑裝飾,還包括室內建筑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等。其中室內裝飾設計主要是指軟裝部分,室內建筑設計主要是指硬裝部分。再往后發展,環境設計的家裝市場受到國家政策的調控,房地產樓盤開發多以精裝房的形式出售,到業主收房的時候房地產商已經將硬裝部分做好了,甚至是“拎包入住”的標準。因此,軟裝飾設計成為一時的潮流,在“家裝”與“公裝”上都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目前,環境設計的就業范圍不斷地擴大,除了居住空間,在商業空間、公共空間上也有十分大的潛力。未來,數字化賦能環境設計,將拓展出新的專業內涵與市場潛力,這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數字景觀、智慧景區、虛擬空間、虛擬環境、沉浸式場景設計、交互性公共藝術等范疇。
“元宇宙”的出現是標志性開端,代表著環境設計“虛體性”產業正在萌芽,未來還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是虛擬世界,設計者可以在元宇宙中塑造出各種想象空間,所以元宇宙的視域不同于設計學專業視覺表達的普遍規律,例如視覺傳達與攝影主要是在二維層面展開的視覺語言信息的表達;環境設計與產品、服裝設計專業主要是在三維層面展開的立體空間形式結構的表達;動畫專業主要是在影像層面展開的時空敘事表達;而元宇宙虛擬世界可以融合設計學不同專業視覺表達的特征,以一種跨緯度、多場域的影像敘事特征出現。在對元宇宙數字空間的表述里,環境設計的視覺表達也將不拘泥于三維空間,而是可以向更多的空間層次與影像敘事領域來探索。[2]
“元宇宙”是利用數字科技進行創造的虛擬數字世界,它具有數字生活空間的特征。元宇宙是基于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與數字化,具備高沉浸感、互動性與體驗感,人們進入元宇宙后能夠感受到來自虛擬數字世界的多重感官體驗。元宇宙目前已陸續開拓出數字人、數字藏品、數字展館、數字交互媒體、虛實場景會議等數字商業創新營銷模式,元宇宙與其多元場景的結合將大力提升沉浸感及互動性。其中西安大唐不夜城《大唐·開元》,是全球首個基于唐朝歷史文化背景“大唐不夜城”的“鏡像虛擬世界”的元宇宙項目,通過元宇宙數字空間的展示,中國傳統建筑可以生動地被復原呈現,展現出嶄新的生命力,人們可以游覽、參觀、購物、享受和近乎現實世界一樣的建筑審美與商業活動,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界由此可以產生互動與聯動效應。與此同時,城市文旅IP的線上新形象、文旅企業的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等也成為元宇宙新課題,正在開發中的應用程序“故宮以東”城市文化互動平臺,就嘗試借由互動引擎技術,在線上圍繞東城區的古跡、故居、文物、景觀等,開發出數條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探秘線路,促進文商旅資源變成可看、可聽、可體驗、可回味的生活方式,打造未來的“東城元宇宙”。虛擬城市也是元宇宙所開發的項目,迄今,廣州天河元宇宙空間也是首個城市級別的元宇宙生態系統,計劃有近百萬畝創作空間,包括華南國家植物園、海心沙亞運公園、石牌村、南方面粉廠舊址、花城廣場、廣州購書中心等,是目前規劃的規模最大的元宇宙空間。
基于元宇宙的構建,未來人們除了現實生活體驗,還可以擁有數字生活,與現實生活一樣具有生活中的種種細節。元宇宙所構建的“數字生活”包括:數字空間、數字城市、數字人、數字景觀、虛擬場景、數字商業、數字貨幣、數字社交等等。“數字生活”將是一種根植于現實又不同于現實生活的體驗,因為在由元宇宙構建的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生活在由自由想象力構筑的夢想里來彌補現實的不足,脫離現實的束縛,亦是對現實生活的拓展與升華,這是數字生活的意義與魅力。元宇宙世界的視覺表達不僅僅需要“數字媒體藝術”與“藝術與科技”專業,而且需要設計學幾乎所有專業參與進來,包括環境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這些專業都需要進行數字化改革,為元宇宙的需求服務,由此產生“數字環境”“數字服裝”“數字產品”“數字視覺”等專業內涵的拓展。
元宇宙的出現是環境設計數字化教育發展的一個契機,它使數字環境作品有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數字環境作品會因元宇宙而產生,全國大學生專業比賽,專業課程設置與畢業設計課題都需要為元宇宙開辟出一定的空間,未來藝術與科技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藝術與科學技術會相互依托相互啟發,并促進共同的發展。科學界中有一個“平行宇宙”的概念,元宇宙正如構筑在平行宇宙的理論上構建的數字世界,它正是平行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另一個數字宇宙,相信未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會呈現中越來越多的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的“平行宇宙”,在那里呈現的是人們各式各樣的夢想世界。數字環境可以脫離環境設計現實性因素的制約,例如建筑結構與施工、材料與預算問題,它將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將任何理念層面上的構思成為設計實施的可能性。如果說環境設計專業具有藝術學與工學的雙重屬性,那么數字環境則更具備藝術性的內涵,“數字環境”應該是虛擬網絡世界中數字人居、與非人居生活環境,包括了數字城市、數字居家、數字景觀、各種虛擬場景設計等。這些,正是環境設計專業“數字環境”的專業內涵與范疇,也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未來就業一個發展方向。環境設計專業數字化專業內涵的建設可以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數字環境實驗室”“跨專業教師團隊建設”這幾個方面入手:
1.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將“元宇宙”數字環境與數字生活內容加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革新里,為未來培養專業的數字化人才做準備。將“數字環境”作為與“室內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并肩的環境設計專業內涵里面。
2.課程教學大綱改革:環境設計是與建筑學相關相近的專業,課程設置里面包括了: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史、建筑施工制圖與識圖、建筑構造、建筑裝飾、建筑空間設計,細分下來還包括住宅建筑設計、別墅設計、民宿設計、舊建筑改造設計等專業課程。可以說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是以圍繞建筑設計為主體,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為兩翼的格局,如果加上數字環境,就構成了以建筑設計為主,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數字環境為輔的格局。數字化時代賦予環境設計專業新的發展內涵,給學科融合創新帶來契機,也給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市場。
3.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將目前環境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理念、內容與方法進行“元宇宙”向度的改革創新。教學理念上融入數字化時代特點,講述與本專業相關的數字技術的應用,以及對藝術與科技、數字媒體藝術學科專業的融合創新內容,促進學生在本專業或者跨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教學內容上突出數字化技術的表達與運用,例如對建筑漫游軟件“Lumion”的運用,將傳統效果圖的“靜”轉為漫游視頻的“動”,將二維層面的視覺感官提升為多維層面的視覺、聽覺、觸覺、意識等綜合感官的認知體驗。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數字化改革,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數字化教學設計與實施等具體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里融入OBE理念,在課程目標、課程資料、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實施、評價體系、教學成效、建設理念等方面進行數字化教學設計。
4.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畢業設計作為大學四年最后一門設計實踐課程,代表著學生專業學習的最高水平。畢業設計從前期的調研到設計選題、開題、課題的逐漸展開到最后設計成果的展示需要長達半年以上的過程,是十分適合進行教學創新改革的一門課程,也是十分容易出高質量作品成果的課程。對畢業設計課程進行數字化教學改革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在畢業雙選過程中,給予學生畢業設計選題傾向于“元宇宙”“藝術與科技”“文學”“哲學”“歷史”“文化遺產”“非遺”“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等主題內容,在表達形式上加入“數字化”元素。從選題上的給出學術研究導向,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進行專業研究,明確“數字化”設計表達的重要性。因此畢業設計選題可以增加一些有關“數字博物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智慧城市”“虛擬空間”“沉浸式場景設計”“超時空場域設計”等專業內或跨專業創新方向的選題。②加大建筑漫游制作在畢業設計中的工作量比重與畢業設計展覽的展示力度。提升建筑漫游制作在環境設計畢業設計中的地位。③改良建筑漫游制作、短視頻制作的專業技術。改良Lumion建筑漫游軟件、AE視頻軟件、方案設計敘事與視聽語言的表達技術。④嘗試手繪表現技法與建筑漫游技術結合的表達模式。手繪表現技法與建筑漫游技術的結合,使漫游動畫作品中有二維手繪的意象,甚至二維手繪稿也可以作為動態元素來表現作品的主題立意與敘事。⑤制訂建筑漫游作品的新媒體傳播策略。研究適合大學生畢業作品傳播的新媒體平臺,可以是微博、微信視頻號、抖音與快手短視頻平臺做測試,在做傳播的時候注意保護作品版權與學生隱私信息。⑥組織學生參加本專業與跨專業學科競賽。
5.數字環境實驗室建設:環境設計數字化專業內涵建設離不開專業的數字化教學實驗室。實驗室應具備完善的數字化教學設施,例如:專業計算機供學生學習操作,專業虛擬仿真平臺供學生沉浸式學習,專業虛擬成像設備供學生參觀與展示學習成果。打造數字化學習環境,利用AI算法對教學場景進行智能分析,包括教師的行為模式、師生的情緒變化、學生學習的專注度、課堂時間分配合理度等數據內容來提升教學質量。由于數字化教學設備昂貴,需要明確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在傳統學習中,部分課堂因缺乏實驗條件,教師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導致課堂枯燥無味且效率不高,而元宇宙則可為實驗操作提供虛擬場域,使學習者擁有獨立的學習空間,沉浸式學習體驗,能夠支持在線教育的學習活動與任務,使學習者學習興趣與效率都大大提高。[3]
6.跨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環境設計數字化專業內涵建設需要設計學其他專業方向的教師共同組建教師團隊的力量。深挖本專業的內涵,拓展本專業的學科邊界,將設計學學科不同專業進行交叉研究,融匯不同專業技術長項,為本專業作品創作增色。培養學生以跨學科的宏觀視角進行創新、創作、創業。專業的“數字化”教師團隊,以設計學各專業方向具有“數字化”研究專業的教師組成,高級、中級、初級職稱均衡配備,形成優良的學術梯隊,由此可以初步實現學科內課程互選,資源互享,教學互動,項目互助的跨專業教學與科研優勢。
元宇宙是借助現代數字化技術表達人類對現實世界的虛擬投射,因為少了各種現實條件的束縛,元宇宙則更能在文學、藝術、哲學方面表達人類精神層面的認知與產物。元宇宙視域不同于設計學專業普遍的二維平面視覺與三維空間媒介、影像時空敘事的視覺表達,元宇宙視域是一種跨緯度、多場域的影像敘事表達,為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與科技的設計理念與表達均提出了新的挑戰高度。元宇宙的到來,為設計學各專業的大交叉,跨學科等專業的高度融合產生了深遠影響,包括了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數字交互設計以及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與科技等設計學專業方向需要進行“元宇宙”向度的數字化內涵建設與改革,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引領設計學學科與學術發展的時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