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3000)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等深入融合發展,實現由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催生新興業態、帶動就業。隨著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數字設計技術、數字成型技術、智能穿戴技術等產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存在重視學生文創設計能力的培養,缺乏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業態等產業和市場發展前沿趨勢的引進,課程內容不能與時俱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脫節,培養的人才無法為企業工藝改造、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專業發展現狀無法滿足產業快速升級的需要。
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運行機制不暢及主體單一的問題。學校內部各院系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理論教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考核評價與激勵之間各自為政,無法實現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單一甚至完全由學校培養,存在畫地為牢、與企業割裂、人才培養的覆蓋面窄等問題。企業擁有著優質的資源、先進的設施設備、領先技術及產業集群創業生態等,充分調動校企合作各參與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整體優勢并提高合作效率,圍繞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總目標達成共識。
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能有效解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項目、場地、師資、創業生態等教育資源缺乏的問題,充分依托平臺開展實踐教學,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市場需求,同時也幫助企業更真實地了解到學生情況,從而幫助解決大學生創業、就業過程中所出現的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不一致的問題[1]。目前,高職院校積極尋求校企合作,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校外實踐基地、產業學院、職教集團、培訓基地、協同育人基地等,但是大部分的平臺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資源沒有有效配置,最終成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空中樓閣”。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尚不完善,要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必須依靠專業教育[2]。盡管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配備專職隊伍、投入經費支持、參加“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職業技能競賽等,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與專業融合的力度上仍然有所欠缺,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集審美、設計、技術、工藝、實用于一體的特殊學科,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無法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將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課程標準中、融入實踐教學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調整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促進專任教師向“雙師型”轉型,使其不僅能精通自己學科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運作、管理等實際環節,還要同時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有一定的創業實際經驗及捕捉市場信息的能力。
精準匹配區域產業鏈、創新鏈,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及具有持續提供同類產業先進技術信息的能力的地方高成長型企業合作,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人才培養的定位,制定與社會經濟與企業發展需求、能夠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雙融互通”育人機制,實現校企共組團隊、共享資源、共創成果、共擔責任、共育人才,突破傳統創新創業教育專注于培養創業意識、了解創業知識、體驗創業過程的局限性,通過優勢資源整合、創新創業團隊建設、育人平臺打造、課程體系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舉措,以培育創新能力和職業精神為最終目標,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單一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參與度低的問題、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供不應求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企業創新型人才需求量高速遞增及學生創業能力較弱的問題,促使學生具有辨別際遇、組合資源、挖掘新想法、富有遠見和批判思維的能力。校企“雙融互通”創新創業育人機制如圖1 所示。

圖1 校企“雙融互通”創新創業育人機制
(1)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教學標準。發揮校企行協同創新機制作用,制訂凸顯學校、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培養的藝術設計類專業“雙主體”人才培養方案體和創新創業教育“雙主體”人才培養方案體。將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標準納入專業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加快課程教學內容迭代,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產業需求的科學對接。
(2)校企共建專創融合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突出產業導向和就業導向,推進專業(群)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依托企業引入最新設備、前沿技術、真實項目和行業人才,建立起教學內容科學規范、培養目標設置明確、評價標準合理有效、保障制度完善的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兩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及設計基礎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將企業項目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及專業核心課程中,通過“課程負責人+企業兼職教師”“校內課程+企業項目”等方式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基礎理論及專業技能教學,專業核心課程融入行業市場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新材料,并借助企業內部及所在集團、園區現有資源,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雙創”教育與職業能力培養相融合,貫穿于“雙創”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培養學生“雙創”知識、增強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業意識為宗旨,定期舉辦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創業講座,開展實習實訓、項目孵化等。
(3)共建實訓實踐一體化工作坊平臺,課程引進企業實際項目。共建核心課程+實際項目于一體的工作坊平臺,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核心課程部分的教學標準、授課計劃、教學實施及評價由學校專任教師及企業骨干兼職教師共同負責,同步成立創新創業項目組,在本專業師生雙向選擇招募學生成員,將行業企業將技術革新項目、國際國內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展會活動訂單項目、自媒體自主創業項目作為學生實踐鍛煉項目來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共建教學與生產于一體的實訓實踐工作坊平臺,承接企業真實生產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實踐實習機會,檢驗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通過專創融合課程及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注重創新創業精神與意識培養的基礎上,同樣助推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并使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獲得提升[3]。
(4)聯合參與創新創業競賽,提高、檢驗人才培養質量。創新創業競賽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外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有力的抓手。對標“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等國家級賽事,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高校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以競賽為抓手,激發創新創業激情,校企共組創新創業教師指導團隊,定項目、寫商業計劃書、項目孵化等環節,全面了解創新創業的全過程,形成創新創業成果,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技術革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專業技術技能的提升。
(5)開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及實踐項目。校企共同開展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指導老師由校企教師共同組成,學生項目組鼓勵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聯合組建團隊,高職院校通過資助大學生參加項目式訓練,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善于質疑、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闖會創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
(6)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吸引和支持行業協會、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到高職院校任職任教;開展校企教師聯合授課,企業兼職教師進校參加校本培訓,提高授課水平;學校教師下企業鍛煉,提升實操能力;共同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師資交流、研討和培訓業務等。
(1)健全創新創業教育內外協同機制。協同育人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4]。學校內部的協同培養,即學校內部各院系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協同培養,實現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科交叉創新培養[5]。由創新創業學院聯合教務處、各二級學院、學生處、校團委等部門開展啟蒙教育、專創融合、實踐教學、落地孵化、創新創業競賽、第二課堂及學分置換等。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學校多方聯動機制,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外部聯合培養。高校要深化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突出特色,加強內涵建設,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學校與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其他高校等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搭建協作平臺,結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利益共同體。通過政校企協同共建產業學院、職工培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校外實踐基地、職教集團等機構,開展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班、創業體驗、創業項目孵化、創業項目運營等,對人才培養每一階段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市場需求指導,并幫助大學生創業提供培訓、融資服務、項目對接等服務,全面提高增強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2)“學校+孵化平臺”階段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平臺。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形成全覆蓋、多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鏈。學校實施啟蒙教育,構建“發現問題-創新思路-創造條件-解決問題”的創新創業思維。開發專創融合課程,并開設創業專項能力課程供各系院學生選擇。開設創新型項目化課程供等公選課,鼓勵學生通過申報專利、完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針對可市場化、被遴選入創業孵化園的項目,整個項目團隊由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負責整體教學活動,用創新創業學分置換相應學期的學分。充分發揮校企共建產業學院、職工培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校外實踐基地、職教集團等機構及平臺資源優勢,建立學校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成果向市場轉化快速通道,創新創業教育成果能第一時間獲得市場的檢驗和信息反饋等,搭建教學服務社會的市場橋梁,建立人才質量的市場評價途徑;發揮企業所處園區集聚效應及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學生開發市場產品、創辦職業網店、開辦職業商店、企業園區孵化工作室、直播帶貨電商等,打通創新創業服務鏈條最后一公里。校企協同視域下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校企協同視域下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模式變化、產業結構變更及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不斷升級及技術高速迭代更新,迫切需要作為技術技能型符合人才培養高地的高職院校,主動適應市場人才需求側變化,培養具有以創新能力和職業精神培育為核心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本文以提高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在校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資源優勢,構建雙元主體協同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