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惠州市惠州大堤東堤管理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0)
按照工程類別與形態進行劃分,可將水利工程分為泵站工程、堤防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發電工程、給排水工程、水運工程等多種類別,其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給工程管理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相關從業者以及技術人員應當綜合考量泵站堤防水利工程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積極采取措施對相關管理方案進行優化,使水利工程能夠更好地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發揮出相應的作用和意義。
完備的規章制度建設能夠對泵站堤防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提供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引領與約束保障,但從現階段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施工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有關于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相關制度內容未能基于技術發展以及時代變革得到有效及時地更新,導致其與水利工程現場施工管理需求之間形成了一定的脫節現象,無法提供現場管理保障,技術管理人員只能按照自己的工作經驗組織相關管理工作,影響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以及管理水平[1]。
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質量監管工作的開展不僅影響著工程建設的安全可靠,同時對于工程建設單位的經濟效益同樣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作用。但從水利工程項目調查分析結果來看,目前很多項目負責人對于質量監管工作的重視往往存在一定欠缺,一些項目為了短期的經濟效益,未能考慮到水利工程的建設特征以及建設需求,盲目縮減技術成本以及建設成本,還有一些項目存在款項拖欠的現象,導致項目維護水平較為低下,很多風險項目未能得到及時有效地加固處理,不僅影響了水利工程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發揮,同時還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作為一項專業性與技術性較強的工程類別,在組織開展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對于技術管理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受到我國水利工程人才培養機制建設以及市場發展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水利工程管理后備人才梯隊的建設存在嚴重的不足,項目管理團隊往往存在經驗欠缺、技術掌握不充分等情況,制約了水利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當中,科學的組織架構能夠使參建單位涉及的權責更加明確,提升整體管理效率與管理水平。但從實際角度來看,很多項目內部的組織架構機制往往存在不科學、不完善的現象,一些項目內部未能建立起獨立專業的項目管理組織以及管理架構,無法有效發揮出技術管理的價值和意義,參建各方的信息共享與傳輸效率較為低下,嚴重影響了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以及建設成本。
為了更進一步推進水利工程管理技術的全面優化與落實,不斷加強泵站、堤防水利工程建設效益以及建設水平,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基于以下6 個方面展開工作。
作為泵站堤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前提,加強管理機制建設不僅能夠為后續施工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還能針對參建單位與個人的行為形成明確規范的約束,使水利工程預期設計方案當中的施工建設目標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使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領域實現健康發展與進步。在針對管理機制進行建設完善的過程中,主要應遵循以下幾方面要求。
首先,應針對水利工程管理當中的組織架構進行全方位完善,針對參建部門的權責進行明確分配,并做好相關施工管理流程與管理體系的全方位優化,從而不斷提升水利工程質量責任追溯效果。具體來說,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架構應分為項目管理層級、職能落實層級以及施工建設層級等3 個主要層次,其結構體系如圖1 所示。
其次,應做好水利工程質量監測管理機制的建設工作。項目管理部門應當針對水利工程建設過程當中涉及的材料設備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和研究,并嚴格控制設備性能以及建材質量的審核,按照泵站堤防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求以及建設特點組織開展設備材料的供應招標工作,嚴格杜絕設備材料選型采購過程當中出現的以次充好行為,并且在設備材料正式進入施工現場的同時,技術人員還需要針對性做好相應的性能檢驗與質量監控工作,使水利工程的建設施工能夠獲取到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以及物質保障,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2]。
最后,應做好工程的全流程質量監控體系。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施工過程當中,涉及的施工管理流程較為復雜,環節較為全面,相關管理人員與項目管理部門應當基于施工準備、技術方案設計、現場施工流程、重點技術環節以及施工成品驗收等各項環節進行全方位綜合化分析,并給出相對應的技術管理策略與方案,使泵站、堤防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質量得到更加充分地提升,有效減少施工過程當中所面臨的質量風險與薄弱環節。
作為泵站、堤防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針對施工目標現場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水文條件進行全方位測量和考察具有重要作用。相關建設管理部門應當積極加強施工前期的準備與測量工作,明確水利工程的施工順序以及施工環節,確保工程建設管理的順利可靠。首先,技術人員應綜合采用RTK 設備以及衛星定位設備針對水利工程建設現場的相關物探信息進行全面采集與整合,形成書面調查報告,使水利工程建設方案的設計能夠言之有物,同時也使現場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獲取到更加全面準確客觀的信息參考。其次,應針對工程建設當中所需的設備材料進行準備,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以及設計標準進行設備建材的供應商招標,盡可能保障水利工程建設的順利可靠,杜絕風險問題以及工程質量問題的發生。最后,在工程準備階段,還需要明確施工各部門以及各環節的相關責任,加大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的懲治力度,使參建各部門都能夠進一步強化質量意識與安全意識,從而積極配合項目管理部門的相關工作,減少泵站堤防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風險與影響。
為了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基礎承載能力與抗壓能力,使其基礎地層得到全面加固,從而滿足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求,需要針對基礎灌漿技術進行合理應用。技術管理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水工建筑物灌漿施工技術規范當中給出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施工管理,從而提升灌漿流程的整體水平和施工質量。
首先,技術團隊以及項目管理部門需要結合泵站、堤防水利工程的技術要求以及設計方案針對灌漿材料進行合理選擇與制備。一般來說,常見的灌漿材料包括固粒灌漿材料以及化學灌漿材料等兩種主要類別,管理團隊以及技術團隊可結合水利工程物探結果以及灌漿施工方案設計情況做出相應選擇。在制漿過程當中,現場管理團隊以及技術團隊需要針對漿液材料的稱量流程、測定流程、過篩檢驗流程以及攪拌試驗流程進行全面分析與明確,控制好灌漿技術當中的材料配比,從而有效提升灌漿施工強度與穩定性。
其次,在漿液制備完成后,需要組織開展鉆孔工作。為了進一步保障灌漿技術的穩定可靠,提升灌漿施工的整體質量,項目管理團隊應針對孔底偏差值進行及時檢驗與校對。水利工程基礎灌漿鉆孔孔底最大允許偏差值如表1 所示。

表1 水利工程基礎灌漿鉆孔孔底最大允許偏差值
技術管理團隊應當綜合考量水利工農工程基礎灌漿鉆孔施工當中斜孔頂角度數以及鉆孔深度,從而針對偏差值要求進行及時調節,一旦出現鉆孔質量問題或面臨洞穴掉塊無法繼續鉆進的現象,可先進行灌漿之后繼續進行鉆孔,從而確保水利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可靠,減少外界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最后,待鉆孔施工全面完成后,應組織開展灌漿施工。一般來說,以泵站建設以及堤防工程建設為代表的水利工程當中常見的灌漿技術類型主要涵蓋了循環式灌漿技術以及純壓式灌漿技術等兩種主要類別,施工建設管理團隊應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針對灌漿壓力進行計算,并采取技術測試對最終計算結果的可行性與可靠性進行比對分析,當灌漿施工注入率達到閾值后,則可以結束灌漿環節,并進行封孔與清掃,避免出現額外的質量問題與質量風險[3]。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堤壩防滲施工發揮著重要意義和作用,加強防滲施工管理不僅能夠將施工過程中面臨的風險進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同時還能充分延長水利堤壩使用運行壽命,使其能夠發揮出更加充分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現階段常見的水利堤壩防滲技術主要包括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高壓噴射灌漿施工技術、土壩壩體劈裂灌漿施工技術、防滲帷幕灌漿施工技術以及基礎防滲技術等幾種不同類型,由于其適用環境以及特點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因此項目管理團隊也應當結合現場施工需求進行更加科學地選擇。具體技術特征如表2 所示。

表2 水利工程防滲施工方案技術特征
在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建設過程當中,其施工環境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化特征,可能面臨著高邊坡的風險,亟待進行加固施工[4]。相關技術管理團隊需要結合當地地質地貌發展情況以及水利工程建設需求針對邊坡加固技術手段進行合理選定,有效提升加固質量以及加固效果,減少意外風險或安全問題的出現。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常見的邊坡抗滑加固技術包括抗滑樁技術(圖2)、沉井結構技術、混凝土擋墻技術、錨固技術以及噴漿護坡技術等等,技術管理團隊可結合實際對邊坡抗滑加固技術流程進行明確梳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邊坡施工整體穩定性。

圖2 邊坡抗滑樁技術
水利工程施工現場涉及大量的建材與高功率設備的運行,因此可能面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以及安全問題。項目管理團隊以及技術團隊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關注和重視程度,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并做好相關跟蹤協調工作,減少安全風險給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威脅和影響[5]。
綜上所述,在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現場項目管理工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項目管理團隊應分別從組織管理、技術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全面提升項目管理質量和水平,為水利工程的建設做出更加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