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
(浙江誠德檢測研究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糞大腸菌群不僅存在于排泄物或人、動物腸道內,在各地水體環境中也檢測出糞大腸菌群,這種情況會導致整個水體環境被污染,誘發腸道病原菌感染[1]。做好糞大腸菌群的檢測工作,不僅能充分掌握監測水源區域糞大腸菌群的實際污染情況,而且也能為第一時間開展預測、以及流行病的控制提供有利條件。
發酵法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糞大腸的測定。首先,針對發酵法檢測原理來講,經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確,糞大腸菌群能都對乳糖起到分解作用的同時,產酸產氣,在多管發酵階段,乳糖蛋白胨培養基顏色會發生變化,并逐漸出現氣泡。其次,針對發酵法檢測流程來講,糞大腸菌群主要是借助乳糖蛋白胨多管進行發酵,在實驗培養階段,應從以下5點入手:①開展無菌實驗,科學合理的對其進行消毒和滅菌處理,避免實驗環境存有細菌。陽性及陰性對照實驗,確保陽性菌株呈陽性反應,陰性菌株呈陰性反應。②籌備水樣樣本,組建實驗組,以水樣污染程度為基礎,科學合理的明確接種量。通常情況下,可采用10mL、1mL、0.1mL。③準備三倍乳糖蛋白胨培養液或者單倍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如果接種體積為10mL 的情況下,則可應用三倍乳糖蛋白胨培養液,而針對單倍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來講,更加適宜應用在接種體積≤1mL的情況下。④針對初發酵實驗來講,充分混勻被檢測水樣,并將其裝入培養液試管中,值得注意的是,要確保儲存試管和5 份培養液全部完成滅菌與消毒處理。并且將其放置在(37.0±0.5)℃的條件下培養(24±2)h。如果在培養的過程中發現產酸產氣的現象,則證明陽性反應。⑤復發酵實驗,對初發酵實驗呈陽性反應的試管輕微搖晃,在恒溫為(44.5±0.5)℃條件下培養(24±2)h。值得注意的是,在復發酵階段,培養基中可能會出現其他種類菌落。若想確保目標菌落的純度,要將其他菌落放置在溫度為(45.5±0.5)℃條件下的EC 肉湯培養基中單獨培養(24±2)h,在培養的過程中,要觀察其是否存在陽性產氣現象,如果存在,則表明滋生了糞大腸菌群。在發酵階段,通過最大可能數MPN 值與指數關系開展科學、精準的精算工作[2]。
式中:C——樣品中糞大腸菌群數,MPN/L;MPN——每100mL 樣品中糞大腸菌群,MPN/100mL;f——實際水樣最大接種量,mL;100——10×10mL,其中10 將MPN 值的單位MPN/100mL 轉換為MPN/L,10mL 為MPN 表中最大接種量,mL。
現階段,在我國糞大腸菌群的眾多檢測方式中,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的應用較為常見,且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都較為普遍。對此,世界各地研究人員在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方面達成一致,此類檢測方式成為國際標準檢測方式。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的優勢為成本低、技術要求不高、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結果精準性較高等;劣勢為實驗操作過程煩瑣、檢測時間長,在獲得實驗結果之后,需要專人驗證實驗結果是否精準[3]。
在采用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的過程中,對于實驗團隊人員數量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基層機構難以確保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的應用效果。隨著我國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帶動了乳糖蛋白胨多管發酵法的進一步發展,并且逐漸發展為五管法、十二管法、以及十五管法。
濾膜法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飲用水和工業廢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但當樣品渾濁度較高時,應選用其他方法。首先,濾膜法原理如下。實驗人員要做好實驗環境與儀器的滅菌、消毒等工作,將微孔濾膜放入過濾器內,倒入水樣,利用抽濾法對水樣進行過濾。在抽濾后,細菌被截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與培養基表面充分結合在一起,并科學合理的開展接種作業,將其放置在恒溫為(44.5±0.5)℃環境下實施培養,在整個培養的過程中,實驗人員應對其進行全面的觀察。如果培養基滋生糞大腸菌群的情況下,要求實驗人員其判斷是否滿足糞大腸菌群特點,做好菌落計數,測定樣品中糞大腸菌群濃度。
其次,濾膜法檢測流程如下。①對檢測水樣進行過濾處理,對工具進行滅菌消毒之后,借助工具夾起滅菌濾膜邊緣,觀察細膩的一面,并將其放在下面,將細膩面的濾膜放入過濾器內緊貼濾床,實施滅菌處理、添加水樣。添加水樣時根據樣品的種類判斷接種量,最小的過濾體積為10mL,如接種量小于10mL 應逐級稀釋。利用吸管提取待檢測水樣,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吸管同樣也要進行滅菌消毒后方可使用,開啟過濾器閥門實施負壓50kPa 的抽濾。②培養細菌,在對水樣進行過濾之后,對實驗儀器中的氣體進行抽出,5s 之后關閉過濾器閥門。將過濾器下置,帶菌落膜放置在MFC 培養基表面開展接種作業。在接種的過程中,要防止濾膜吸附菌種的一面朝下,將濾膜緊密貼合在培養基表面,如若不然,則可能會對菌種的正常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在培養之后,做好培養皿的密封處理,并將其放入溫度為(44.5±0.5)℃培養箱中培養(24±2)h。③對實驗數據進行全面統計,計算菌落數量。糞大腸菌群顏色是藍色或者藍綠色,與其他菌落顏色對比來講,糞大腸菌群顏色好區分,再加上在培養環境溫度的作用下,其他菌落可能會與培養基試劑發生反應[4]。在培養中止之后,通過區分顏色,便可以判斷糞大腸菌群菌落,對其數量進行統計之后,以體積與濃度關系為基礎,獲得每升水樣中大腸菌群菌落的實際數量。計算公式:糞大腸菌群菌落數=。
最后,每次實驗都要進行對照實驗,分為空白對照和陽性陰性對照。空白對照即每次實驗都要用無菌水進行空白測定。陽性及陰性對照即陽性菌株呈陽性反應,陰性菌株呈陰性反應。
紙片法適用于地表水、廢水中糞大腸菌群的快速測定。首先,紙片快速檢測法原理如下。針對實驗階段的濾紙吸收選擇性培養基來講,要確保濾紙和培養基之間貼合的緊密性,做好培養溫度與培養時間的把控,培養時間為24h。細菌在繁殖的過程中,難免會形成酸,導致溴甲酚紫指示劑顏色發生變化,與此同時,脫氫酶會促使底物還原為三苯甲臢,顏色成紅色,簡而言之,如果黃色背景下產生紅色斑點的情況下,則可明確樣品中是否滋生糞大腸菌群、以及滋生之后的糞大腸菌群濃度。其次,紙片快速檢測流程如下。具體來講,紙片快速檢測法和發酵法的流程大同小異。清潔水樣取10mL 水樣量紙片5 張,每張接種水樣10mL;然后,1mL水樣量紙片10 張,其中5 張接種水樣各1mL,另5 張各接種1:10 的稀釋水樣1mL。受污染的水樣接種3 個不同稀釋度的1mL 稀釋水樣各5 張。接種好的紙片將其放置在溫度為(44.5±0.5)℃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18~24h,觀察有無菌落形成。當然每次實驗都要進行空白測定,培養后的紙片上不得有任何顏色反應,并使用標準菌株進行陽性、陰性對照實驗。菌落陽性反應參考:①紙片上出現紅斑或紅暈且周圍變黃。②紙片全片變黃,無紅斑或紅暈。菌落陰性反應參考:①紙片部分變黃,無紅斑或紅暈。②紙片的紫色背景上出現紅斑或紅暈,而周圍不變黃。③紙片無變化[5]。記錄菌落數量和紙片陽性情況,查MPN 值表得到MPN 值,按式(2)換算并報告1L 水樣中糞大菌群數:
式中:C——水樣總大腸菌群或糞大腸菌群濃度,MPN/L;M——查MPN 表得到的MPN 值,MPN/100mL;Q——實際水樣最大接種量,mL;100——10×10mL,其中10將MPN 值 的 單 位MPN/100mL 轉 換 為MPN/L,10mL 為MPN 表中最大接種量,mL。
酶底物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首先,酶底物法原理如下。眾所周知,大腸菌群菌落能形成β-半乳糖苷酶,并對乳糖起到分解的作用,從而導致培養基有菌區域顏色出現變化。統計陽性反應出現數量,計算樣品中糞大腸菌群的濃度值。其次,酶底物法檢測流程如下。①根據樣品污染程度確定接種量,避免樣品培養后出現全部陽性或全部陰性。對于未知樣品,可選用多個接種量進行檢測。②將被檢測水樣容量控制在100mL,對量瓶進行消毒、滅菌處理之后,取出100mL 測試水樣或稀釋樣品,在水樣中添加MMO-MUG 粉末,并將粉末與水樣充分融合在一起。③將準備好的水樣溶液全部倒入97 孔定量盤。④如果在定量盤產生氣泡的情況下,用手撫平97孔定量盤背面,然后用程控定量封口機封口。⑤將其放置在溫度為(44.5±0.5)℃環境下培養并觀察(24±2)h。在此階段,如果檢測水樣顏色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則表明被檢測水體滋生了糞大腸菌群,分別記錄97 孔定量盤中大孔和小孔陽性孔數。從97 孔定量盤法MPN中查得每100mL 中糞大腸菌群的MPN 值后,再根據不同稀釋度,按式(3)換算成糞大腸菌群數:
式中:C——樣品中糞大腸菌群數,MPN/L;MPN——每100mL 樣品中糞大腸菌群,MPN/100mL;f——實際水樣最大接種量,mL;1000——將C 單位由MPN/mL 轉換成MPN/L。
同樣每次實驗都要進行空白對照和陰性陽性對照。空白對照就是用無菌水按步驟進行測定,培養后的97 孔定量盤不得有任何顏色反應,否則該次實驗判定無效。陰性陽性對照就是用標準菌株制成菌懸液,按步驟進行操作,陽性菌株呈現陽性反應,陰性菌株呈現陰性反應。
多管發酵法、濾膜法、紙片快速檢測法以及酶底物法檢測結果如表1 所示。通過對表1 的分析可以明確,糞大腸菌群不同的檢測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針對發酵法和濾膜法來講,發酵法流程復雜、限制因素多、可行度低,再加上發酵法所耗實驗周期久,因此,發酵法應用不常見,濾膜法更為方便,但濾膜法有其局限性,其對渾濁度較高的樣品,無法檢測。紙片快速法與發酵法相對比而言,紙片快速法顧名思義,其操作流程簡單,不需要確認實驗,再加上精準度高,經濟實惠等優勢,其在對結果要求時間短的糞大腸菌群檢測中更為常見。針對酶底物法來講,其同樣操作簡單,一次實驗即可完成檢測,但在技術方面有著一定的難度,同時所需成本較高。

表1 糞大腸菌群不同檢測方式的檢測對比
綜上所述,在糞大腸菌群檢測中,發酵法、濾膜法的應用較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糞大腸菌群不同的檢測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與劣勢,因此,在糞大腸菌群檢測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要求業內人士加大不同檢測方式的研究力度,盡可能減少檢測成本的同時,避免投入大量的檢測時間,與此同時,也要注重檢測效率和檢測結果精準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