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新世紀小學 劉明天
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將課程改革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被融進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打破了原有教育框架的同時也為新教學模式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大單元教學是一種隨著新課標與新課改而產生的教學模式,以系統化的教學目標為指引,以系統化的教學內容為依托,借助系統化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對知識的認知,實現了教學視域下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整體思維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本文主要圍繞大單元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展開分析,介紹了大單元教學內涵、特征和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結合實際探究小學音樂教師應如何設計與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并從課程質量提升和學生整體發展的視角出發提出教學建議。
音樂是一門重視聽覺感官體驗的藝術表現形式,聽者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旋律、歌詞和曲調中感受與體會不同的情感,而這種感受與體會正是人的審美能力和共情能力。因而,教育視角下的音樂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共情能力,以及發現、理解、欣賞美的意識。借由音樂,學生可以對自我情感的感知建立正確認知,實現對自身情緒的抒發與自身壓力的舒緩,可見音樂教學于學生成長和發展而言的價值。新課標的落實強調了學生思維、意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與共同成長,也重申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基于大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在充分挖掘與開發教學資源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與價值。
縱觀小學音樂課程教材不難發現,編寫者在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通常以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借由一個確定的人文主題,將不同的歌曲、樂曲或樂理知識聯系到一起。每個單元內部的不同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相對緊密的關聯性,適合開展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本質上是一種以單元為最小教學單位的教學模式,但課程單元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的自然單元,教師還需要對教材中的自然單元進行重構、延伸或教學順序上的調整,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審美感知水平與行為認知規律。在對課程單元進行調整、延伸或重構的過程中,教師自身對大單元教學內涵、特征、價值的理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還需要對大單元教學展開更加深入透徹研究。
大單元教學指以單元概念為出發點,需要事先對課程資源和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整合、深入開發、充分利用與交錯設計的教學模式,圍繞一個整體性的教學目標展開,追求一種系統性的教學效果,致力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與認知體系。
站在整體視角下看,大單元教學的特征主要包含整體性、相關性、階梯性和綜合性。其中整體性主要指對教材中互相關聯的教學內容進行的有機整合;相關性主要指對教材內容進行的增減取舍;階梯性主要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各個課時之間建立階梯性、遞進式關系;綜合性主要指將更加豐富的音樂資源與更加多元的音樂活動融入教學過程中,方便學生主動探索與享受音樂。
1.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與新課改為教育賦予的新目標,是為了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的綜合能力。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站在宏觀視角下為學生提供系統性、整體性教學指導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深化了音樂教學的內涵與價值,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學習如何靈活應用音樂知識,這種以串聯式的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2.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單元理念下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更強調“化零為整”和“化整為零”,教師需要從單元整體概念出發對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式的解讀,在精準把握單元教學主題與掌握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完成整體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優化,保證教、學、評三個環節的完整性與一致性,這對教師來說既是一個要求,也是一個挑戰。在這種深入研究、細致解讀與持續深化的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得到逐步提升。
在建構主義、多元智能等多重理論的指導下,新時代的教育目標逐步指向對學生主體建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并且學生的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谶@一實際情況,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即整合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其中,整合性原則是大單元教學本身的邏輯自洽,要求教師建立一個既開放又閉環的教育系統;情境性原則是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思路,要求教師將社會生活情境、個人體驗情境、學科認知情境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一致性原則是大單元教學中教、學、評視角的一致,要求教師站在宏觀視角下對課堂教學及評價的方式、內容進行靈活調整,在保證教學設計整體系與體系性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良性循環?;谶@三項基本原則,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延伸與思考。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中的內容也是大單元教學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設計需從教材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大單元教學內容。小學生正處于對生活充滿好奇與興趣的階段,音樂課堂則是一個能夠讓他們感到放松與快樂,并讓他們形成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的地方。為了發展和延伸這種熱愛與期待,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增強學生音樂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以幫助學生建立樂觀情感態度和快樂生活理念為目標,找準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切入點,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提高其審美能力與感知體驗。
以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雨中交響”教學為例,本單元以“雨”為切入點,選取了《落水天》《雷鳴電閃波爾卡》《捉泥鰍》《水花花,泥巴巴》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雨是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元素,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也無論是在夜晚、清晨、午后、傍晚的哪一個時段,雨都可能毫無征兆地落下,在地面上留下大小不一的水坑后又悄然離去?;诖?,在以“雨”為題的大單元設計中,教師可以將時間作為安排教學內容的主脈絡,設置包含“細雨”“驟雨”“雷雨”“梅雨”“暴雨”等在內的多個單元教學板塊,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感受不同類型的“雨”在音樂中的不同表現特征與表現形式。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藝術類學科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藝術感知與藝術理解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思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與理解音樂內涵??傮w的設計思路主要是“欣賞音樂—跟唱音樂—認知情感—學習舞蹈—表演舞蹈—探究文化—理解文化”,具體可以依據每一個單元的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調整。
以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舞起來”教學為例,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包含指向聽的《花之圓舞曲》《馬刀舞》,指向唱和動的《跳吧!跳吧!》《我的家在日喀則》,以及指向奏的豎笛練習。結合教材,教師可以將第一課時的教學主題定位在“發現”和“感知”上,讓學生通過欣賞、表演《花之圓舞曲》和《馬刀舞》,初步感受舞蹈對音樂的呈現作用,激發學生對音樂表演和音樂舞蹈的興趣;第二課時的教學主題可以定位在“體會”和“理解”上,讓學生通過學唱歌曲《跳吧!跳吧!》和《我的家在日喀則》,感受音樂于舞蹈的帶動作用;第三課時的教學主題可以定位在“表現”和“遷移”上,讓學生通過學跳集體舞《跳吧!跳吧!》,理解與提升對音樂的認知。
大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重構有三個主要的依據,即“育人主題”“學科知識主題”與“音樂文化主題”?;诓煌黝}整合與重構的大單元教學內容與大單元教學結構,對學生的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確定了基礎整合方向,并圍繞核心教學任務制定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以后,教師還需要為踐行教學主題與落實教學目標而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對與本單元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展開細致與深入分析,合理地將大單元音樂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并梳理出一條相對清晰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的構建。
以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歡聚與期盼”教學為例,教材中選用了《東方之珠》《春節序曲》《七子之歌—澳門》和《愛的人間》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其中,《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創作的一部組詩中的一章,其他幾章分別是香港、臺灣、威海、廣州灣、九龍、大連。基于此,在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七子之歌》的其他六章也納入大單元教學體系中,作為拓展資源深化“歡聚與期盼”這一單元主題的延伸和補充。在歌曲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電影片段或請學生講故事等手段進行延伸教學,拉近學生與音樂的情感距離,激發學生與音樂的情感共鳴。
情境是大單元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輔助元素,不僅能夠很好地展現大單元教學主題,還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與理解。教師可以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選擇依據,靈活選擇是為學生創設與歌曲相關的現實情境還是思想情境。在具體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歌曲中蘊藏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內容,先從歌曲中提取出合適的情境元素,再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與認知規律對其進行補充,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為前提,創設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音樂。
以蘇少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北國豪情”教學為例,本單元選取了《山村來了售貨員》《跑旱船》《唱得幸福落滿坡》《掏洋芋》為主要教學內容,借由嗩吶吹奏曲、民間舞、民歌等不同的音樂形式,充分表現了北方人民開朗、熱情、豪邁的性格特征。參照教材中這一自然單元的主題“北國豪情”,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情境。以嗩吶為引,先為學生介紹北方常見或有名的代表樂器,除嗩吶外還有三弦、板胡、梆子、大鼓等,再向學生播放與北方常見自然風光相關的視頻,最后為學生設置與教學主題相關的音樂游戲,如拍手游戲等,將學生引入以“北方”為題的真實情境中,借由真實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北方生活特征與音樂特征的理解。
評價是教與學活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板塊,既可以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也可以作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效果,還可以檢驗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展以及教學模式的建設、完善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大單元教學基本原則中的一致性指教、學、評的一致性,因而教師不僅需要從“大概念”出發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整合設計,還需要以“大概念”和“大目標”為依據,從更加多維和立體的角度出發完成評價標準與評價方式的合理細化,以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更加全面與準確的評價。除此之外,指向明確單元活動的即時評價和指向實際學習過程的過程性評價,都是科學且有效的評價方式,教師應在評價過程中善用贊賞性語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并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
總而言之,新課改視域下大單元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教育改革趨勢,能夠在知識鞏固以外為育人目標和育人價值的實現提供助力。大單元是新時代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強調教學的統一性、整合性、完整性與邏輯性,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提供方向指引,讓學生可以按照既定的主題與脈絡展開系統性學習,進而實現個性化的成長與全面化的發展。輕松、愉快且濃厚的學習氛圍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學習意識與創新意識,大單元教學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小學音樂教師應為大單元教學的落實與推廣奠定更加完善的基礎,借助深入、有益的實踐活動與探索推動整體教學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