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中心幼兒園 曹雪亭
繪本是包含諸多圖片、文字的一類書籍,可以讓幼兒更好地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繪本閱讀教學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學習特征,能夠實現多項不同的教學目標。從提高幼兒自主閱讀能力這一教學目標來看,借助繪本展開不同的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實際需求,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能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增強個性化培養。
幼兒階段是培養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前教育改革工作不斷落實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借助不同的教學工具提高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打破常規教學模式的弊端。
繪本作為現階段主要的教學工具之一,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遵循興趣性、主動性、創新性、個性化的教學原則,以此提高幼兒的參與感,提升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他們在這一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世界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在閱讀活動中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還沒有建立完善的閱讀思維體系,缺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意識。另外,一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得到有效培養,讓幼兒能夠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獲取信息,強化記憶,使其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培養。
總的來說,教師可以借助繪本展開教學,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并從繪本閱讀進行延伸,豐富閱讀教學內容,在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同時,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其在閱讀繪本的同時完善自身行為,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從目前來看,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才能夠得到培養和提升。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當前幼兒存在的問題,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以此讓幼兒在實際閱讀中得到成長,形成牢固的閱讀基礎。但從目前幼兒園繪本閱讀教育活動開展現狀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繪本選擇問題。要想確保繪本閱讀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幼兒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故事。分析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施情況不難發現,許多教師對繪本閱讀教學缺乏了解,缺乏對繪本閱讀教學的深層理解,導致繪本閱讀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局限于傳統的閱讀方式,無法更好地幫助幼兒養成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難以培養。并且,雖然目前市場上優質繪本資源很多,但是仍有大量繪本不適合作為幼兒教育的材料,還有許多素材都是由幼兒教師進行更新和充實,部分在線的繪本資源難以很好地與教育背景相契合。
第二,繪本閱讀教學問題。在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方面,情況不盡如人意,許多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采用固定的內容,模式單一,沒有將繪本自身的特色完全體現出來,影響了繪本閱讀教育活動的成效。此外,多數教師常常進行單調乏味的繪本閱讀活動,缺乏創造性和連貫性,并且具有太強的教育性,讓學前教育變得小學化,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第三,繪本效果問題。目前,繪本閱讀教學方式比較傳統,以講授法為主要形式,欣賞教學、情境教學為輔。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難以發揮繪本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另外,許多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缺少評價,沒有充分地反映幼兒的主體地位,家園合作還需要得到進一步強化,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繪本閱讀環境。
教師需采用一些新穎的繪本閱讀教學方式,讓幼兒對繪本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新時代下,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需強化對教學手段、方法的掌握,在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活動計劃的同時,還需對繪本閱讀教學的開展手段和活動的方式進行優化,將幼兒的學習熱情充分地激發出來,讓幼兒真正地參與到繪本閱讀教學中,從而加強活動效果。
幼兒的意識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不能長期、專注地展開閱讀。這是幼兒心理發展特征所導致的,因此教師需采用多種方法,加強幼兒對繪本閱讀的期望,不僅重視對繪本故事進行合理選擇,還需通過不同的故事、利用不同的游戲、道具等,增強幼兒的閱讀體驗。并且,每一次的繪本閱讀活動都應有所改變,能讓幼兒對下一次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產生期待,積極投入閱讀中。
比如,在閱讀《I am a leaf》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短視頻,為幼兒布置各種繪本閱讀任務。在開始之前的一個周,要求幼兒收集一些樹枝、樹葉,為后期繪本活動設計提供素材。在真實的情境中展開繪本閱讀,可以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想象,使其課堂參與度得到顯著提高、閱讀興趣得到激發、自主閱讀能力也得到提升。
學前教育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目的是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以幼兒的全面個性發展為出發點,嚴格遵循我國對學前教育所制定的相關規定,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相聯系,創造一種具有科學性的藝術環境和文明氣氛,將繪本的知識、技巧與人文話題、閱讀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思考意識、綜合素質。
為實現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的目的,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綜合性原則,使教學內容不僅涵蓋人文科學知識,還涵蓋相應的語言表達培養目標、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等,但無論如何設計都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的發展原則,始終貫徹適應性和發展性的教育理念。
幼兒的成長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需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自主空間,根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再為幼兒創建自由、寬松的閱讀環境。久而久之,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交流能力、閱讀能力都會得到培養和發展,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在閱讀《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問題,提高幼兒對繪本閱讀興趣的同時,引導幼兒總結、概括繪本故事內容,形成完善的閱讀思路,掌握自主閱讀方法。教師可以提出“故事里都出現了幾種動物?”“只看題目和封面,你們覺得會是一個什么故事?”“故事中兔子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等,引導幼兒在自主閱讀中找到答案,對繪本內容產生深刻理解。
在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力、自主性的閱讀思維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需給予幼兒足夠的思考、閱讀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探索故事,樹立自主閱讀意識,讓幼兒展開創新性思考。教師可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設計創新環節,讓幼兒根據身邊的物品進行繪畫,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增加和修改,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想象力得以提升。
比如,在一次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創造了一個繪本故事。在《I Am a Leaf》繪本中,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收集不同形狀的葉片,引導幼兒圍繞葉片進行表達,展開合理想象,活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樹葉收集活動也是繪本閱讀活動中的一部分,教師將兩片落葉疊在一起,讓幼兒想象這是個什么樣的動物,能夠為后續的繪本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教師需對繪本閱讀時間、繪本消化時間、繪本創造時間進行合理控制,讓活動變得更加合理,使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性、連貫性得到加強,讓幼兒可以自然地進入下一階段。又比如,在繪本閱讀教學時,筆者根據《我的手指畫創意繪本——幼兒樂園》讓幼兒用手沾著顏料,在白板上畫出自己想要的圖形。
繪本閱讀是提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核心和關鍵,必須按照科學的方式開展,才能充分發揮繪本的作用,滿足幼兒的求知欲,讓幼兒進行創新性思考。
在上述繪本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應進行相關的思考和討論,為下次的繪本閱讀教學打好基礎,使繪本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愛上繪本、愛上閱讀。在每一次教學結束后,教師都對幼兒的反饋進行匯總,找出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再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繪本閱讀活動流程,使幼兒真正地熱愛繪本閱讀,并積極地與教師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評價是最重要的一環,能夠為提高課堂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行課堂評估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而教師也可以對幼兒的學習成果形成全面的認識,還能根據幼兒的反饋選擇更好的活動組織方式,提高育兒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也需對活動過程進行小結,幫助幼兒鞏固和回顧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活動結束后更好地進行反思。例如,一所幼兒園會面臨一群處于各個年齡段的幼兒,開展的繪本閱讀活動形式和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取得的活動成果也不一樣。教師應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評估,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對幼兒在活動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針對性解決,同時依據幼兒的學習狀況和活動中的過程性表現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幼兒能夠更好地融入繪本閱讀教學中。
第一,教學導入階段。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生活經歷,制定此次繪本閱讀活動的主題,從最基礎的閱讀擴展到郊游地點、郊游準備等方面,讓幼兒能夠勾勒一幅完善的郊游畫面,為后面的繪本閱讀筑牢根基,提升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想象力。

以“今日要帶領大家到一個神奇的國家游玩”主題為例,隨著音樂,幼兒可以依次搭著小伙伴的肩膀玩“開列車”游戲。當幼兒都走進班級之后,他們會看到班級里擺放著的各種顏色的顏料,從而對此次繪本閱讀活動充滿了興趣。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幼兒將腳放入畫布中,一邊欣賞著畫布,一邊繼續玩起了“開列車”游戲。根據繪本故事內容,教師可以給幼兒分配一些不同的角色,讓幼兒對接下來的故事內容有更高的期待。白色紙張就是一條牛奶河,紫色代表葡萄園,天藍色代表陽光湖,褐色代表神秘山。在教師的講述中,幼兒走到與這些顏色相應的地方,并在那里留下自己的足跡。教師可以把這些白色的紙張拿下來,掛在內襯上,這樣就得到了一幅美麗的足印圖。
第二,教學活動階段。“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人的足跡嗎?”幼兒根據腳掌顏色、大小、外形與自己的腳掌進行對比。此時,教師應讓幼兒閱讀繪本故事,讓幼兒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動物的腳印和自己的足印進行足印畫繪制,讓幼兒拿著自己手里的各種腳印卡進行觀看,轉一轉、動一動,從而找到他們的腳印特征。在幼兒進行大膽想象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并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幻想付諸實踐,并將教師所提供的資料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展開屬于自己的創造。在幼兒進行創造的時候,教師需給予幼兒指導,尊重幼兒的創造,從而理解幼兒的創造意圖。最終,將幼兒的足印畫拼湊在一起,制作成一套嶄新的足印圖冊,讓幼兒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
第三,閱讀總結環節。在此次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創造具有生活化、故事性的問題情境,帶領幼兒在解答和思考中增強閱讀體驗,使其沉浸在情境中理解繪本內容,理解繪本所要傳達的知識和道理。通過這些生活化、故事性的問題情境,教師還能考查幼兒在問題處理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想象教學法激發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繪本閱讀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喜歡上圖文并茂的繪本。
綜上所述,繪本是幼兒喜歡的一類書籍,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將繪本資源有機地融入閱讀活動中,開展繪本專題閱讀教學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讓幼兒在輕松濃厚的氛圍中進行快樂閱讀。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尋找一種更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繪本閱讀教學方法,為幼兒營造有趣、愉快的氛圍,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