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菓 本刊見習記者
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 萬億元大關,創歷史同期新高;上海市民營企業進出口6409.8 億元,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51.1%;2023年前4 個月,上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8.3%,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22.3%……這分別是上海海關統計的外貿數據和上海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部分數據。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特別是在亮眼的外貿“成績單”背后,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協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順利開拓國內市場并取得信貸支持,實現兩個市場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在提升跨境服務能力的同時,保險應該如何助企紓困,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近期,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保險學會邀請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陸棟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教授參加“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行業訪談節目,就出口信用保險在穩外貿、促增長中的作用進行深入交流。
2023 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支持和參與,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陸棟介紹,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在支持中國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始終堅持履行政策性使命,為中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全局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保障“一帶一路”出口及海外投資83.07億美元,增長15.9%,其中不少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項目。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要素稟賦等各不相同,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層面還存在不小的差異。郭振華教授表示對中國信保的國別風險研究等早有耳聞,他認為,“雖然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會改變,‘一帶一路’倡議等開放政策會持續推進,中國與世界的鏈接會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中國信保的研究團隊和研究實力越來越強,風險管控能力也越來越強。因此,盡管中國信保開展業務的難度可能在加大,但業務創新會越來越多,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
作為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性保險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出現針對燃氣價格上漲的抗議和騷亂等風險異動時,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依托豐富的資信信息渠道和專業的研究團隊深入研判,承保上海某能源企業投資該國的光伏電站項目。陸棟稱,該項目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項目以及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在為該企業提供風險保障的同時,大大增強了該企業持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幫助該企業承接更多哈薩克斯坦新能源項目。
此外,在推動海外項目落實可持續惠民生方面,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推動上海某企業投資的巴基斯坦塔爾煤田項目完成董事會審批并承保。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項目以及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該項目在當地新建加油站及旅館等基礎設施,綠植面積超1000 平方米,帶動當地就業超3000人,納稅貢獻約7800萬美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前進號角。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進一步發揮創新驅動的重要作用,積極發揮信保優勢,助力企業進行多元化市場開拓。
據了解,2022 年,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幫助企業新開發海外客戶8874家;支持外貿新業態12.2 億美元,增長209.1%;支持服務貿易出口21.9億美元,增長8.9%。
郭振華教授認為,信保業務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對貿易各環節的風險尤其是出口貿易的收款風險起到保障作用。以出口信用保險為例,其承保的是外國買方的信用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商務風險、匯率風險等,是目前被國際規則認可的為數不多的外貿政策工具之一。外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非常大,對于我國產業鏈完整、生產不中斷、能源供給等起到基礎性作用。所以,促外貿、穩外貿,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陸棟表示,為大力支持外貿創新轉型發展,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對標國際通用的“信保+”模式,對新加坡市場保稅燃料油加注業務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對結算主體(中間人)進行風險排摸和授信管理,促成保稅燃料油加注001號、002號公司落地并在2022年底實現首單加注,充分彰顯了政策性金融在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國際海空樞紐能級上的責任擔當和創新作為。
“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服務的客戶數量已經超1 萬家,約85%是中小微企業。”陸棟說道,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積極與銀行等金融同業合作,創新助企融資新模式。在監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聯合進出口銀行,結合企業出口退稅賬戶質押,推出創新產品“稅保融”,支持企業獲得優惠利率的政策性貸款。2023年3月16日,在上海市商務委的支持下,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單一窗口升級“信保綠色通道”2.0,打通中小微企業線上融資通道,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投保、融資綜合成本,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具有政策性優勢和資源統籌協調能力,為我國高端制造領域企業參與高水平國際競爭提供了最優金融服務方案。陸棟談到,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憑借多年來在多個重大船舶融資項目上的主導及管理經驗,協調中外資銀行,基于法稅租賃結構提供優惠融資方案,支持在滬船廠取得包括法國達飛集團12 艘雙燃料綠色大型集裝箱船(合同金額17.7 億美元)在內的多個綠色能源船舶訂單,為我國高端海洋裝備制造實現從“跟隨”到“引領”作出了有益貢獻。
對此,郭振華教授認為,為中小微企業線上融資推出“信保綠色通道”2.0,以及基于法稅租賃結構為船廠提供優惠融資方案,是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創新,希望能夠讓更多企業知道并參與,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功能。

記者了解到,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作為中國信保首批成立的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上海地區的出口信用保險工作,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跨周期、逆周期調節的政策性作用,支持上海高水平對外開放。
陸棟介紹,聚焦上海“3+6”產業布局,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利用信保資信優勢和承保數據開展行業深度研究,為做強產業、暢通貿易賦能。例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培育了一批“造車新勢力”,但這些“造車新勢力”往往都在初創期,普遍存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通過積極為“造車新勢力”授信,鼓勵現有汽車零配件客戶對下游新能源車企放賬賒銷;主動為汽車零配件客戶積極授信,讓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為其放賬,信用保險的介入打通了新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交易,緩解了融資壓力、節約了融資成本。
此外,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成立了多個產業鏈研究小組,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推動承保創新、服務創新。依托集成電路產業鏈研究成果,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創新為某國產芯片企業設計打通全鏈條、涵蓋內外貿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共對其231個海外買家和32個國內買家進行評估、授信,保障的出口和內貿金額分別達22 億美元和35 億元人民幣,在支持企業擴大出口的同時,也保障了其原材料和設備采購資金的安全。
郭振華教授表示,無論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暢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下游信用交易,還是利用行業研究和產業鏈研究基礎,支持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都表示前述“信保+”模式的服務越來越多,對貿易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對上海主要產業發展的支持越來越多。
面對新時代黨對金融工作的新要求,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各類風險挑戰,中國信保提出了“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建設世界一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發展愿景。陸棟表示,該愿景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國信保的細化、深化和具體化。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必須緊盯“世界一流”這個目標,堅持守正創新;聚焦出口信用保險這個主業,堅持自信自立;聚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未來,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踐行金融為民宗旨,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在構建外貿發展制度新優勢、營造高水平開放營商環境、拓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的政策性作用,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信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