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道無他,寫自家的真感受,發他人未曾發的議論而已。
思想欲求其深刻、新鮮。情感欲求其真切,出于自然流露。語言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自佳。
忌趨時。忌媚世。不要對作品涂上流行色彩。
我有時勉勵自己,寧可寫得平淡、平實、平白;也不可讓自己的作品出現造作和矯飾。
平淡或可稱之為一種藝術境界嗎?有人視之為一種人生境界,信然。
散文之作,往往受作家個人氣質之約束。順應個人氣質而不為外力所左右者,其作往往能自辟天地。
老老實實,不夸情,不出大言,其文反顯得落落大方。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出手自見不凡。
凡功力老到者,其文必定樸素、自然。
文采不宜強求。意達矣,則文采自出。
散文欲求其自由自在地發表議論,抒發情感,在表現上幾無定法,在形式上幾無定式。
散文在形式以及表達方法上的自由,決非無度的自由。意盡則止,達意約束其自由度。
(散文的長短,無絕對的尺度,止于不可不止,意達則止。)
隨筆是散文家庭中最美麗的一位兄弟。隨筆者,意之所至,筆墨隨之。
古代(包括中外)之尺牘、日記之所以能成為傳世之作者,往往由于情真和系隨意之作。
在一些散文作品中,我看到某種人格境界。此乃作家的學識、見識、閱歷以及氣質、品質之綜合并融化為一體而自然出現于作品間的最高藝術境界吧?
摘自郭風《散文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