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生本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課后作業設計是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作業設計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是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重要舉措,這不僅能凸顯學生在課后學習中的主體性,還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把握生本教育理念,設計出科學有效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達到課后鞏固的效果,實現培養學生學科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目標。
一、生本教育概述
(一)生本教育的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圍繞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既是一種教育方式,又是一種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提出的一種突破傳統教育思維模式的教育思想,它不是為了教育者好教,而是為了學生的良好發展。生本教育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式學習等學習方法。生本教育以課堂為切入點,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趣味化,這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二)生本教育的基本特點
1.倡導和諧與民主。生本教育理念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和諧與民主。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具有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特征,教師會創設更加開放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情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更是學生的同行者,與學生之間形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教育關系。在課堂活動或者課后實踐練習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通過課堂自由展現與課后自主練習,實現個性化發展。
2.注重學習內容的深入開發。生本教育理念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講解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更加注重學習內容的深入開發,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也會深入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有價值的教育元素開展綜合性教學,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深入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會以學生的需求為主,重構教學內容,豐富知識的內涵,滿足學生深入探索與思考的需求。
3.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是生本教育理念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深刻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強調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會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共鳴為目標,從教學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同時,在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安排過程中,教師不再受課程計劃的約束,而是根據學生的自主發展,利用關鍵的學習資源,設計具有開放性的作業內容,科學調整作業設計的整體思路,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的高效銜接。此外,在課后的自主練習中,教師會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有充分表達思想、展示思考過程的機會,在探索和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意義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后鞏固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還能凸顯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整體性,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的高效銜接,促使學生將知識學習轉化為實踐運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科學鞏固教學效果
教師設計課后作業有一定的目的性,首要目的便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完成基礎性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回顧包含基礎知識在內的相關內容,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提高性作業不僅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復習,還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框架體系,從而實現課程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可見,教師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科學把握生本教育理念,設計具有創新性、科學性與針對性的作業,能滿足學生主體發展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更好地復盤與鞏固練習,有助于增強學生復習的整體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
(二)發揮作業查漏補缺的功能
由于學生在學習水平、上課狀態、基礎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在學完相同的知識內容后,會在學習反饋上出現明顯的差別。這就需要教師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解決學生在知識吸收方面的問題。
教學過程是環環相扣的,課前準備為課堂教學作鋪墊,課后作業為課堂教學固基礎,每個環節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可見,作業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延伸環節,而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能夠充分發揮作業查缺補漏的功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好地鞏固知識,增強學習效果。
(三)提高學生學科綜合能力
英語是語言類學科,也是典型的實用性學科。因此,教師不能僅依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判斷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要考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而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能夠推進實踐訓練,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由此可見,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安排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策略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課后作業設計時應以提高有效性為目標,科學運用教學設計策略,提高作業的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在設計與安排作業之前,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根據小學英語課程的特點,科學設計課后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強教學效果。
(一)以學生為中心,分析課時教學重點,精簡作業內容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作業的優化與精簡逐漸成為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關鍵。教師需要把握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在開展作業設計時將教學目標與減輕學生的壓力置于首位,以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還需要圍繞課時教學的重點內容設計課后作業,使課后作業更具教育意義。
例如,在設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第一小節的作業時,教師需要找到這一部分在語法、句式、單詞等方面的重點內容,如rabbit、parrot、bird等單詞,“Do you have an animal friend?”“He/She/It has…”等重點句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小節的重點內容。
(二)了解易錯點,突出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在進行作業設計之前,教師應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標記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并在課后作業中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讓學生通過練習的方式,鞏固相關知識,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在設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Hobbies”的作業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每一個板塊的學習中容易出錯的內容,設計作業。如在“Grammar time”板塊的學習中,學生在用“What do/does…”時容易混淆格式。對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習題,如選擇題“What do you like doing? A.Play basketball. B.Climb mountains. C.Swim.”“翻譯下列句子:哪一個才是他的最愛?她喜歡看電影嗎?”等。
(三)關注學生綜合素養,開展發展性評價,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成為重點。而教學評價的開展能夠及時反饋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作業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并采取恰當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降低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的出錯率,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
例如,在開展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do they do?”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展示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先讓學生閱讀該對話,找出對話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對對話內容進行修改與評價。然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六人一組,讓各小組互動探討。最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堂作業,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口語交流,如分享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交流內容,總結該課時的學習重點,自己則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點評與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學習思維,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英語學科的關鍵與技巧。
(四)兼顧學生發展差異,推進作業設計分層,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為提高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應全面分析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并以此為依據開展分層性的作業設計,兼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平時在課堂中的表現,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判定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水平,并開展分層作業設計。同時,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力發展及學習積極性,動態調整作業設計。
例如,在設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My e-friend”第一課時的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表現、英語水平、學習態度、綜合能力等,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如“Word consolidation”“Grammar practice”“Practical training”等,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嘗試完成更高難度的作業,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結語
課后作業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強調了課后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并為教師創新作業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生本教育理念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科學推進作業設計,不斷創新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成為提升學生素養、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助推劑。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課后作業,不斷完善與優化作業設計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以真正發揮教育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