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萍
“雙減”視域下,義務教育體系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強調素質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義務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課程,與勞動課程有一定的區別,它強調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有效拓展學生思維,助力學生的綜合發展。“雙減”視域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應體現人文性、實用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性等特征。本文探討了“雙減”視域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策略,以供參考。
一、“雙減”視域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特征
“雙減”視域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人文性。鄉村小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多來自鄉村,是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元素。教師向學生傳授人文知識,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鄉土文化,可以使學生對鄉土文化產生認同感,對建設家鄉產生抱負情懷,進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人文情懷。
二是實用性。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要貼合實際,立足鄉村特點。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家鄉和大自然,以達到全面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三是趣味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存在偏差,因而在學習中的收獲有所差異。教師要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是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如果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就無法體現綜合實踐課程的價值與作用。因此,教師應保證綜合實踐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實踐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中,實踐性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
五是地方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雙減”背景下特別強調的新課程,它必須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所以課程開發應體現地方性。此外,正是因為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資源具有地方性特色,所以它與其他地區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內容與開展形式具有區別,從而能夠彰顯不一樣的色彩與生命力。
二、“雙減”視域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策略
(一)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做好教師課程資源開發
“雙減”視域下,教師在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學校要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做好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在教學源頭把好關,為學生設計、開展更富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綜合實踐課程。例如,在開發教師課程資源時,鄉村小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及教育眼光直接影響課程資源的開發質量,所以,不僅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高度重視,學校作為教育教學主陣地,更要提高重視程度,對在校教師進行專項教育培訓,并在完成理論培訓后開始實踐培訓,形成“培訓—實踐—培訓”循環模式,助力小學教師創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有著較大區別,它更開放、更綜合、更富挑戰性,與教師個人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具有直接關系。學校可以將一人研究發展為多人合作研究,組織教師之間進行互動討論,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變得更加順暢,實現知識串聯、資源共享。“雙減”政策的落地執行,為鄉村小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指明新的方向,同時也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照亮前行之路。鄉村教師可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水平,立足學校教學情況,主動開發教師課程資源,為學生打造富有特色的鄉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立足鄉村學校實際,利用校本課程進行資源開發
在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中,立足鄉村學校實際,利用校本課程進行資源開發,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本課程是相對于國家課程而存在的,它在我國已有二十余年的開展歷史,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成效。雖然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課程設計理念、開展權限、實施目的等方面有所差異,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形式與校本課程相似,二者皆以學校實際為根本,以學校課程安排為目的,選擇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關聯。因此,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可以利用校本課程資源輔助開發,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全面照搬應用,應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色與價值。
鄉村小學的校本課程多與鄉村環境和鄉村特色相關,與其他地區的校本課程有著明顯區別,在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策略時,應體現地方性和特色性。例如,校本課程主題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鄉村文化做起”,教師利用此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時,可以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個設計理念入手,開展“探尋鄉村文化,學習、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綜合實踐活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校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思考具體活動的開展形式與開展內容,既體現地方特色,又強調育人價值,以此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做好鋪墊。此外,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資源與校本課程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學生很容易產生誤會,導致他們無法真正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教師在利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要有側重和選擇,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三)利用家校共育資源,落實家庭課程資源開發
家校共育資源對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影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感恩父母、關愛親人,為將來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指明方向。但因部分鄉村小學的學生家長長年在外務工,在家校共育資源利用過程中,經常由于學生監護人的缺失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若要利用家校共育資源,必須保障家庭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性。
首先,學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需主動做好家校共育資源的收集與利用工作,要加強教育宣傳,盡可能多邀請學生家長來校參加家校共育資源利用研討會,通過學校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革新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對于不能到校參加的學生家長,學校也要及時溝通,組織教師做好家訪工作,確保所有學生家庭都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其次,學生每日在校時間有限,課余時間主要在家中度過,所以教師在利用家校共育資源時,必須向學生家長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解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鄉村資源非常豐富,其中大部分的資源都與家庭資源有密切聯系,所以在利用家庭資源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時,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家長的相關情況,利用家長的職業背景、家庭教育經驗及其他家庭資源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實踐活動,啟發學生在家庭實踐活動中延伸思考,總結家庭實踐活動經驗,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
(四)做好開發整體規劃,重視鄉村課程資源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興課程,雖然與校本課程有相似之處,但兩者本質有所差別,所以在研究、開發課程資源時,應以全新視角分析,做好課程資源開發整體規劃。同時,由于鄉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鄉村學校的學生,所以要重視鄉村課程資源開發。
鄉村小學在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路徑時,應立足學校實際情況,對所處區域的資源和教育特色進行調研分析,如所處地區有什么特征,氣候、風土人情等有什么特別之處,當地是否有特殊的教育資源,等等。在完成這一輪地方資源調研后,學校需要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與認知特點,將這些本地資源合理劃分為不同等級,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開發鄉村課程資源的過程中,還需充分利用鄉村特有的水土文化資源。例如,鄉村小學的地理環境資源豐富,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種植綜合實踐活動,在植樹節帶領學生進入種植區域植樹;在春種秋收時節帶領學生親身實踐,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感知勞動的價值。此外,在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鄉村小學所在地區的現代化資源也逐漸變得豐富,如圖書館、農業生態園,鄉村小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發合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注重創新課程資源開發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參與主體,一切課程資源的開發都是以服務學生為目的的,在探索教師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家庭課程資源及鄉村課程資源的具體開發策略時,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創新課程資源開發。教師應在分析鄉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特點及學習需求后,圍繞這些內容,創新課程資源開發。例如,教師可以聯系現實生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明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進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再如,教師可以創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方式,為學生提供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平臺,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于學生多在教師的帶領下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即使教師給予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學生也會受課程約束而無法獲得充分的活動體驗,因此學校應重視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延伸至課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自主分析、自主體驗,獲得更加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體驗。此外,鄉村學校在開發創新課程資源時,必須重視和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在明確“雙減”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
結語
“雙減”視域下,開發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學校在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特征的基礎上,應針對學校實際情況,立足學生,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做好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立足鄉村學校實際,利用校本課程進行資源開發;利用家校共育資源,落實家庭課程資源開發;做好開發整體規劃,重視鄉村課程資源開發;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注重創新課程資源開發。總之,鄉村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非常重要,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鄉村小學和教師應不斷總結課程經驗,探索更多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什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