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劉玉柱

?普通流體(例如水)因為黏性,無法穿透玻璃杯中、肉眼不可見的毛細孔。但是,在低于2.17開爾文(零下270.98攝氏度)時,液氦會從普通流體變成超流體,可以順著玻璃杯壁“爬”出去,或者從無縫隙的玻璃杯底部“流”出去(繪圖/駱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200多年前,當李白獨自在異鄉(xiāng)的房間里踱步時,灑進屋子里的月光應該足夠清冷,讓這位大詩人把平日里對月光如水的贊嘆變成了如霜的哀怨。而這句關于相態(tài)變化的描寫,也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那么,什么是“相態(tài)”呢?
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中,固體、液體和氣體是3種再熟悉不過的相態(tài)。然而,如果世界上的物質還存在一種叫作“超流體”的相態(tài),你是否會大吃一驚呢?
我們知道,液體流動的快慢與其黏性有關——越黏稠的液體,流動起來就越困難。例如,對比自來水和蜂蜜就可以看出來,蜂蜜黏稠,所以流動得比自來水慢。但是,有些物質在低溫條件下,卻具有超常的流動能力,這就是超流體。
要探究超流體的發(fā)現(xiàn)歷史,就讓我們穿越時間,回到100多年前。
1908年,荷蘭科學家卡莫林·昂內斯通過液化氦氣,將人造低溫的極限下探到了4.2開爾文(零下268.95攝氏度)。人造低溫讓研究人員有了更多神奇的發(fā)現(xiàn)——當液氦處于大約2.2開爾文(零下270.95攝氏度)時,它的比熱容(表示物體吸收和釋放熱量的能力)曲線是不連續(xù)的。也就是說,不同溫度下的液氦吸收熱量的能力有很大差異。奇怪的是,液氦仍舊保持著液體的形態(tài),而沒有發(fā)生形態(tài)上的變化。
要知道,同一種物質在同一形態(tài)下,比熱容應該是一個不變的定值。只有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比熱容才會改變。例如,液態(tài)水的比熱容是4.2×10?焦/(千克·攝氏度),是一個不變的定值;當液態(tài)水變成冰時,冰的比熱容是2.1×10?焦/(千克·攝氏度),也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對比自來水和蜂蜜就可以看出,越黏稠的液體,流動起來越困難
科學家提出,在低于2.17開爾文(零下270.98攝氏度)時,液氦發(fā)生了相變(如果一樣東西由一種物質均勻組成,擁有均勻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則稱這種東西只具有一種相。當物質從一種相態(tài)轉變?yōu)榱硪环N相態(tài)時,就可以說這種物質發(fā)生了相變),即在低于2.17開爾文(零下270.98攝氏度)時,看似波瀾不驚、表面毫無變化的液氦,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成了另一個相。科學家把變化前的液氦稱為氦Ⅰ,而把變化后的液氦稱為氦Ⅱ。
科學發(fā)現(xiàn)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發(fā)現(xiàn)液氦的神奇性質的許多年后,經過無數(shù)次嘗試,蘇聯(lián)科學家卡皮查在一次實驗中讓氦Ⅱ流過兩塊間距極小的平行玻璃板。此時,本該由于黏性而流動緩慢、直至停止的氦Ⅱ仿佛不受任何阻力,而且,兩片玻璃板間的縫隙無論多小,氦Ⅱ都能一路暢行無阻,這就是超流現(xiàn)象。
超流體具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性質:
“超能力”之一:超流體似乎不存在任何黏性,能夠從直徑為1微米(1厘米的1/10000)的小孔中傾瀉而出。
“超能力”之二:擁有極高的熱導率,導熱性從氦Ⅰ到氦Ⅱ增加了100萬倍,約為室溫下導熱性較好的金屬銅的800倍。這是因為超流體熱傳導速度極快,使其內部幾乎不存在溫差。

?超流體——氦Ⅱ(左圖),幾乎不存在黏性,能輕松流過極小的縫隙;水(右圖)卻不行 (繪圖/駱玫)
“超能力”之三:存在“第二聲波”現(xiàn)象。如圖所示,常見的熱傳導是擴散過程,熱流的速率與溫差成正比;而超流體的熱傳導是通過波的形式,以固定的速度(在1.6開爾文時約為20米/秒)均勻地將熱量傳遞出去。
“第二聲波”是蘇聯(lián)科學家朗道取的名字。因為和聲波一樣,溫度會以波的形式傳播、衰減,故得此名。
在研究超流體性質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將一副螺旋槳固定在裝滿氦Ⅱ的容器中,并設法讓氦Ⅱ流動起來。這時,螺旋槳竟緩緩地開始旋轉。要知道,水這類普通的液體在流動時才會因其黏性而產生摩擦力,使螺旋槳轉動。并不具備黏性的超流體是怎么做到的呢?
于是,蘇聯(lián)物理學家朗道提出了二流體模型來解釋這一悖論。二流體模型認為,液氦超流體中含有兩種成分,一種是常規(guī)流體成分,它就像正常液體一樣,具有黏性和熵(系統(tǒng)中無序或無效能狀態(tài)的度量,詳見《知識就是力量》2022年11月刊),可以讓螺旋槳旋轉起來;另一種是超流成分,無黏性且熵為零,也就是說,不會有任何摩擦力,也不攜帶任何熱量!

?日常生活中,熱流的速率與溫差成正比
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能斯特在研究低溫條件下物質的變化時,把熱力學的原理應用到低溫現(xiàn)象和化學反應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規(guī)律,這條規(guī)律被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補充并改述為:“當絕對溫度趨于零時,固體和液體的熵也趨于零。”即在絕對零度下,物質的所有分子都會停止運動、停止釋放能量。也就是說,快要達到絕對零度的液氦的熵也幾乎為零!這就是著名的熱力學第三定律的重要內容。
直至二流體模型的提出,人們才從宏觀上很好地解釋了液氦超流體的諸多性質。之后多個模型的提出,更是大大擴展了人類對超流體的認知。
超流體在很多高精尖的科技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研制量子計算機是當前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它是遵循量子力學規(guī)律進行高速數(shù)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
例如,我們可以將27分解成3×9,將14分解成2×7……兩位數(shù)的分解看起來并不復雜,但是當把27或14換成一個5000位的數(shù)字時,普通計算機需要用50億年的時間,而量子計算機只需要2分鐘!
我國已研制出祖沖之二號、九章三號等量子計算原型機,在這一領域處于世界第一方陣。
量子計算機的電路對環(huán)境溫度極為敏感,需要在極低溫條件下運行,這讓量子計算機的重要配套設備——稀釋制冷機有了用武之地。它以超流體液氦為主要材料,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的環(huán)境。由于幾乎沒有黏性,超流體液氦在散熱裝置內能夠實現(xiàn)自循環(huán),制冷效果好、能耗低。
超流因其在低溫物理領域神奇的特性,依舊處在物理學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員投入對超流現(xiàn)象與性質的研究。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當超流背后的秘密被完全揭開時,一個嶄新的世界將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