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瑜
(武昌工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時代飛速發展,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強勢推進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式十分嚴峻。為了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矛盾,有必要深化教育改革。以此為背景,“1+X”證書制度的概念被提出來。顧名思義,此制度中的“1”是指學歷文憑證書,“X”是指代技能等級證書。自2019 年起,“1+X”證書制度率先在國內職業院校開啟試點工作并取得不錯的影響[1]。“1+X”證書制度實現了對職業院校現有證書制度的超越與突破。部分本科應用型院校也借此制度的推行來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重組教學結構,深化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目標,“1+X”證書制度通過“X”的引入,有利于建構起“縱向多層遞進、橫向多元復合”的教育體系框架[2]。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人的生活及消費習慣發生重大改變,職業形式也由此趨向多樣化。根據武昌工學院畢業學生就業回訪得知,大學畢業生并非都從事本專業范圍內的工作,接近一半的學生在跨專業領域上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為了順應社會時代的發展,在夯實學生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和拓展學生專業技能顯得格外重要。“1+X”證書制度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推行,可以有效促進實現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提升教育者的專業素質[3],另一方面提高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機會。“1+X”證書制度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施,符合中國高校教育理念,對推動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有重要的意義。“1+X”證書制度是現代高校教育制度框架下人才培養評價模式的一種制度設計,也是社會人力資源需求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2020 年以來,每年的本科畢業生都會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學生就業渠道變窄會導致市場失去活力,不利于體現市場經濟活力。另外,從事設計類專業的技術崗位人員取得職業證書資格是基本要求,尤其對于專業技術性強的崗位如室內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一方面可以起到規范行為,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鼓勵靈活就業[4]。“1+X”培養模式在應用型院校的推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向一專多能的人才轉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可能。該制度的實行,可以使學生在取得本專業文憑證書的同時,培養自己在某些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能,為日后就業創業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時代發展的進步需要更多復合創新性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發生轉變。學校教育提升學歷文憑,崗位任務要求職業技能[5],兩者客觀體系存在差異,在這種“1+X”培養模式下首先需要解決幾個不可避免的矛盾:本科院校的“1+X”培養模式如何區別于職業院校培養模式?課程教學指標與項目運行發生沖突應當怎么處理?院校教授的知識技能與職業崗位需求脫節問題怎么解決?“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只是達到“1”和“X”表面貼合而實質卻割裂開來的問題,兩種證書制度應該是相輔相成和相互貫通的關系。
本科類院校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不同于職業院校,職業院校注重技能掌握,本科院校重點培養應用創新研究型人才。本科院校設計學專業“1+X”證書制度培養模式除了加強學生技能訓練,也著重提升學生整體專業素養,對設計能夠提供更多的創新性。在環境設計人才市場中,企業不單單是招聘會畫施工圖的人員,對其創新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也是同樣看重。
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專業課程傳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指標,學生獲得學歷認證。而職業技能認證需結合具體項目運行來實現。院校注重課程理論知識的教授,對獨立完成職業技能的制定和考核具備一定難度。而聯合校外組織企業,建立產教融合機制能夠解決此問題。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吸納更多的企業專家、設計大師、技能能手來聯合開發教學資源,參與到設計學專業的教學當中,并制訂職業技能標準及評價考核標準,共同完成職業技能證書認證[6]。這種“1+X”證書制度培養模式能夠吸引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而且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
為了保持知識技能與崗位能力要求的匹配,保障課堂講授知識技能產業實用性和適用性設計學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常關注設計行業人才市場的需求。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將獲取設計類高級職業技能資格,納入到教師教學產業能力的考核目標當中[7],實現師生職業技能的證書效應共通,師生知識技能的共生共長。
將職業技能證書認證納入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該校學生鞏固學業、增強就業機會、創新創業有很大促進作用。部分院校為了充分發揮“1+X”證書制度培養人才模式的優勢,對本校的設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不斷改進和完善。
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從業人員基礎性設計,熟練掌握運用各類軟硬件的輔助工具完成基礎性設計,同時要求具備三維原創及高級特效制的高階設計能力[8]。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新的思維理念和科學技術不斷融合到藝術設計行業中。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以互聯網為載體,已由靜態的“物理空間”轉化為動態的“虛擬空間”,由傳統二維平面展示轉變為多維的視覺交互傳遞。隨著推廣,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在教學方式上,聯合企業項目,采用分組和團隊競賽的模式。在教學內容上,加強對教材的研究開發,選取能夠全面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性的內容;其次是教師的轉化,將枯燥的理論內容轉化為豐富有趣的案例。在“1+X”證書制度培養模式下,學生能自主互助學習,教師教學效率也能不斷提升。
環境設計行業崗位不斷細分,從初方案設計到施工圖設計,設計到建筑、結構、暖通、水電的等不同的專業。不同專業工作中涉及的設計軟件不斷更新優化,單一且固定的課程體系無法滿足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需要,因此湖北省各類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改進了學分課程體系,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技能證書模塊”新形式供學生選擇。學生在修完兩類基礎課學分以后根據自身興趣還可以選擇其他課程設計模塊,如室內方案設計模塊、施工圖設計模塊、BIM證書模塊,以及其他“X”證書模塊。模塊化的課程開發體系有利于快速重構新的專業方向,既可以快速開設新的“X”證書課程模塊,也可以及時刪除陳舊落后的專業課程,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及時更新和與時俱進,以此構建“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能力人才培養方案[9]。將目標能力的鍛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產品設計專業傳統課程包含一系列產品相關課程,如產品包裝、模型設計與制作等[10],這系列的課程分布在不同學期課程內,知識點分散而且沒有相對應的職業技能課程輔助,學生即便修完所有產品相關課程也難以將它們組織成為一個系統。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學生想考取產品設計技能等級證書難度加大。借鑒“1+X”證書制度的推行,引入“課程包”的概念,根據對不同的產品目標崗位分析,將關聯性大的產品課程聯合成“崗位技能課程包”,并予以相關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學生可以根據畢業后想從事的產品崗位,在多種課程包中自由選擇,修滿課程獲得“X”職業技能證書。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采用的教學評價體系中主要是考試與學分積累制度[11]。但隨著“1+X”證書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設計學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不斷更新完善。改進后的課程體系突出職業技能特點,以技能能手為目標;能夠全面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掌握水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獲得“X”職業等級證書,增強自身就業競爭力。“1+X”證書制度建立了一種“課上實踐+課后實訓+課外延伸”實踐教學體系,這種體系對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等級劃分和學分轉化,促進了兩中等級證書間的互通[12]。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1+X”證書制度的推行,提高了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升了人才產出效率。該制度在湖北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人才培養積累了寶貴經驗。更為重要的是“1+X”證書制度的實踐為設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指明了路徑,建立起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有助于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