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永和 唐子逸 曾思豪 姚建偉 李霖
醫藥制造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大環境影響,醫藥制造業得到日益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開始實施藥品集采政策,進一步深化醫療體系改革,進而導致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因此,醫藥制造業必須及時轉變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從內部價值鏈視角出發,聚焦F 醫藥公司的成本管理展開研究,以期為相關醫藥企業加快實現成本管理轉型提供參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為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國家出臺了“兩票制”政策,即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這項政策加大了藥品質量和售價監管力度。當前,大多數醫藥制造企業仍在沿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發展形勢,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顯然落伍。基于內部價值鏈的成本管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該模式提倡將成本管理融入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旨在通過優化企業內部價值鏈來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基礎。
F 醫藥公司成立于1994 年,是一家植根中國、創新驅動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直接運營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目前,F 醫藥公司已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拓展至醫藥商業領域。
1.采購環節
F 醫藥公司通過發布《供應商行為準則》明確了供應商招標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采購及供應商管理體系;啟動數字化采購業務平臺升級項目及采購商業智能系統建設項目;利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與OA(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工具對供應商進行統籌管理;不斷更新和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全面監控招標關鍵節點,重點排查串標、圍標等違規事項;根據調查結果提前排除風險隱患,并將惡意串標、圍標單位納入黑名單,這樣做不僅降低了采購風險,節約了采購成本,而且還提升了管理效率。F醫藥公司2021 年年度報告顯示,排名前五的供應商采購額共計28.19 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的16.08%;單個供應商采購金額占采購總額的50%以上,說明F 醫藥公司存在嚴重依賴少數供應商的情況。近年來,醫藥制造業高速發展,F 醫藥公司抓住機遇快速擴張,其原材料需求量逐年上漲。如果不及時改變嚴重依賴少數供應商的局面,F 醫藥公司的議價能力就會被削弱,進而導致原材料采購成本增加。另外,考慮到原材料需求量極大,F 醫藥公司還要預防存貨過多導致存貨跌價、倉儲費用超支等情況的發生。
2.生產環節
筆者對F 醫藥公司的成本構成進行分析發現,其成本主要涉及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以及醫療健康服務等方面,其中,制藥成本占比最高。F 醫藥公司在生產環節的價值活動主要有藥品的加工制造、藥品的臨床檢驗和質量檢測以及藥品封存入庫等。自成立以來,F 醫藥公司在國內布局綜合制劑制造中心,整合特色制劑生產基地,不斷提升原料藥生產能力,持續擴充產能。在海外,F 醫藥公司的子公司已建有并運行多條通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流市場GMP 認證的針劑生產線,并且深耕全球市場。在藥品制造方面,F 醫藥公司目前主要生產仿制藥,在專利藥方面略顯不足。在成本核算方面,F 醫藥公司采用的是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這種成本核算方法無法動態反映原材料的消耗情況,有可能對生產環節造成負面影響。2017—2021 年,F 醫藥公司的生產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23.91%、26.17%、26.16%、27.76%以及35.48%,均超過行業平均水準,說明其在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方面仍需進一步改善。另外,F 醫藥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也高于行業平均水準,這說明其庫存積壓問題雖尚在可控制范圍內,但仍需注意庫存積壓導致倉儲費用增加的可能性,以及藥品過期等問題。
3.研發環節
對醫藥制造業來說,研發環節可謂重中之重。F 醫藥公司以創新和國際化為導向,加大研發投入和科研人員引進,通過采用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豐富創新產品管線,提升新藥研發及臨床能力,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轉化落地。雖然在2017—2021 年,F 醫藥公司每年都會增加研發投入金額,但是與本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H醫藥公司相比較,其研發投入金額偏少,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不高(見圖1)。在研發人員數量上,F 醫藥公司呈縮減趨勢,而H 醫藥公司則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研發投入后的產出成果來看,僅2021 年一年,F 醫藥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62件,H 醫藥公司獲得國內專利授權 112 件、國外專利授權117件,遠超F 醫藥公司。因此,F醫藥公司在研發環節上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4.銷售環節
F 醫藥公司不斷加強營銷體系建設,營銷模式向專業化、品牌化、數字化方向轉型,逐步形成與現有產品及擬上市產品相配套的境內外營銷網絡和營銷隊伍,初步實現市場營銷可持續發展目標(見表1)。在國內營銷方面,F 醫藥公司主要面向高端醫療、基層醫療、零售連鎖等市場營銷;在國際營銷方面,F 醫藥公司通過在美國、歐洲等地搭建營銷平臺,持續推進與歐美藥企的深度合作,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藥品銷售規模。現階段,F 醫藥公司的主營業務有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以及醫療健康服務。其中,制藥業務所占比例最高。F 醫藥公司2021 年年報顯示,F 醫藥公司前五名客戶銷售額為86.23 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22.11%。另外,單個客戶的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比例超過50%,表明F 醫藥公司存在嚴重依賴少數客戶的情況。長此以往,客戶的議價能力將持續上升,進而導致F 醫藥公司客戶成本上漲。

表1 2017—2021 年F 醫藥公司的營業收入、銷售費用及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
為降低對少數供應商的依賴性,F 醫藥公司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多元化供應鏈體系。因此,F 醫藥公司應與多個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確保在原材料短缺或價格上漲時有備無患。通過與不同地區的供應商展開合作,F 醫藥公司可以降低風險,并獲得價格和質量優勢。在挑選供應商時,F 醫藥公司不僅要考慮價格和質量等因素,還要考慮供應商的地理位置、供貨能力、生產規模、信譽度等因素。這些因素將有助于F 醫藥公司評估供應商是否具備競爭力,能否穩定供應原材料并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支持。
F 醫藥公司應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適當提高材料采購量。為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采購部門應合理安排原材料采購計劃,并確定最佳庫存量。其間,采購部門需要平衡倉儲量和采購量,避免原材料臨時短缺和庫存累積情況的發生。為完成最佳庫存量目標,采購部門應采用經濟訂貨批量法進一步降低成本。
當前,F 醫藥公司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傳統的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難以綜合評估生產成本。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為提高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效率,F 醫藥公司應采用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有機結合的方法,進而實現綜合考慮生產成本,動態、靈活地控制成本核算的目標。
GMP 是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之一,也是我國藥品生產的基本準則和管理方法。它將原材料控制、組織人員、設備設施、生產檢驗、運輸與貯存等影響藥品質量的因素進行統一規范劃分,可全面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在成本控制過程中,F 醫藥公司必須以保障藥品質量為前提,這是因為藥品生產通常涉及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檢測等關鍵環節。只有從這些關鍵環節入手加強藥品質量和安全管理,F 醫藥公司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藥品。
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程加快,醫藥制造業整體進入轉型期,行業結構調整效率明顯提升,仿制藥下行壓力增加,創新藥研發及上市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這一時期,F 醫藥公司應抓住市場機遇,加快創新和國際化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和科研人員引進;進一步加深與相關醫科大學的合作,完善落實產學研經營模式;將企業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針對性研發項目的投入,進而減少資金浪費,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醫科大學中選擇優秀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以控制科研人員引進成本。總而言之,F醫藥公司應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校企合作來提高新藥研發和臨床能力,推動創新技術和產品研發、轉化落地,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與不同的銷售代理商合作是一種常見的開辟新客戶的方式。對此,F 醫藥公司可以尋找銷售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客戶資源的代理商,與其合作推廣旗下產品和服務。在代理商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的支持下,F 醫藥公司可以將產品或服務推廣到更廣泛的市場,吸引更多潛在客戶,進而提高銷售收入。F 醫藥公司也可以選擇開展自主營銷活動,如參加行業展會、發布廣告、開設網上商城等活動。這些營銷活動有助于提高F 醫藥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同時,F 醫藥公司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營銷手段開展線上營銷活動,如搜索引擎優化、社交媒體營銷等,以更為精準的方式吸引目標客戶,拓展客戶渠道,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
盡管醫藥制造業中的大部分企業都在不斷完善自身成本管理方式,努力對各生產環節的成本支出進行控制,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部分較為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本文從內部價值鏈視角出發,對F 醫藥公司的成本管理現狀及優化措施展開分析,將目標成本分解至各個環節,旨在為相關醫藥企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提供思路,推動醫藥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