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2年11月 7日,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發布團體標準《高速公路運營成本管控》。發布剛1個多小時,廣東主流媒體之一的羊城晚報即率先報道,隨后,中國質量新聞網、騰訊大粵網、中國標準化雜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廣東科技報、廣州日報、金羊網、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新浪網、新華網、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媒體接踵而至,在幾個小時內,有30多家主流媒體對廣東標協上述團標問世爭相作了集中報道。
這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是鮮見的。但在廣東標協,卻已成為平常事——廣東標協發布團標,幾乎每一項都引發媒體的爭相報道。2022年前11個月,廣東標協發布團標16項,其中14項成為主流媒體的報道熱點,每項都有二三十家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作了報道。
“這是新聞媒體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厚愛。我們衷心地感謝!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廣東標協的團體標準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團體標準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有可為,關鍵是要堅守國家對團體標準的定位,緊緊圍繞市場和創新需要開展團標工作。這是我們6年來實踐的體會。”廣東省標準化協會會長聞萍不無感慨地講述了他們在工作實踐中的故事。
首戰告捷的啟示
故事要從6年前說起。
2016年11月15日,廣東標協發布了第一個團體標準《薄型機織服裝》(T/GDBX 001—2016)。這項標準的誕生,說起來還帶有一點偶然性。
這年暮春時節的一天,聞萍和時任全國服裝龍頭骨干企業深圳影兒時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賀萍、時任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部長廖幗英相聚于廣州。姐妹聚會,打開話匣子,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但賀萍似有心事,三句不離便訴說起企業的苦惱——快到夏季銷售旺季了,公司最近開發了幾款薄型機織服裝新產品,按消費者喜愛夏天服裝輕薄舒適的要求作了幾項創新改進,質量技術指標更安全更先進,其中考慮到輕薄服裝接縫拉力不必太高而作了調整。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都沒有專門的輕薄服裝產品標準,檢測機構只能依據現行國家標準關于普通服裝的標準檢測,其中無論牛仔褲還是輕薄裙接縫拉力要求都完全相同,據此,這批創新產品可能要被判為不合格。賀萍嘆息道;“這不利于企業創新嘛!能不能制定新的適應市場的標準呢?”
“當然可以!”聞萍和廖幗英幾乎異口同聲回答。
她倆敢這樣有底氣地回答,緣于此前的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已明確了社會團體可以制定發布團體標準。于是,經過協商,決定由深圳影兒時尚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聯合組成起草組起草標準。經過調研、試驗、起草討論稿、廣泛征求意見和專家組評審,歷時數月,廣東省標準化協會首項團體標準《薄型機織服裝》終于呱呱墜地。
該項標準,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填補了薄型機織服裝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空白,內容完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二是與現行相關產品標準相比,主要質量安全技術指標更高更先進。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首先是增加了安全性能指標重金屬與鄰苯二甲酸酯的限值要求,補充了總鉛、總鎘含量的要求。鄰苯二甲酸酯是能起到軟化作用的化學品,是塑化劑的一種,能有效改善面料的手感和彈性,但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干擾作用。我國國家標準《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GB/T 18885—2000)雖然也對6種鄰苯二甲酸酯在兒童產品中的限量做了相關規定,但在成人服裝中并無限量要求,考慮到輕薄型服裝基本都是貼身穿著,對安全性要求應該更為嚴格。因此,團標增加了對6種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要求,規定鄰苯二甲酸酯二(2—乙基)等6種物質的含量必須低于0.1%,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的要求,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能,減少安全風險。
其次是根據輕薄服裝存在易勾絲、色澤遷移、燃燒等特性,團標增加了色遷移牢度、勾絲性能、燃燒性能的要求及測試方法。
三是修改了有關產品接縫性能的要求及測試方法,使標準要求更加切合實際。現行服裝有關標準按普通面料包括牛仔服等厚重面料規定接縫性能,輕薄服裝照此執行既無必要,又容易使接縫出現折皺,許多企業實際上并未照此執行,但這也因此成為產品檢測不合格的原因,成為薄型服裝生產的一大困擾。團標起草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接縫拉力負荷做了調整,從普通服裝的面料負荷(100.0±2.0)N、里料(70.0±1.5)N修改為面料里料均為(70.0±1.5)N,對水洗尺寸變化率也做了“微調”,對再生纖維素纖維含量≥30%的面料,其合格品尺寸變化率允許放寬至-3.5%,更切合實際。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團標一經發布,其影響之大,反應之熱烈,大大超過了當事人的意料。
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以敏銳為特色的主流媒體,立即意識到該項標準的新聞價值和創新價值,紛紛以大版面搶發。廣東省三大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同時登載,新華社、中國新聞網、中國日報網等中央一級的媒體也不吝版面刊發。廣東標協把收集到的30多家媒體刊發的報道匯編成《薄型機織服裝團體標準信息發布會新聞媒體報道集》。此后不久,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團體標準化大數據》(第一期)就展示了《薄型機織服裝》的三大閃光點;2018年底,該團標作為“全國典型團體標準案例成果”,入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出版的《2017團體標準化發展研究報告》藍皮書。
行內企業反應更為熱烈。服裝行業特別是有生產薄型機織產品的生產企業,紛紛表示愿意接受、執行這一標準。消息不脛而走,韓國的服裝企業也委托上海的檢測機構致電廣東標協,詢問能否按此標準要求生產服裝產品。
首戰告捷,極大地振奮了人心,鼓舞了斗志。為什么團標能受到企業和社會的關注和歡迎?廣東標協領悟、總結出了兩條啟示和共識:
一是團標誕生于市場經濟的沃土上,與生俱來的自愿性和對市場和創新需求的快速響應性使其具有大有可為的優勢和活力。團標被賦予法律地位,對社會團體既是使命、責任,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二是團標的優勢和活力來源于其定位,就是服務和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薄型機織服裝》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切合了其定位。
這兩條啟示和認識,成了廣東標協的初心和6年來一以貫之的工作思路。
堅持問題導向
那么,團標如何服務和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呢?廣東標協很重要的一條做法是,堅持問題導向,擇而就之。他們認為,問題就是需求,解決市場競爭和創新活動中面臨的問題,就是團標的使命和努力的方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一項標準解決一方面的問題。
這是信手拈來的幾個故事:
2018年初,廣東標協批準立項團標《數字公共廣播系統通用技術規范》
數字公共廣播系統是廣播電子器材新一代產品,與傳統公共廣播系統相比,具有智能化控制與管理、功能強大,音頻音質更好等優勢而迅速占領市場,廣東投產數字公共廣播系統產品的生產企業達上千家,但因該產品剛面世不久,沒有專門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企業各自制定的產品標準技術指標不統一,差距較大,產品質量因此參差不齊,有的與國外品牌產品相比并不遜色,有的卻明顯落后,產品的規格、型號、功能、設備配件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嚴重影響產品質量提升和流通。針對這一產業發展的“瓶頸”,由行內一批名優企業組成的標準編寫組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以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技術指標為對照,修改采用IEC 60055《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 安全要求》標準,并吸納融入了18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3項外觀專利,以標準化為橋梁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該標準發布后,首先是作為主導和參與編寫的企業帶頭執行,帶動了產業集群普遍執行,對產業集群的產品質量提升發揮了很大作用。2019年12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19年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名單,本年度共選出103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廣東標協的《數字公共廣播系統通用技術規范》是全國唯一上榜的省級標準化協會標準。
2020年發布《日常防護口罩》等5項防疫抗疫標準
新冠疫情暴發后,全國各地對日常防護口罩的需求“井噴”,催生了擴產熱潮。此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的口罩產品標準共有5項,其中3項適用于醫用口罩,另2項分別適用于礦山和空氣污染,日常防護口罩尚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許多企業只能用醫用口罩標準去生產日常防護口罩,既浪費資源又效果不好,而且不符合國際市場的要求,造成有的口罩出口按國內標準檢測合格但在國外檢測不合格而遭遇退貨的尷尬。這表明,制定適用的日常防護口罩產品標準已迫在眉睫。順應疫情防控緊急需求,3月20日,由廣東標協提出并歸口、由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全國28家相關單位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共同起草的《日常防護口罩》團體標準發布實施。該團標核心技術指標先進性和適用性兼具,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要求填補國內標準的空白,為日常防護口罩的高質量市場供給提供了技術支撐。該團標發布后,中國政府網、新華社、中國經濟導報、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等近百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和網站紛紛報道或轉載。4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廣東省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細則的通告》(2020年第63號),把廣東標協該項團標列為廣東省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檢驗依據之一。緊接著,廣東標協還發布了《一次性使用普通防護服》《車內環境PEM臭氧實時消毒凈化裝置》《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智能PEM臭氧消毒凈化系統》和《防護口罩用熔噴法非織造布》,均為防疫抗疫和市場之所急需。
兩項新型聚乙烯管團體標準
2020年12月28日,廣東標協發布《聚乙烯M型多筋結構壁復合增強纏繞管》和《多色一體式聚乙烯纏繞實壁芯片管》兩項標準。其針對的是城市建設中經常出現的開挖馬路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隨著城市地下管線的鋪設維修,經常出現對馬路“開膛破肚”和“馬路拉鏈”現象。該兩項團標融入多項創新技術,據此生產的管材對提升地下管線建設和維護水平、改變鋪管換管修管需開挖路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有可能使馬路“開膛破肚”和“馬路拉鏈”現象減少甚至一去不復返。
2021年4月19日發布《退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回收拆解技術規范》標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粵東一些鄉鎮開展廢舊家電拆解回收,帶來嚴重污染。目前,日漸增多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已逐步進入退役年限,隨著拆解回收產業崛起,已出現產生污染的苗頭。若不注意規范,有可能重蹈粵東一些鄉鎮的覆轍。該團標及時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范,對拆解回收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都做了明確要求和規定,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做好退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回收拆解,落實資源回收、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
亮點紛呈,不勝枚舉。正是因為堅守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廣東標協發布的團標,具有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切合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鮮明特色。
以先進性為引領
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廣東標協的團標,旗幟上亮麗地寫著“先進”兩字。以適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是其另一鮮明特色。
服裝紡織業是廣東的支柱產業之一。配合近年來國家著力推動該產業提質增效活動要求,廣東標協與對該行業有較大影響力的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合作,依靠全國名優企業,發布了一批紡織服飾標準,包括《高品質羽絨制品》《服裝功能性技術要求》《高品質商務男鞋》《高品質學生用紡織品》《高品質防曬服》《鞋靴功能性技術要求》《高端定制女裝》《高品質家居服》《高品質團體服裝定制評價通則》《抗菌紡織品》等,從這些標準名稱也可看出,這些標準的共同特點是推動、促進紡織服飾產品向高品質發展。其先進性的體現,要么是填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空白,要么是技術指標高于或優于國標行標的要求。這些先進技術的來源,大多基于企業的實踐包括專利技術等科研成果,以技術要求的先進性引領行業產業的水平提升。例如;

——發布于2019年8月23日的《高品質羽絨制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絨及制品生產、出口和消費國,占據全球羽絨貿易70%-80%的市場份額。被譽為“羽絨之鄉”的廣東吳川市羽絨產量占全國15%,占世界產量11%。伴隨著羽絨市場需求旺盛,羽絨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上出現以“膠水絨”“粉塵絨”作為羽絨制品填充物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羽絨制品品質提升。所謂“膠水絨”,是在羽絨生產加工過程中,在正常的絨朵上噴上某些化學粘膠劑,或采用特殊加工工藝,將價格低廉的單根絨絲及粉塵粘在或纏繞在絨子上,冒充好絨。所謂“粉塵絨”,則是指羽絨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損傷、斷裂而形成的超短絨絲、羽絲等粉末狀混合物。“膠水絨”和“粉塵絨”的出現,與羽絨標準的缺失有很大關系。業界長期執行的《羽絨服裝》國家標準對羽絨制品品質要求主要基于“含絨量”,即包括絨子和絨絲在羽毛羽絨中的含量百分比,未對“凈絨量”作出明確界定。“膠水絨”和“粉塵絨”鉆了這一空子,濫竽充數,混跡于“絨子”之列,作為“含絨量”檢測成為“合格品”,成為影響羽絨制品品質的一大困擾。有鑒于此,《高品質羽絨制品》團體標準劍鋒直指要害,明確規定羽絨制品“填充物不允許使用‘膠水絨”,并從性能指標要求上堵住“膠水絨”和“粉塵絨”通道。并創新性地規定采用廣東省科研項目《羽絨制品防鉆絨性能方法的優化研究》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羽絨制品防鉆絨性能要求,從國標規定的合格品防鉆絨性能≤50根、一等品≤15根、優等品≤5根統一修訂為≤10根,優于一等品而接近優等品的技術要求。為推動該團標落地執行,廣東標協和吳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于8月29日在吳川市舉辦“2019羽絨產品質量提升高峰論壇暨《高品質羽絨制品》團體標準發布會”,40多家國內知名羽絨制品和高端品牌服裝生產企業現場簽署“執行《高品質羽絨制品》團體標準自律公約”,承諾“先行實施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的廣東省標準化協會團體標準《高品質羽絨制品》,用先進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

——發布于2022年8月29日的《抗菌紡織品》。近年來,紡織品出現了朝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提高的趨勢,具有抗菌功能的紡織品受到追捧。特別是發生新冠疫情以來,人們對抗菌紡織品趨之若鶩。隨著市場熱銷,抗菌紡織品生產加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和完善,產品類型增加,并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但作為產品質量依據的產品標準卻明顯缺失滯后。抗菌紡織品沒有專門的產品國家標準,僅有3個行業標準,其中,2個標準制定于十多年前,技術指標規定已明顯落后。而且這3個標準適用的是針織類產品,作為紡織品主要類型的機織產品未有覆蓋。在此情況下,有的企業各行其是,產品質量指標特別是核心技術要素抗菌率沒有統一規范。為規范抗菌紡織品這一創新產品的健康正常發展,《抗菌紡織品》規范了產品的技術要求。安全方面,明確規定了應用的抗菌物質的溶出性指標:紡織品經洗滌一次后,抑菌圈的寬度D≤4mm。抗菌性能方面,參照相關國家標準通常規定,明確抗菌類別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分布較廣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白色念珠菌。對內衣內褲等特殊產品,創新性增加考核加德納菌(產品明示對加德納菌有抑制作用時)。核心技術指標抗菌率根據目前企業的實際生產技術水平,按照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原則,確定劃分為7個等級,對每個等級的抗菌性能指標洗滌次數和抑菌率做出明確規定。這些指標明顯優于3個行業標準的要求。專家組評審認為,該團標適應市場需要,填補了機織紡織品抗菌性能生產考核標準的空白,技術指標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對促進抗菌紡織品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技術支撐作用。該標準發布后為許多企業所接受執行。日前,英國一家檢測機構Interek天祥集團致郵廣東標協,說看到你們發布的T/GDBX 056—2022《抗菌紡織品》團體標準,因有些客戶要求檢測,請問如何獲得該標準。
廣東標協團標的先進性,除了產品技術指標要求的先進性外,也包括對基于企業成功的實踐經驗包括管理經驗和做法的總結、規范、完善和固化。有不少標準屬于這一類;
——2020年12月22日發布的《百貨零售行業卓越服務規范》。其針對的是網上購物沖擊實體商店,百貨零售商店面臨路在何方的抉擇。改革開放之初創辦全國第一家超市的廣州友誼集團有限公司,在電商購物沖擊面前,繼續以當年“殺開一條血路”的氣概推進改革,以卓越服務提振實體商店競爭力應對競爭和沖擊。該團標總結了廣州友誼集團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出的一系列技術要求,可有效提升實體商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以應對電商競爭和疫情沖擊。該團標發布后,廣州市商界開辦了多期培訓班,就如何實施該標準進行培訓;
——2022年11月7日發布的《高速公路運營成本管控》。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單公里運營成本一路看漲。2021年全國經營性高速公路單公里運營成本為101.26萬元,影響了高速公路的運營效益,而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知名企業中鐵建公路運營有限公司在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已建成運營的高速公路1900多公里,以標準化為手段和抓手,加強對運營成本的管控,近三年其高速公路單公里運營成本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0%,運營效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團標認真總結借鑒中鐵建公路運營有限公司的經驗做法,編制成了獨具特色的高速公路運營成本管控體系,為高速公路運營成本的管控提供新的手段和技術支撐;
——2022年1月20日發布的《廚余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范》。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個體大小與蜜蜂差不多,取食廚余垃圾,繁殖迅速,管理容易,其幼蟲被稱為鳳凰蟲,可作為高蛋白質飼料原料。但這一新技術迄今大多仍停留在小作坊生產階段,雖有不少農戶搭棚養殖,但規模小,且采用原始辦法直接用廚余垃圾投喂,造成產生腐敗臭味并影響回收黑水牤蟲的數量和質量。廣東環保產業龍頭骨干企業之一的深圳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組織技術攻關,在深圳、梅州、汕頭、博羅等地建立基地,建成了日處理能力超200噸的單體工廠,對收集的廚余垃圾進行工廠化大批量處理,加工生產成專門飼養黑水虻的飼料,再投喂黑水虻。經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鑒定,這一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成為農業部全面推廣技術和廣東省推薦技術之一。標準編寫組總結了該企業的成功經驗,并經廣泛征求意見,編制成了《廚余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范》,及時快速地把利用黑水虻處理廚余垃圾的先進技術編制成標準公之于眾,對促進和推動廚余垃圾養殖黑水虻走向工廠化、規模化和產業化起了促進作用。該團標發布后,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新華網、廣東省人民政府網、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都作了報道。

企業主體和媒體的支持響應
廣東標協在堅守團標定位中,緊緊依靠企業,密切聯系媒體,獲得了企業和媒體的支持和響應。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也是標準化工作的主體。廣東標協明確團標定位于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歸根結底要落實到企業。他們提出,團標工作是“團體搭臺,企業唱戲”,著眼點和立足點放在企業上,由企業主導編制,讓企業自愿執行。發布于2020年6月18日的《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控制與處理技術指南》,便是廣東標協與企業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實踐。
為提升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控制處理技術水平,佛山鋁型材產業集群中的偉業、堅美、鳳鋁等13家全國鋁型材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攜手編制《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控制與處理技術指南》。該標準事關重大,各起草單位均派出技術領導和技術骨干參加,組成二十多人的編寫組。針對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控制與處理的環節多、工藝技術復雜的情況,編寫組到各家企業開展調研,要求各家介紹“真經”,并在查閱大量技術資料的基礎上召開研討會開展研討。根據“技術指南”類標準既要技術指導方向科學明確、需考慮的技術要素完整,又要可操作性強實用方便的要求,采用分解法,除了繪制總的工藝流程圖之外,根據鋁型材表面處理流程,分解成10個環節,逐一制定各個環節的工藝流程、處理方法、技術控制點和注意事項等。作為“指南”類文件,該團標注意密切跟蹤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控制與處理技術的創新。專家組評審認為,該團標填補了國家標準的空白,具有先進性、指導性和適用性,技術性強,對提升鋁型材表面處理污水的控制與處理技術具有實用價值和作用。13家起草單位的企業代表都表示,這是一次互相學習共同提升技術水平的實踐,對自己參與、凝聚著集體智慧的這項標準將帶頭實施,表現了很高的應用實施標準的自愿性。
企業在團標編制和應用中發揮了主體作用,密切了廣東標協與企業的關系,調動了企業主導參與團標工作的積極性,使團標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如今,不僅廣東有多家企業特別是名優企業樂于主動找廣東標協合作,還有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浙江、江西、廣西、四川、黑龍江等省市的一些知名大型企業也踴躍主導或參與廣東標協的團標制定、發布工作,廣東標協團標合作的對象越來越多,涉足的領域范圍越來越寬廣,初步彰顯了品牌效應。
媒體在其中發揮了推波助瀾、助力起飛的作用。在媒體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主流媒體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某一具體單位的工作新聞一家媒體報道了,其他各家一般就不重復報道了,但對廣東標協的團體新聞報道卻似例外。6年來,廣東標協每項團標發布一般都有幾十家主流媒體給予報道,最多一項新聞報道媒體達上百家。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學習強國”平臺,已9次報道廣東標協發布團標新聞。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發展網、中國質量新聞網、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中國經濟導報以及廣東的主流媒體包括“廣東學習平臺”、廣東政府網、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廣東科技報和眾多主流網站基本上每次都沒有缺席報道,而且所刊登的新聞稿往往都篇幅較長、版面突出,份量較重。例如,2022年10月31日發布的《南粵古驛道調查規范》團標新聞,南方日報刊發的稿子篇幅1580多字,羊城晚報的羊城派用了一整版作標題封面,廣東科技報刊登了半個版。新聞媒體是社會的公平的風向標。他們的熱情關注,反映了社會的公平評價。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著新一年的來臨,聞萍和廣東標協的同事們正砥礪奮進,續寫著團標故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