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超
如果說翶翔于廣闊無際的天地間是小鳥的幸福,沐浴在早晨的第一縷陽光中是大樹的幸福;那么班主任教師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認為班主任教師的幸福源于對學生的愛,這種愛就像母親愛孩子一樣不圖回報,不計得失,這種愛就像宇宙包容萬物一樣廣博厚重、默默無聞,這種愛就像春風細雨一樣“潤物細無聲”。這種愛是教師的精神食糧,這種愛能讓教師獲得幸福。
十七年前,當我還是父母眼中的小男孩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名高中副班主任了。那時我不懂得怎樣去愛這些“小不點”,我只想著去震懾他們,在他們面前樹立班主任的威信。事實也像我所希望的那樣,課堂上他們各個正襟危坐、目光專注、一絲不茍,為此我心里沾沾自喜了好一陣子。可漸漸的我發現,課外時間學生們見了我老遠就繞道而行,有時我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他們卻“落荒而逃”。我的心里失落極了,想起上大學時老師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對教育事業堅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礎,也是改善教育方法的基礎。”俄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托爾斯泰也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雖然讀過許多書,但卻不愛教育事業,也不熱愛學生,那就算不上一個好老師,更不是一個好班主任。如果一個班主任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班主任。”嚴是愛,但卻不是愛的全部。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必須是建立在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之上,這種責任感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教育之愛。這種愛不同于母愛中的偏私,也不同與友情之愛的單純。班主任的這種愛是立足于對社會主義祖國前途的關心,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期望。班主任的這種愛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的一種關心、理解和期望。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著他們的心,它是人世間最真誠、最高尚最寶貴的情感之一,他是打開學生與老師之間心靈的鑰匙。
經過認真的反思和學習,我開始慢慢地靠近他們,和他們談心交流。課堂上也不再板著臉孔,而是常常給他們講一講笑話,聊一聊故事,主動地耐心地給學習困難的同學“開個小灶”。經過不懈的努力,班里的同學和我越走越近,有些還把我當成“知心大哥哥”。那時,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子常常下午打瞌睡,中午的作業也常常不能完成。通過了解我才知道,原來他家里姊妹們多,她是老大,父親在外賺錢養家,母親一個人帶4個孩子,沒時間管她。她家到學校相距六七里,一個15歲而且又十分瘦弱矮小的孩子,一天步行來回四趟,她怎么不累?中午又怎么有時間來寫作業呢?為了幫助她,我和她媽媽商量中午讓她到我家吃飯,我還抽出時間幫她補習功課,漸漸地她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每當看見她眉宇間飛揚的喜悅與自信,我的心頭就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過了兩年,,學校讓我擔任正班主任,我終于也有了自己“國”。在這個“小國度”里,我可以自由探灑我的智慧,“肆無忌憚”地實現我的小理想。那時全國上下都在學習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和魏書生老師的“把班級還給學生”。我一邊努力地學習,一邊把這些理論運用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在班里我選擇了五個值日班長,讓他們輪流值日,然后我又給班里幾個平時表現不積極的同學選擇了適合他們的崗位,以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在平時的管理中我注意在班里樹立正面典型,營造正確的與論導向,召開各種各樣的主題班會。我逐漸地認識到:教書只是起點,育人才是目的。抱著這樣的信念,我在實踐中改變著自己,在學習中提升著自己。我把斥責變成理解,把批評變成鼓勵,把懲罰變成寬容。過了一個學期,學生大多和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親近我,尊敬我,同樣以愛回報我。春天來了,他們把香噴噴的花養在我的辦公桌上;夏天來了,他們把驅蚊香點在講臺下;秋天來了,他們把成熟的瓜果送到我的宿舍……每當這些時候,我的心暖暖的,我覺得我的血液里泛濫著一種熱情,這種熱情讓我無怨無悔的工作著,忙碌著,幸福著……
那時,我們外出培訓的機會很多,每次臨走時,我就把班級托付給年級主任代管,當我風塵仆仆滿載而歸時,就火急火燎的去詢問班級情況,年級主任常常豎起大拇指說 : “你走和沒走一個樣,放心吧。你幾天不來也沒事。 ”我心里很安慰。還有一次,學校舉行集體勞動,我那天剛好請假幫母親看病。下午回來時,勞動委員和班長把勞動任務按小組分得緊緊有條,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速度完成任務,引起了全校老師的嘖嘖稱贊。我的愛開花結果了,我的心涌起層層幸福的漣漪······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用愛教書,以德樹人。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 ,我將時刻努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