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樂樂
夏邑縣王飛家庭農場農民田間學校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劉店集鄉徐馬莊村,由80后農民王飛于2012年創辦。學校環境優美,干凈整潔、設施設備齊全,現有室內教學活動室130平方米,現代化高標準教室270平方米,配有現代教學設備,建設有現代高效農業果蔬大棚18座占地50余畝,現場教學宣傳欄等教學設施齊全。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2名,其中高級農藝師2名、中級農藝師3名、鄉土技術人才5名。
農民田間學校自創辦以來,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農民現場實訓教學活動,先后開展農業科學技術現場講座培訓實訓活動600余場次,接待省內外的高素質農民學員每年達2萬人次;開展農村高素質農民電商技能培訓班4期,200余名農村高素質農民人才參加培訓后開辦網店創業,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服務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被評為河南省農民教育培訓創業孵化基地,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許昌學院等大學把農場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定點基地。
錯峰種植經營模式
王飛家庭農場農民田間學校依托夏邑縣王飛家庭農場,在夏邑縣農廣校的幫助下開展建設。農場占地300余畝,主要種植優質果樹、瓜菜等,農場科學搭配品種,控制瓜果蔬菜的規模和成熟的時間節點,錯開上市時間,合理安排用工,做到了農場四季飄香,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花景和水果,紅火的場面從每年的2月份一直持續到年底,實現了經營效益的最大化。從而理出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經營思路,探索出了一條“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錢賺”的經營模式。
王飛通過參加春季河南省農廣校中專班、外出考察和農廣校老師的跟蹤服務,不斷更新理念、掌握新技術,他認為,農場發展要堅持綠色種植理念,在果樹苗棚內采用蔬菜、果樹間套作,實現立體種植,解決了果樹苗期無收益的難題;在蔬菜大棚內采用適度的輪作、輪休模式,既解決了蔬菜的連作障礙,又實現了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精選桃、杏、梨、葡萄、火龍果、西梅和獼猴桃等7大類14個品種,采用嫁接等栽培技術,實施節水增溫管理,實現了生態、綠色、環保發展,保障了優質優產。
拓寬渠道打開市場
另一方面,王飛家庭農場開展多方協作,把握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心理,通過與微商代理人協作,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解決了產品銷路,發展現代營銷。通過與滴滴、京東等電商平臺及快遞公司合作,既減少了運輸時間、保持了水果的品質,又降低了產品運輸成本;與周邊農戶的協作,既穩定了貨源,擴大了產品銷量和市場影響力,又帶動了周邊農戶,實現了共同增收致富。
如今王飛家庭農場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文化,結合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文旅觀光、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家庭親子活動、社會團建活動等服務為一體的農業文化產業綜合示范基地,實現了三產業融合,農場每年純收入百萬元以上。農場與農場經理王飛先后7次被中央電視臺專題報道。農場先后被評為“河南省示范性家庭農場”“全國典型家庭農場”“河南省現代農業科普園”“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訓創業孵化基地”“河南省優秀農民田間學?!钡?。通過建立農民田間學校,王飛將自己的經驗與技術傳授給了更多的農廣校學員,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創新脫貧“四加”模式
近幾年,王飛家庭農場創新帶貧“四加”模式,即“脫貧技能培訓+勞動用工+土地租賃+N”,優先流轉貧困戶的土地,租賃土地104畝,土地租金每畝1200元,直接帶動貧困戶增收12萬余元;在技能培訓上,王飛通過農場農民田間學校,對貧困戶免費培訓指導,幫他們規劃、管理和銷售,對有技術無資金的貧困戶,幫助協調貸款;對沒項目的貧困戶,免費提供項目、技術及銷售支持,對沒能力創業、風險承擔能力弱的貧困戶,安排其到農場打工,定期領工資,目前雇傭貧困戶工人16人,每人每月工資2000余元,不用外出就能實現勞動務工脫貧。目前,農民田間學校免費給貧困戶提供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已有40余期,周邊260余戶貧困戶種植大棚蔬菜和露地果蔬創業脫貧致富,每畝年增收1萬余元;帶動具有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6家,示范引領農戶種植無公害果蔬數萬畝。
由于農場成效顯著,農場主王飛也被破格評定為高級農藝師,當選全國共享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中組部農業農村部創業講師、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商丘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并作為全國14名典型農民代表之一受邀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以農業發展帶動文旅服務、科普教育等產業發展,永遠跟黨走,為鄉村振興增光添彩。”王飛說。
(作者單位:中央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