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 劉暢 黃韻雪
為有效破解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交易環節多、成本高,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湖北省農廣校以高素質農民農村電商直播專題培訓為切入點,創新思路、積極作為,打破“農民培訓重視生產技術,忽視營銷理念”的慣性思維,大膽破冰加強農產品營銷人才培養。為農產品提高銷量增加了新渠道,為農民增加收入開辟了新路子,為解決農產品結構性過剩問題打開了新視野,引導年輕人關注三農領域,讓手機成為新農具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超前謀劃,合力開創電商培訓新局面。湖北省農村電商直播培訓工作啟動于2020年,在全國屬于首創。三年來,全省農廣系統共舉辦電商專題培訓班71期,培養人才4192人,舉辦含電商課程的其他類型培訓班300余期,惠及1萬余人,培育出田園春葉姐、孝感雄飛、農二嫂利川山藥、湖北香味甄選等三農頭部IP。其中,田園春葉姐曾在抖音全國牛肉類目榜單排位第二,累計銷售額近千萬元,麻城帶貨團“湖北香味甄選”土雞蛋單月銷售20萬單,成為抖音全國爆款榜單第3名。2023年2月,湖北省農廣校從各地培訓學員中遴選400人,舉辦4期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電商專題培訓班,按照分級分層培訓要求,依托武漢市優質師資資源和省級部門組織優勢,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培訓需求,給予拔高提升的培訓機會,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
(二)持續跟進,改短期培訓為長期培育。開展訓后跟蹤服務。從去年開始,利用農廣田園、荊楚智農等平臺,對參訓學員進行線上回訪,篩選出從事農村電商意愿強、效果好的優秀學員,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庫。聘請專業電商運營服務團隊,開展線上集中答疑和實地回訪指導,包括線上集中答疑4場,服務學員1007人次,赴恩施市、谷城縣、房縣、蘄春縣、團風縣、鐘祥市、隨縣實地回訪582人,旨在圍繞粉絲量、視頻播放量、直播帶貨能力等指標,打造農村網紅IP,樹立優秀學員典型。打造運營服務團隊,遴選優秀教師、成功學員、直播平臺從業人員等成立農村電商直播運營服務團,為學員拍攝短視頻、直播帶貨提供運營服務。
(三)強化組織,發揮雁陣矩陣效應。在全省范圍內遴選優秀教師、成功學員、直播平臺從業人員成立農村電商直播運營服務團,挖掘出哈國虎、梅莉莉、張麗然、李文龍等優秀三農電商直播講師。結合培訓實際,針對不同類型學員開發《湖北省農村電商教學全流程操作手冊》課程體系,不斷探索農村電商直播培訓新模式。創辦“荊楚農廣”官方抖音賬號,聯合頭部三農賬號組建矩陣賬號,不斷擴大全省三農工作影響力。分別在建始縣、麻城市、英山縣等地培育“農業數字兵”人才,組建“三農直播帶貨團”機構,帶領廣大學員在當地開展農文旅電商和數字經濟服務等。
二、存在問題
(一)整體規劃及部門聯動不足。缺乏系統性、長期性規劃研究。對直播帶貨風口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新趨勢沒有預判和長期規劃,對農村電商直播人才培養缺乏遠景目標和實施計劃,導致在課程設置、師資選拔、教學方法、生源遴選、服務配套等工作方面沒有明確方向,追風口式的培養方式使得培訓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全局性、統籌化人才培養意識。各地方政府雖然重視電商直播這一新領域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地區更加關注電商基礎設施建設,而忽視人才的培養,導致新建的電商基地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各部門如商務、人社、團委、婦聯等各自開展電子商務培訓,沒有形成合力,同質化、重復化培訓還導致基層組織招生負擔加重。這些問題導致培訓成果轉化效率不高,不利于人才培養的持續性發展。
(二)缺少實操平臺及變現渠道。缺少實操平臺影響培訓效果。電商直播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應用技術課程,實操課時應至少達到總學時7成以上,相較于其他課程不同,電商直播實操課程需要在線上進行,但參訓學員往往使用自己的新賬號導致無法開通直播,即使能夠開通直播也沒有貨物可賣,實操課程無法順利開展。缺少變現渠道不利于培訓可持續發展。在1份針對電商學員的需求問卷和回訪調研結果顯示:69%學員參加電商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收入”,43%學員參加培訓后“變現困難”,培訓需求沒有滿足使得學員參訓積極性下降,培訓成果轉化效益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缺少長期穩定的變現渠道:以電商主播為代表的學員掌握了帶貨技巧,但是因為名氣還未打響,沒有能力尋找優質貨源,即使找到了貨源也無法爭取合適的價格,出現了無貨可帶的困境;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代表的學員有自己的貨源,但是受困于繁重的生產工作,沒有精力進行直播帶貨活動,貨物銷售仍舊依賴于傳統路徑。
(三)培訓理念需要適時更新。同質化培訓導致學員抱團困難。直播帶貨活動依賴于團隊作戰,一個高效的直播帶貨團隊應包括主播、副播、場控、運營、中控共5個崗位,而目前的電商培訓只關注于主播的培養,缺乏“多層次、多兵種”人才培養意識,出現了主播過剩,而后臺人員稀缺的現象,組建不了直播團隊使得帶貨活動難以為繼。缺乏組織集中活動無法形成合力。雖然在全省各地相繼成立了直播帶貨團,部分地區組建了電商聯盟或者協會,但是缺少必要的集中活動,無法將這些學員組織動員起來,僅依靠頭部達人自發組織,難以形成全面的示范帶動效應。缺乏組織競賽類活動也使得農村電商培訓難以形成影響力。
三、幾點建議
農村電商培訓工作,是推進國務院有關數字中國建設方針的有效抓手,也是落實省政府2023年發布《湖北省數字經濟促進辦法》精神的重要舉措,更是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打造農產品本土品牌,帶動農民增收的基礎保證。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及優化工作機制。一是成立農村電商發展領導小組,聯合各部門、單位職能,圍繞生產、流通、消費、人才等環節,制定3年或5年實施計劃,明確中心目標和主體責任,確保全省農村電商發展穩步發展。二是將人才培養工作與產業發展對接,聯合商務、教育、人社等部門,瞄準農村電商市場發展需求,讓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工作服務于三農中心工作大局。三是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返鄉創業孵化園、基層農技推廣站等體系資源作用,撥付專項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將它們作為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基層站點,為農村電商人才提供學習、交流、干事的場所。
(二)打造線上實訓平臺和農產品展覽館。一是加強拍攝優質短視頻,通過“強內容、強背書”的賬號運營思路,制作數量多、內容優、專業強、傳播廣的短視頻作品,充分發揮矩陣賬號的規模杠桿效應,擴大全省三農工作影響力。同時,矩陣賬號可以作為電商培訓的線上實訓平臺,學員通過矩陣賬號進行直播實踐,更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二是對接線下農博會、農展館建立線上展示平臺,將“永不落幕”的線上農展館作為直播帶貨產品庫,讓學員在結束培訓后有貨可賣,以全職或兼職的方式增加收入,將培訓知識轉化為經濟效益。三是聯系農業企業、物流企業搭建農產品產業鏈,建立農產品線上銷售官方渠道,促進本省農產品品牌打造以及銷量提升。
(三)創新理念,緊跟市場需求開展培訓。一是細分培訓對象,分別開設主播、場控、中控、供應鏈等專題培訓,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提供學習機會。二是組織各類直播助農活動,采取“培養一批、外聘一批、合作一批”的方式開展助農直播帶貨活動,既為各地三農直播帶貨團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臺,帶來變現增收的機遇,又能緩解地方農產品銷售壓力,還能滿足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生態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三是開展電商主播大賽、優質短視頻征選大賽、直播帶貨節等競賽活動,探索“培訓+大賽”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競賽的方式檢驗培訓效果,樹立典型模范,擴大培訓知名度,挖掘各類農村電商人才,激勵學員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