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飛,張囝囡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近年來,河南省根據自身優勢,積極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分析2 個案例,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12 月23—24 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中之重是產業振興。產業要振興,產業融合是核心”[1]。近年來,河南省在三產融合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的經驗,但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各產業之間融合程度較低、產業多元化融資機制不完善。產業融合存在要素瓶頸約束,特色食品專業產業園區擴張受土地限制,缺少人才。產業融合主體帶動能力較弱,品牌效應不足。產業融合存在政策體制障礙、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不明確、創業政策有待落實、相關基礎設施薄弱、物流體系有待整合等問題。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在農村三產融合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經驗,促進了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
一是增加農民收入。隨著河南省各個地方積極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應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據河南省統計局《2022 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 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 000 余元,增長了6.6%,2022 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4 000 余元,增長了5.3%[2]。從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費支出來看,2022 年都有所增長,這就表明農民收入有所提升。
二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河南省各地區利用現代科技為農業生產賦能。推進“三鏈同構”,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與升級。同時,不斷開展企業升級、延鏈增值等一系列行動,使傳統農產品加工業朝著高端化、綠色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2021 年,河南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營業收入達1.21 萬億元,尤其是漯河糧食產業,該地區已構筑了“三鏈同構、農食融合”的發展模式。可見河南省在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三是農村新業態快速發展。近年來,河南省出現了智慧農業、創意農業。如周口市商水縣,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使得人們不用在現場就能全方位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態。中牟縣的河南省農業高科技園,園區中辣椒、番茄和茄子3 種果實能夠長在1 棵茄子樹上,這在整個中國都是非常罕見的,這也表明河南省農村新業態在快速發展。
3.1.1 靈寶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
靈寶市有“黃金之城”“蘋果之鄉”之美稱。其中,靈寶約6 萬hm2用于種植蘋果,年產量為14 億kg,產業集群總產值200 多億元,先后榮獲“中華名果”“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稱號,品牌價值180 多億元,居全國市、縣級第1 名。靈寶市因蘋果產業的高速發展,先后被國家確定為出口蘋果及果汁質量安全示范區、優質蘋果商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蘋果生產示范基地和優勢蘋果產業帶。
3.1.2 靈寶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做法及成效
靈寶市以蘋果標準化、現代化、規模化發展為重點,以拓展第二、第三產業為突破口,發展“蘋果+”產業,促進農民多渠道增收,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一是抓三鏈同構,促產業融合。靈寶市突出蘋果產業主導,堅持全產業鏈謀劃,圍繞“一核、一鎮、兩區八園”,實施“十大工程體系”。園區積極引進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銷售平臺,建成現代化蘋果貯藏庫。靈寶市推進金融保障服務,構建市、鄉、村三級金融服務體系,以蘋果種植為中心,結合貯藏、銷售、物流等環節創新開發了蘋果貸、惠農貸等金融產品。靈寶市堅持三產融合發展,創建蘋果小鎮、研學實踐基地,連年舉辦蘋果推薦會,吸引外來游客休閑、度假,使得很多地方都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將農業生產與休閑結合,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二是抓科技賦能,促提檔升級。靈寶市積極搭建技術創新平臺、高科技技術示范基地,健全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園區推廣水肥一體等技術,引進推廣新品種45 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80%以上。園區運用新科技,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利用大數據延伸蘋果全產業鏈,推動數字農業發展。
三是抓綠色生產,促質量提升。產業園堅持綠色生產,保證綠色化、安全化、標準化生產農作物。堅持農作物生產全程可追溯,減少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堅持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積極推動生態循環農業,形成了“果—菌—肥—果”“果—電—肥—果”生態模式,大力推動綠色生產,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
3.2.1 陳莊現代農業示范園發展現狀
示范園始建于2018 年,為陳莊村村集體經濟,園區多種植綠色、時令及反季節蔬菜。在通許縣陳莊村現代農業示范園中有種植五彩水果小番茄的大棚,在示范園中還有125 座類似大棚。
除種植番茄外,還種植豆角、黃瓜、芹菜、包菜、甘藍等蔬果。他們不只是扮演著這一種角色,而且還扮演著另外一種角色,即河南省開封市麗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麗星食品”)酸辣粉料包原料供應基地。采用“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雙綁機制,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在“中國酸辣粉之都”通許縣越走越穩。
3.2.2 陳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做法及成效
一是產量占比較高。通許縣酸辣粉不僅產量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其酸辣粉設備制造水平也位于全國前列,其中在國內市場占比較高(超過80%)的是粉條、粉絲生產設備。通許縣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超過10 家,來自通許縣的酸辣粉能占到全國市場的60%,通許縣酸辣粉產能已占據全國的1/2 以上。
二是逐步完善深加工產業鏈條。完善深加工產業鏈條的前提之一是通許縣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到達開封和航空港區只需30 min,商登高速3 條高速路交互,隨著大廣高速通許北站的修建,高速下站口將從3 個增加為4 個,使得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同時,郵政、順豐、德邦等快遞可以到達河南省鄉村地區的每個角落,形成了對河南省鄉村地區的全覆蓋[3]。以方便的交通為基礎,通許縣酸辣粉企業、預制菜相關企業與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形成穩定合作關系,通過大量收購農產品初級加工產品,形成了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進一步帶動農戶收入增加。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酸辣粉、預制菜企業通過食品包裝、物流運輸、倉儲保鮮、產品營銷等一系列環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延伸深加工產業鏈條。
三是擴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供應鏈。根據市場需求,依托麗星食品公司自身優勢,在建設總規劃面積1.8 km2食品加工產業園內,將再投資安裝30 條面制品生產線、20 條方便粉絲生產線,與園區內配套產業形成供應鏈,實現年銷售額300 億元、利稅60 億元的預期目標。原材料方面,一提到“小糧倉”,就會想到通許縣,該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充足,薯類作為原材料,用途廣泛。通許縣的紅薯種植歷史悠久,已經延續200 多年,每到紅薯豐收季節,人們開始打粉芡、做粉條,其紅薯文化極其濃厚[4]。
通許縣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原材料、產能的優勢,結合電商和直播運營方式,打造集“現代農業、加工中心、中央廚房、電子商務、消費體驗”于一體的酸辣粉產業新模式,力爭到“十四五”規劃結束打造成為百億級產業集群,讓“中國酸辣粉之都”享譽全國。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4 000 多家,其中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102 家,居全國第2 位。重點龍頭企業優勢突出,新型企業成長迅速,專業化企業發展強勁,產業集聚加快,但近年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農產品生產、貯藏、銷售、物流各環節之間融合程度較低。農產品單一,附加值低。
二是利益聯結緊密性不夠。在農民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以股份制的合作方式占比較低。
三是休閑農業發展潛力挖掘不充分。項目開發存在效率低、水平低的問題,難以深入開發項目。
一是園區擴張受限。農村休閑觀光娛樂場所等用地,必須按照建設用地進行管理,使得有關項目管理成本太高,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成本較大,難以正常實施,影響河南省三產融合的發展[5]。
二是人才短缺。現階段,河南省農村人口情況不樂觀,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青壯年勞動力在農村人口中占比較少,在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需要人才的支撐,尤其是缺乏高素質人才。
從目前河南省實際情況看,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少,還沒有做強做大,難以發揮帶頭作用,部分新型經營主體結構單一,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都是“有名無實”,只是掛牌經營,融合能力差。部分龍頭企業只是通過向農戶支付租金,并沒有建立緊密的聯系,帶動能力差。
一是水利設施、農村路網有待改善。河南省一些村莊農業水利設施不完善,水資源得不到保障,農作物無法得到有效灌溉。雖然村與村之間的公路已經全部暢通,但是村內的道路硬化率較低,無法滿足農產品運輸需求,農產品運輸受到阻礙。
二是農村景區公共設施有待完善。河南省一些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景點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管理不規范,存在停車引導不明確、停車亂收費、衛生間數量不夠等現象。住宿、餐飲管理不規范,抑制了消費需求。同時環保設施不完善,污染農村生態環境[6]。
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根據河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實際發展狀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7]。
避免糧食種植業過于單一,生產市場短缺優質的農產品。要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家禽養殖規模。引導畜禽糞便加工后還田,實現農業內部融合。完善酸辣粉產業鏈,補齊淀粉加工短板。加快配套淀粉加工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不因污染物排放總量問題影響新項目落地。
對于河南耕地不足的問題應做好規劃,優先保障農業用地需求。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營造“雙創”政策環境,鼓勵企業家和各類人才回到農村、投身于農村,培養復合型人才。將現代科技應用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特色果蔬生產等領域。建立酸辣粉食品專業產業園區,做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園區土地指標供給,引導現有酸辣粉企業、新辦酸辣粉企業[8]。
河南省人多地少問題比較突出,青年勞動力不足,為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將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使其成為三產融合的重要推動力。推進酸辣粉產業品牌建設,支持通許縣創建酸辣粉產業公共品牌,加強商標品牌法律法規宣傳、引導、培訓[9]。
要想富,先修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提高村內道路硬化率,加大危橋改造力度。以綠色發展為主要方向,加快建設農村農產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加強休閑農業集聚區周邊環境治理,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扶持優質項目,提高酸辣粉產業原材料品質,降低原料倉儲成本。引進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提升物流業層級水平,創建冷鏈物流體系,降低原料倉儲成本[10]。
文章通過分析河南省2 個典型案例,發現河南省存在產業融合程度較低,融合受要素瓶頸約束,存在人才短缺、產業融合主體帶動能力較弱、政策不完善等問題,并針對性提出種養業循環發展模式、加強農業農村建設用地保障等一系列建議,希望能夠為河南省三產融合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