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王麗娜,彭昌容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傳統村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呈現著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都是獨一無二的。自2012 年國家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來,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先后公布了5 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2 年9 月國家明確將“古村落”改名為“傳統村落”,強調其崇高的社會價值和文明價值。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傳統村落產業發展問題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因此,應依照科學發展觀和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規律來指導鄉村產業發展,逐步管理和協調鄉村產業發展,同時結合當地村落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研究,促進產業發展,拓寬村民創收路徑,實現共同富裕[1]。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旺則鄉村旺,產業發展是村民創收的前提條件。為了實現增產、創收、創造價值和提高效率等多層次目標,鄉村產業應與城市產業同時發展,但是又不同于城市產業的發展,應走出一條獨特的產業發展道路。村落產業植根于當地區域,隨著產業鏈功能的延伸,傳統村落產業不僅包括種植業,還包括養殖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特色產業。例如,許多傳統村落地區和偏遠鄉村不具備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必要條件,但其可以發展符合當地條件的特色種植業或養殖業。傳統村落產業發展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純農業村落和相對偏遠的村落產業發展和村民創收仍然是難點。文章針對村民創收和傳統村落產業發展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措施。
井陘縣傳統村落分布較為集中,據2019 年6 月21 日相關統計,井陘縣13 個傳統村落上榜第5 批中國古村落名錄,加上第1 批7 個和第4 批24 個,井陘縣共有44 個傳統村落列入了國家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井陘縣傳統村落的發展應在大生態基礎上,圍繞當地居民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傳統村落相關政策,以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為目標,合理選擇適合當地傳統村落發展的相關產業,這是井陘縣傳統村落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村民創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從傳統村落產業與村民創收的內在關系來看,村落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就業機會相對增多,工資收入逐漸增加,村民有更多的機會增加經營性收入;優秀的產業會提升鄉村資源的價值,增加村民從中獲得財富收入的機會;特色產業的繁榮發展會給項目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村民也會轉變就業觀念。因此,高質量的傳統村落產業是村民創收的有效路徑。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全面綜合發展必須密切關注“整合”“集約”和“資本”3 個方面,增強當地特色產業的優勢,為發展傳統村落產業和村民創收注入動力。井陘縣傳統村落的產業鏈應從養殖業、種植業逐漸拓展延伸到旅游業等產業,走“鄉村+旅游”模式,為發展傳統村落產業和村民創收注入活力。融合傳統村落旅游產業和農業是井陘縣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鞏固鄉村產業振興基礎的有效措施,圍繞特色產業和主力產業同時發展,能夠為傳統村落發展和村民創收提供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全面綜合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綠色生態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是村民創收致富的有力抓手。井陘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曾是全國最大的鈣鎂產業聚集區,有全國最大的煤炭二級交易市場,因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村民收入無法得到保障。近年來,井陘縣摒棄傳統粗放發展模式,加強當地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好路子。2020 年井陘縣獲得第4 批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下一步還將加大“治”的力度,擦亮綠水青山底色,增添生態產業亮色,探索縣域綠色發展的“井陘樣板”。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綠色、全面發展,當地的產業發展也走上了科學化道路,能夠長期穩定發展,避免因生態破壞而被強制取締。同時村民的收益也得到保障,可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相應收入,且不會面臨突發失業而導致收入不穩定情況。無聲的鄉愁也吸引著以往“走出去”發展的村民回到家鄉創業,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吸引了一些外地人員來此發展。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為鄉村振興帶來活力。為了促進村民就業,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落實和尊重村民的核心地位,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加強扶持和相關技術指導,加快培養年輕農場主、產業專業管理人員、專家等群體,為促進農業、旅游等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輸送高素質人才,提高鄉村發展活力。實行廣納人才戰略,吸引市民到鄉村發展,聚集人才并鼓勵外出村民返鄉發展,增強村民的自信心。進一步完善人才下鄉的相關政策機制,致力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匯聚及儲備各方面人才,促進鄉村全面發展,為傳統村落發展和村民創收提供支撐。
首先,井陘縣傳統村落中大多數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且與外界聯系、接觸較少,80%以上的村民不會講普通話,村民中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人較多。當地村民產業品牌意識較弱,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較低,在產業發展中參與率較低,導致村落發展動力不足,難以達到理想成果與實現村落發展目標。其次,井陘縣部分本土鄉村中小型企業經營者,由于知識、見識不全面,對企業經營中的品牌效應不了解,品牌意識淡薄,在產業管理和生產方面的學習不系統,在經營發展中思考不全面,無法意識到品牌建設對鄉村產業發展的積極意義,不利于品牌建設及長期發展。例如井陘縣洛陽村蘋果產量高,但包裝采用普通紙箱裝置,沒有建立品牌和良好的宣傳,導致價格低迷和銷售困難等問題。此外,影響村民參與當地產業發展的因素較多,如政府政策、村民個人經濟狀況、村民收入預期、村民態度以及村民文化認可度等[2]。
在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品牌效應產生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當前,在產業或企業的發展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產業品牌效應好,不僅能帶來利益,還能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但井陘縣傳統村落產品消費市場狹窄,并且缺乏相關的營銷措施,限制了傳統村落產業發展。雖然目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井陘縣農業產業發展,但是仍然有許多地區沒有建立產業品牌,導致產業建設管理分散[3]。井陘縣傳統村落消費市場較小,消費人群單一,加之傳統村落居民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不全面,對相關產業的品牌宣傳意識較弱,無法解決如何打開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市場等問題,導致不能為消費者推廣合適的產品,經濟效益低,僅依靠摸索發展產業很難獲得有效成果。
在城鎮化和工業化日益加劇的過程中,“空心化”成為井陘縣傳統村落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首先,大多數年輕人為了謀生外出工作,把子女和長輩留在家里,或全家遷去城鎮生活居住,導致傳統村落勞動力、人才流失嚴重,并且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其次,村莊中現有的人群大多為婦女和老年人,其不僅要耕種土地,還要操持家務,沒有足夠時間發展產業。因此,井陘縣傳統村落勞動力的流失直接導致鄉村人口短缺,進而導致傳統作物產量下降。再次,由于人才外流而導致產業創新能力較低以及產業項目人員不足,傳統村落旅游業處于起步階段,民俗館、農家樂、民俗等項目仍然空缺,當地特色產業難以發展,或者已有產業發展能力不足,消費市場比較狹窄,難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村民收益無法得到保障。以上各種因素影響,致使傳統村落居民的創新和創業水平較低,各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對于傳統村落來說,旅游業發展每年可以為村民增加較多收入,能夠解決當地居民就業問題,但是井陘縣部分地區由于交通條件、規劃等方面因素,大多旅游產業只是曇花一現,發展停滯不前。井陘縣傳統村落大多數旅游項目沒有得到適度開發,缺乏健全的發展體系和投資規劃,存在盲目投資問題,一些已建成的村落旅游景點和項目沒有考慮功能區、道路建設和普通開發區,大多旅游項目沒有特殊定義和特色,較為單一,處于自發狀態。如已經開發的當泉村、于家石頭村,村中建筑都以石頭組成,不論是建筑外觀還是村中設施都沒有其他特色。此外,傳統村落旅游發展大部分地區缺乏資源,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影響下,傳統村落“空心化”較嚴重,這一現狀導致村落沒有發展活力,無法更深一步打造旅游業。
帶動傳統村落原居民樹立信心,激發村民對家鄉的熱愛和保護意識,利用傳統村落的內生動力促進產業發展,這是發展傳統村落的重中之重。以井陘縣獨特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發展旅游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加強宣傳活動,提高村落知名度,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政府提高相應資金支持,加大對相關人員的產業知識培訓力度,提高其服務水平和專業素養。2021 年井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帶頭,聯合相關部門針對“花紅果綠”“金鋼鐵骨”“康養文旅”產業出臺了專項培訓方案,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了8 家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在培訓村民產業知識的同時,整體規劃村落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景觀,通過旅游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提高村民經濟收益,不僅使村民保持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又能積極參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在激發村民責任感的同時幫助村民增加收入,這一舉措也有助于發展農村文化產業。
首先,按照市場發展規律,根據市場消費趨勢定位品牌,優先推廣并優化現有品牌,培育消費主體。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推動鄉村產業集聚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井陘縣南王莊鄉割髭嶺村,當地農戶制作傳統手工紅薯粉條和深加工產品,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加強企業管理者和相關技術人員的系統學習和相關培訓,增強其宣傳和發展意識,提升產業品牌效應。再次,利用新媒體營銷方式,如直播和短視頻,營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品牌[4],不僅可以宣傳當地傳統村落,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發展,還可以打開消費市場,增加經濟收入。
人才是井陘縣傳統村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井陘縣傳統村落可以通過與大學合作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來吸引人才,如建立村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基地和鄉村產業實踐基地,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向外界傳播相關信息,吸引外出人才回村發展,通過將村、學校、企業相結合,有效解決人才短缺、“空心化”、缺乏專業規劃等問題,為村落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條件。其次,井陘縣相關政府部門要為村民提供現代農業技術和資金支持,并針對村中婦女進行合適的產業知識培訓,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合理開發農業產業和其他產業,促進產業發展和帶動村民創收。再次,創新商業模式,以資源開發為起點,以品牌建設為核心,推動農村企業走向市場,吸引有影響力、有能力的企業或個人參與農村建設,減輕農村集體負擔,增加農村居民就業渠道和收入[5]。
首先,井陘縣傳統村落可以利用其地理優勢,通過修繕周邊道路,方便游客前來游覽、購物和消費。村落之間可以共同制定旅游計劃,包括民宿、周邊游和特色飲食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消費,改變以往傳統的經營方式。其次,井陘縣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資金支持力度,引導其學習旅游投資發展相關知識,培訓相關經營者,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根據各村特色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如南橫口村有豐富的陶瓷文化資源,有“陶瓷水鎮”美稱,因此南橫口村可在產業發展中加入古陶瓷元素,圍繞陶瓷文化大力發展旅游業,避免出現千村一面現象。再次,村民收入與旅游產品創新密切相關,為了促進傳統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應提高村民的品牌建設意識,引導村民學習相關知識進而參與合作經營,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文章基于傳統村莊保護和村民創收角度,深入分析井陘縣部分村落產業發展現狀及阻礙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其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相關措施,創造傳統村落新價值,拓寬傳統村落村民創收路徑,為傳統村落發展帶來新活力,實現傳統村落全面發展和村民創收目標。研究井陘縣傳統村落產業發展措施對類似的傳統村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鄉村產業發展方式仍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