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艷
(中共吐魯番市委黨校,新疆 吐魯番 838000)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2022 年吐魯番市委提出“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戰略,著力推進特色農業不斷發展壯大,使鄉村面貌發生顯著改變,充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如何讓距離中心城市較遠、自然條件較差的偏遠鄉鎮農民致富增收,是目前亟須解決的難題。
吐魯番屬于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荒漠化和潛在沙漠化面積大,不適宜甚至完全不能進行傳統農業生產。距離城市較遠的偏遠鄉村,農民往往面臨兩難選擇,若進城打工,在遠離家庭、無法顧及現有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必須承受在城市生活的壓力;若固守農村,土地收入與其預期和鄉村建設目標又有明顯差距。
大自然任何環境都有其獨特的生態系統,在荒漠生態系統中,孕育著傳統名貴中藥材——肉蓯蓉,俗稱大蕓,被稱為“沙漠人參”,早在秦漢時期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食用和藥用歷史已有2 000 多年,這為促進吐魯番偏遠農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自然資源條件。2020 年國家衛健委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荒漠肉蓯蓉(寄生于梭梭根上)列為藥食同源試點,為肉蓯蓉這一傳統的滋補圣品在醫藥、食品等生產中的合法使用提供了法規依據。2021 年自治區出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意見》,提出推進肉蓯蓉道地藥材的規模化和規范化種植,為發展肉蓯蓉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1]。
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凸顯,人民群眾的養生保健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養生保健品市場空前繁榮。經現代科學研究,肉蓯蓉作為傳統中藥材,含有上百種活性成分,具有保護神經、改善和提高免疫、抗衰老、抗疲勞、保肝護肝、潤腸通便等功能。野生肉蓯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收入《國際野生植物保護名錄》,人工種植肉蓯蓉市場迅速擴大,2021 年已達到112.9 億元,且后續增長趨勢明顯[2]。
吐魯番自2004 年開始人工種植荒漠肉蓯蓉,目前面積已達1.03 萬hm2左右,因其具有營養物質豐富,品質佳,口感好,更適用日常食用等優勢和特點,市場認可度較好,深受消費者青睞,經過多年的種植和市場培育,吐魯番肉蓯蓉產業已經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經濟效益。肉蓯蓉鮮食價格在15~25 元/kg,干貨價格70~100 元/kg,收益可達120 000 元/hm2,而種植成本僅12 000~19 500 元/hm2,種植效益好。肉蓯蓉種植采用種子接種技術,吐魯番氣候干燥少雨、溫差大等特點非常適宜肉蓯蓉種子培育,成熟度好,籽粒飽滿,發芽率遠高于其他產區,培育技術易于掌握。肉蓯蓉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人工成本低,其種植和采收期能夠與其他作物錯峰,可實現利用農民相對農閑時間增加收益的目的。肉蓯蓉初加工技術容易掌握,設備成本不高,農民可以進行家庭作坊式操作。
2)社會效益。肉蓯蓉種植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距離城市較遠、土地貧瘠的農村,自從開始人工種植肉蓯蓉后,曾經的貧困戶均實現了脫貧,吸納就業人數2 萬余人,成立了多個肉蓯蓉種植合作社,與客商聯合建立了一批初加工企業,農民實現了就地就業,家門口增收。
3)生態效益。肉蓯蓉為寄生植物,可寄生于梭梭、紅柳等植物根部,因寄主的不同分為荒漠、管花、鹽生等不同品種。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是荒漠肉蓯蓉,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品種,國家藥食同源試點種植的即為該品種。肉蓯蓉適宜生長在氣候干旱的沙質土壤中,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在鹽堿地上可以正常生長。吐魯番荒漠面積較大,綠洲僅占國土面積的6.25%,其余為荒漠和潛在荒漠,又因地理環境處于風區,大風加上土地沙化的地質條件,形成風大沙多的特點,生態環境相對惡劣,環境治理難度高,防風固沙任務重。梭梭、肉蓯蓉均為強旱性植物,在梭梭上接種肉蓯蓉,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吐魯番肉蓯蓉人工種植從增加梭梭林經濟效益起始,經過多年探索,逐漸發展為特色產業。在此過程中,政府服務功能發揮還不到位,盡管已意識到肉蓯蓉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落實過程中還存在沒有具體方案、主管部門不明確等問題,涉及的農業農村、林草、農經、農技、農機等眾多政府部門職責交叉,存在協同處理機制不順暢等問題。主動服務農民和涉農企業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在改變農民傳統種植觀念上仍有不足,例如,即使因為土地貧瘠等問題造成葡萄品質不高,收入低,但農民種植葡萄已成習慣;大部分農民對肉蓯蓉這種戈壁灘上生長的黃金作物認識不足,對發展肉蓯蓉持可有可無、可多可少態度。
在企業方面,肉蓯蓉生產企業多為初級加工,農民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對市場判斷進行生產。企業要想進行精深加工需要資金量大,技術要求高,而這些也是政府短時間內無法提供有力支持的方面,各企業還處于各自為政、自我發展狀態,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市場地位和話語權[3]。
在人們的印象中,一提到吐魯番自然會聯想到葡萄和火焰山旅游,擁有眾多潛在競爭力的產業、產品往往被忽視。吐魯番肉蓯蓉產量大、質量好,但其品牌影響力、認知度、知名度、輻射力、吸引力不足。大部分仍是作為原料進行出售,難以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目前,肉蓯蓉種植業還無國家標準,僅有內蒙古一家企業制訂的行業標準,吐魯番肉蓯蓉在銷售中往往以大小定級別、定價格,檢測設備和手段相對滯后,無權威數據和質量控制標準。近年來,由于市場前景好,收入高,農民從中得到收益后不斷擴大種植面積,但以分散小農戶為主,已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多,僅依靠個別種植戶的簡單聯合,合作社的作用和優勢未能真正發揮出來。種植技術、標準主要靠農民自己摸索,農技、農機投入不足,一部分農民為了增加產量,種植方法不科學、不規范,濫用農藥化肥,導致產品品質下降,病蟲害等問題日漸突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解決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吐魯番肉蓯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其經濟、社會和生態價值已經在實踐中得到驗證[4]。
4.1.1 強化頂層設計,制定發展產業規劃
在明確發展肉蓯蓉產業的前提下,由政府牽頭組織各部門分工協作,打通堵點,解決難點,制訂詳細的科學發展規劃,將任務分解到部門,責任落實到個人,做到任務明,責任清。
一是組織農林口相關部門對肉蓯蓉現有的種植戶、村和農民合作社、相關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精準掌握肉蓯蓉發展現狀,排查哪些鄉鎮、村的土地適合種植,了解農民和企業當前和長遠需求,各部門之間形成政策推力、資源合力、資金給力、人員聚力的協同聯動機制,助推產業發展。二是適時調整種植結構,科學規劃涉農用水問題。吐魯番水資源匱乏,屬于資源性缺水地區,要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拓寬發展空間,采用多種方式引導農民將農作物收入較低的地塊退耕還林,恢復生態,種植梭梭林,科學接種肉蓯蓉,在防止土地進一步沙化的同時,提升土地的經濟效益。
4.1.2 整合現有資源,增強抗風險能力
農產品價格易出現波動,甚至出現增產不增收、滯銷等情況,給農民和農業帶來嚴重影響。這種現象除客觀原因外,歸根結底是產品抗風險能力差,應對市場變化手段有限,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肉蓯蓉發展過程中,要解決好各自為戰、低水平重復、轉化率不高的問題,發揮黨組織統領全局的體制優勢,強龍頭、補鏈條,在產地就近建立和扶持一批有影響力、有規模的企業,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改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發揮國企在振興地方經濟中的作用,整合各類優勢資源,改變原材料輸出地的市場定位,提高產地在全產業鏈中的市場地位。
肉蓯蓉產業屬于綠色健康產業,處在上升期,市場前景好,屬朝陽產業,人民群眾對其熱情度較高。但同時因為興起時間短,各種標準、規則以及制度等還未真正建立起來,這就為發展該產業提供了機遇。如何最大程度發揮吐魯番綜合優勢,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做到行業領跑,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2022 年12 月23 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政策指引。
4.2.1 強龍頭,興業態,堅持質量興農
質量興農是推動產業振興、農業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鮮明導向,農林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育種、種植技術規范,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指導。吐魯番作為全國肉蓯蓉的重要和主要產區,要積極推動建立肉蓯蓉加工標準和質量國家標準,引導農民標準化種植,保證肉蓯蓉質量安全,提升品質標準。建立和扶持一批資金雄厚、技術科技含量高、市場發展前景好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5]。
4.2.2 補鏈條,打造產業化聯合體
建立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產業基地,依據國家縣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將肉蓯蓉產業向原材料集中地傾斜,充分發揮縣域鄉村經營主體作用,更好地提高農村農民的組織力,規范農業發展,建立企業解決人才和資金問題、農業合作社解決標準化問題、農戶解決種植問題,政府部門暢通渠道進行品牌建設和保障的產業化聯合體,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減少中間環節,讓農民獲得更多產業紅利[6]。
4.2.3 樹品牌,加快品牌建設
全力塑造吐魯番肉蓯蓉品牌,運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召開年會等形式為吐魯番肉蓯蓉的優秀品質提供科學依據,為品牌站臺。積極推動建立肉蓯蓉國家標準,讓好東西變成好商品,并成為大眾熟知的品牌,搶占市場先機,進一步打造吐魯番肉蓯蓉產品地理標志和知名品牌,從根本上改變端著金飯碗為別人打工的局面,增加產品品牌溢價[7]。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肉蓯蓉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其保健養生功效已為人們所熟知,因此要著力主打健康牌,探索多種銷售模式。除傳統的線下渠道銷售以及近幾年興起的網上直播帶貨銷售模式外,還可以嘗試“肉蓯蓉+”模式。如“肉蓯蓉+康養旅游”,將肉蓯蓉與政府重點培養和打造產業的康養產業有機結合,提升吐魯番整體競爭力,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肉蓯蓉的功效。
與此同時,肉蓯蓉作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本身具有一種神秘色彩,可將參觀種植基地、龍頭企業加工廠、親手體驗初加工的炮制過程等作為旅游項目之一,在游客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其產品可作為旅游伴手禮等由快遞物流直接送達至客戶手中的全方位服務,提升其旅游體驗。
建設農業強國,人才是關鍵。一是要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有領導農業強國建設能力的“三農”干部隊伍。長期以來,干部不愿意做農村工作、不會做農村工作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之一。農村工作錯綜復雜,涉及政府部門多、人口多,農民以及相關企業利益錯綜復雜,這就要求建立一支既懂農業農村業務、又愿意長期從事農村基層繁復工作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因此,加大對農村干部的支持力度,在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等工作中,向作出突出貢獻、農民口碑好的干部傾斜,鼓勵干部在農村安心工作。二是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分清職責,把農技、農機等科技人才從繁重的非業務和行政工作中解脫出來,將其所學用到工作實踐上。要培養一批鄉土專家、農田秀才,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肉蓯蓉作為傳統名貴中藥,保健功能已被大眾認可,市場潛力巨大,因此要抓住這一機遇,挖掘吐魯番發展肉蓯蓉種植業的眾多優勢,做大做強產業,更好地推動吐魯番高質量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