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王宇碩
摘 要:“十四五”規劃時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政府環境審計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H省鋼鐵行業綠色制造現狀并結合文獻,分析政府環境審計對不同污染程度企業的影響機制,得出政府環境審計對H省不同鋼鐵企業產生的影響,并對政府環境審計的具體落地實施提出一些建議,以促進H省企業真正實現綠色制造。
關鍵詞:政府環境審計;綠色制造;環境績效;企業創新
近些年,H省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緊跟時代要求,逐步朝著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方向靠攏,但企業創新速度依然落后,優化產業結構的腳步較慢,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問題依然嚴峻。通過政府環境審計,可以規制重污染企業,推動企業創新,使企業績效發揮有力的引導與監督作用,促使H省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進而助力H省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制造。
(一)政府環境審計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現狀
綜合來看,政府環境審計對改善環境績效確有作用[1]。政府環境審計視角下的企業綠色創新不僅能提高其環境績效,表現出環境有效性,更能提高其經濟績效和經濟效率,表現出經濟有效性[2]。其中,環境規制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績效[3]。有學者研究表明,在東部、西部及東北地區,政府環境審計對于重污染企業創新的激勵作用凸顯[4]。此外,環保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有顯著正向作用,且對重污染企業的績效促進作用強于非重污染企業[5]。可見,完善政府環境審計流程實踐,提高政府環境審計在企業創新方面的參與度,對提高H省環境績效具有借鑒意義。
本文通過分析H省的鋼鐵產業,結合政府環境審計對于不同污染程度企業的作用機制,對政府環境審計推動H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高質量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二)H省鋼鐵行業綠色制造研究現狀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H省自2016年起發文編號《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20年,H省生鐵產量2.29億噸,粗鋼產量2.498億噸,分別占全國的25.8%和23.72%,其中粗鋼產量約占全球的1/81。但企業在質量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鋼鐵行業的份額和權重大,由此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政府不斷出臺政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從資源型生產模式轉向技術型生產模式。但進展相對緩慢,政府環境審計能對鋼鐵企業實行綠色生產起到一定助力作用。
政府環境審計在企業綠色制造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環境狀況披露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
(一)規范企業環境狀況披露
政府環境審計可以監督和反饋企業對于政府環境審計工作的實際執行情況并能及時做出調整,比如對鋼鐵企業環境審計工作的懲處和公開可以對H省鋼鐵企業綠色制造進程起到威懾和規范的作用,促使其盡快完善自身生產行為,還能通過公眾參與實現環保責任主體之間信息共享、意見表達等方面的溝通協調,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
(二)推動鋼鐵企業進行技術升級
政府環境審計通過檢查、監督和評價等措施,促進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督促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生產技術工藝,優化工藝流程,開發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產品。這些先進技術和工藝的應用有效降低了產品成本,提升了產品質量,縮短了生產周期,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一)對企業污染處罰力度不足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在分析A股鋼鐵行業35家上市公司年報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環境信息披露部分時發現,河鋼股份及其子分控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存在明顯缺陷2。在2019年企業年報中,河鋼股份明確表示“沒有重大懲罰和糾正”或者“沒有出現環境違法事件”涉嫌虛假陳述;也沒有披露其本身或其子分控及其他關聯企業存在環境違規問題,就河鋼股份而言,2019年環境監管記錄所涉罰款總額中僅有110萬元,而河鋼股份2019年營收額足達1214億元,罰款數額較小,沒有對企業年報數據產生明顯影響,容易造成企業瞞報現象。
(二)環境會計量化信息匱乏且分散
我國對鋼鐵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非強制性的,且標準不一,企業信息披露形式較多,年報和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的信息較為零散。此外,對于金額與數量也無嚴格要求,導致環境會計信息匱乏與分散。通過對H省上市公司進行排查分析發現,僅河鋼股份等少數公司以量化形式報送了環境會計信息,但環境信息披露不充分,會計信息不完整、不規范。

(一)加強企業污染處罰力度
政府環境審計應發揮監督作用,及時識別污染企業,對弄虛作假以及違規排放的企業加大懲治力度,增加排污者的成本,并盡快完成與環保部門的內外聯動,嚴格執法,盡最大可能減少企業違規排放行為。
(二)完善企業環境審計披露標準
H省應加強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通過建立和完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制定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準則和制度,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形式、途徑等,使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更具有可比性、可理解性和明晰性[6]。
(作者郭穎系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河北經貿大學審計教研室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王宇碩系河北經貿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
參考文獻:
[1] 曾昌禮,李江濤.政府環境審計與環境績效改善[J].審計研究,2018(04):44-52.
[2] 于連超,劉東輝,畢茜,等.政府環境審計能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嗎 ——來自國家審計署層面的經驗證據[J].科學決策,2022(09):20-35.
[3] 趙鵬飛,郭森泉.環境規制促進河北省工業企業效益的理論與政策建議研究[J].河北企業,2022(11):56-58.DOI:10.19885/j.cnki. hbqy.2022.11.009.
[4] 康辰懌,張華.政府環境審計能促進重污染企業創新嗎?[J].環境經濟研究,2021,6(04):102-125.DOI:10.19511/j.cnki.jee.2021.04.007.
[5] 張桂芝,孫紅梅.環境審計、環保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基于面板數據實證[J].商業會計,2021(13):25-31.
[6] 劉磊,周星梅.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構建——基于政府監管的視角[J].會計之友,2011,(01):59-62.
1 數據來源:中國鋼鐵新聞網http://www.csteelnews.com/xwzx/djbd/202210/t20221014_67812.html
2 數據來源:公眾環境研究中心https://www.ipe.org.cn/reports/report_2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