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蓉穹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日益復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徑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本文以H公司為例,分析了其實施盈余管理的動因,并根據2015—2017年H公司年報數據,深入剖析了H公司采取的盈余管理措施,進而提出了防范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策略。
H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公司”)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注冊資本為5.161億元,2002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20年12月,H公司發布公告宣稱在公司的主營業務——煤炭貿易業務中新增一項醫療服務業務。
2018年4月,H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0年10月,H公司因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重大關聯交易與對外擔保,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2021年11月,H公司因涉嫌違規披露,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一)內部動機
內部動機主要來源于實際控制人的“掏空”行為。“掏空”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股獨大”造成的,股權過于集中導致大股東們控制著整個公司的經營決策,在這樣的環境下,大股東可以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采取一些手段侵占公司資源,從而侵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可以歸納為現金流掏空、資產掏空和股權掏空三類。其中,最常見的“掏空”行為是利用關聯方交易,即在公司上市后采取關聯交易“掏空”公司。而在“掏空”行為發生后,大股東會傾向于實施盈余管理來掩蓋財務數據的異常。
根據2016—2018年H公司公布的年報中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情況條目顯示,H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股東是梁某,持股比例為15%,其次是上海B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持股比例為8.42%。2017年1月,梁某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B公司,而梁某是B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配偶,這就使得B公司實際控制人對H公司的持股比例高達23.42%,成為H公司真正的實際控制人。H公司及其子公司與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發生過多筆關聯交易,且B公司實際控制人利用自己在企業內部的支配地位,為關聯方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二)外部原因
1.企業內部治理松散
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企業內部資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是導致企業實施盈余管理甚至產生財務造假行為的重要原因。從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說明書以及對H公司董事長的最終處罰來看,H公司存在人名章非本人保管的情況,說明H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2.處罰力度未能起到威懾作用
對大股東的行為,市場法律法規除了經濟懲罰和限制市場準入外,并沒有實行其他行之有效的約束,導致無法抑制大股東有意利用控制權對企業進行“掏空”的行為。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證監會對H公司和實際控制人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財務總監和董事分別給予警告,并各處20萬元罰款。而從未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來看,2016年,H公司累計未披露關聯方交易信息金額達6.59億元,占2015年的審計凈資產的36.75%。其中,在未正常披露的對外擔保業務中,2016年、2017年,H公司向實際控制人等關聯方提供的擔保金額分別為22.3億元、19.00億元,占2015年和2016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24.36%和99.63%。與上述提及的未披露交易金額相比,罰款合計金額微乎其微,違法成本與可獲利金額之間形成的巨大差異,是H公司高管采取盈余管理、對重要信息不予披露的動機。
(一)利用關聯方協定議價
利用關聯方協議定價以降低成本是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部分企業受其業績壓力與自身融資需求等方面的影響,在進行關聯交易決策時,沒有遵守相關規定,抑或在進行采購、銷售時,存在產品價格不公允的現象,將關聯交易當作虛增利潤、謀取利益的一種手段。
2015—2017年,H公司關聯交易情況如表1所示,H公司2016年采購前五大客戶如表2所示。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2015—2017年間,H公司都進行了關聯交易,其中 2016年的主營業務成本達到2.02億元,關聯方采購占比高達75.25%。由表2我們可以看出,前五名供應商采購總額為16312.98萬元,占年度采購總額的99.41%。其中,前五名供應商采購額中關聯方采購額為15143.36萬元,占年度采購總額的92.28%,可見H公司對關聯方的依賴性較強。由于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并未公開,因此成為企業掩蓋經營業績的重要手段。H公司通過關聯協議定價的方式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購買成本,以調增自身的利潤額。
(二)利用未決訴訟

截至2019年,H公司共有6個未決訴訟,且截至2020年,均處于等待開庭階段或正在審理階段。然而,在2019年年報中,H公司并未披露相關訴訟事由、訴訟金額等信息,導致年審會計師無法了解上述訴訟事項的其他信息,以及公司是否還存在其他潛在糾紛,因此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判斷相關訴訟事項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以及這些事項對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
(三)利用非正常損益
2017年,H公司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約為-25.62萬元,但從2018年開始,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突然轉正,在2019年約為6043.33萬元,說明H公司在2017年以來為了維持經營一直在變賣資產。筆者通過查閱企業公告得知,2019年7月,H公司的某個全資子公司與外部企業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其名下全資子公司的股權100%轉讓。上述股權轉讓事項完成后,H公司不再持有該全資子公司的股權,上述處置事項影響公司利潤額高達6046.56萬元。
(四)利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
通過與同行業對比發現,H公司對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壞賬的計提較為寬松,壞賬比例僅為1%。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H公司應收賬款基本在一年以內,而當年H公司的應收賬款數額激增。截至2018年12月31日,H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約為55016.24萬元,壞賬準備賬面余額約為606.17萬元,應收賬款余額較上期末大幅增加,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金增加至553.99萬元。如果將一年以內的壞賬按5%計提,那么本期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會更多。
(一)優化股權結構,健全監管制度
H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實際控制人“一股獨大”。因此,H公司應當優化過于集中的股權結構,分散股權,形成股東相互制衡的多元局面,以有效制約大股東的決策行為。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公司業務發展,緩解實際控制人高度集權的現象,還可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切身利益,凈化投資環境。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治理
H公司在沒有經過正常的審批流程,也沒有在董事長用印授權的情況下作出了擔保行為,說明H公司內部治理松散。因此,H公司應注意防范管理層和治理層凌駕于企業內部控制之上的風險,加強對關聯方交易的控制,完善內部控制與治理機制。
(三)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
基于信息不對稱以及懲罰力度不足的問題,監管部門有必要為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信息違規披露的懲罰力度。同時,在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時,相關部門可以依據企業所在地區、行業以及證券板塊的不同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披露制度。比如,針對礦業企業這類重污染企業可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強制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四)強化企業信息披露
企業要嚴格遵守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規定,并加強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確保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促進上市公司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減少彼此間信息不對稱問題。
現階段,盈余管理行為普遍存在于上市企業中,這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對盈余管理行為的重視,有效治理盈余管理行為,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