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娟
(高郵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高郵市三垛中心衛生院〉,江蘇 高郵 225600)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臨床中膽囊結石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疾病具有病變廣泛、病情復雜、并發癥發生率高、結石殘留率高及復發率高等病癥特點,患病后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發生膽結石后,可能會導致多種并發癥。為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在病人治療期間積極給予護理措施具有重要價值。鑒于此,本研究2020年10月份—2021年12月份期間從高郵市三垛中心衛生院選取接受腹腔鏡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共計12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循證護理的作用價值予以了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以2020年10月份—2021年12月份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共計選取126例高郵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高郵市三垛中心衛生院收治行腹腔鏡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盲選法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齡27 ~ 60歲,平均年齡(39.86±5.57)歲;病程2 ~ 10年,平均病程(4.34±1.08)年;疾病類型;單發結石15例、多發結石14例、復發膽管結石12例、合并肝內膽管結石22例。觀察組內包括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齡28 ~ 61歲,平均年齡(39.94±5.68)歲;病程2 ~ 11年,平均病程(4.51±1.11)年;疾病類型:單發結石20例、多發結石15例、合并膽管結石15例、合并肝內膽管結石13例。比較2組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患者符合膽囊結石的診斷標準,并于手術前均經影像學檢查和術后病理活檢確診[1];② 通過展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患者為Ⅰ~Ⅱ級。
排除標準:① 研究對象有腹部手術歷史;② 研究對象有出血性疾病情況;③ 研究對象對麻醉存在禁忌;④ 研究對象存在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⑤ 研究對象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將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到對照組患者中,細致觀察患者病情,按照醫生要求進行藥物應用,以和藹可親且認真的態度完成護理工作。
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循證護理問題:積極結合患者各項臨床資料,比如身體情況、病情、一般資料、飲食習慣,積極做好膽囊結石評估工作,對病人的具體情況積極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結合病人可能產生的術后不良反應和生活質量受到的影響的因素予以歸納總結,繼而給出針對性的措施。
(2)查找文獻:結合循證問題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同時結合病人手術情況擬定護理方案。
(3)實施護理措施: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進行護理指導,比如密切監測體征與病情變化,防止術后發生并發癥;積極對病房環境予以調節,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 飲食護理。患者經治療,治療后應常規禁食,待病情穩定后方可進食流質食物,后逐漸過渡為半流質,最后過渡為普食。制訂相應的飲食計劃,適當攝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有助于患者營養水平達到均衡狀態。② 心理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產生情緒變化的原因,積極展開心理疏導,可通過告知患者相關治療成功案例的方式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③ 健康教育。通過派發健康宣傳手冊,告知疾病相關知識,比如病因、治療方案、并發癥以及治療后注意事項等。④ 并發癥護理。膽囊結石可能存在多種并發癥,比如膽囊穿孔、感染性休克等,須積極加強預防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包括:對患者回到病房后,幫助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并準備負壓吸引機,及時將患者口腔、鼻腔中分泌物及時吸出,避免發生誤吸。
比較2組患者手術情況、術后各時間疼痛程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
(1)手術情況評價指標包括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時間。
(2)分別于術后1、2、3、4、5 d采用別NRS量表評價患者疼痛程度,NRS評分標準:評價患者的疼痛感,分數0 ~ 10分,其中0分代表無痛,1 ~ 3分是輕度疼痛,中度疼痛是4 ~ 6分,7 ~ 10分說明出現嚴重的疼痛,癥狀10分代表劇痛,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強[2]。
(3)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膽道出血、腹腔感染。
(4)滿意度判定:分值總計100分;總分取值在80 ~ 100分,說明滿意;總分取值在60 ~ 79分,說明基本滿意;總分取值在60分以下,說明不滿意[3]。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以[n(%)]表示計數數據,以χ2檢驗差異;以(±s)表示計量數據,以t檢驗差異,P<0.05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時間、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下床活動時間(h)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排氣時間(h)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對照組637.52±4.8230.42±5.6136.41±6.4280.62±10.5190.51±5.32觀察組635.32±2.9120.21±4.3220.61±4.2245.21±9.8250.61±9.88 χ2值—3.10111.44516.32319.53928.223 P值—0.0020.0000.0000.0000.000
術后1、2 d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3、4、5 d疼痛評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s,分)
表2 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s,分)
組別例數術后1 d術后2 d術后3 d術后4 d術后5 d對照組637.82±1.437.62±1.126.71±1.135.25±0.636.84±1.55觀察組637.71±1.517.53±1.346.05±0.813.43±0.525.49±1.22 χ2值—0.4190.4093.76817.6845.432 P值—0.6750.6830.0000.0000.000
經匯總計算2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相對較低,2組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情況[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滿意度[n(%)]
臨床中膽囊結石十分常見,在各類結石疾病中十分多見,尤其是受人們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影響,導致膽囊結石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誘發膽囊結石的原因十分復雜,受人們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行為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膽囊結石的發生率持續上升[4-5]。對膽囊結石的發生原因給予深入分析后發現,膽囊結石的發生和多種因素存在緊密聯系,比如運動缺乏、經常性飯后久坐、不吃早飯以及肥胖體質等,要求患者日常生活積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強化鍛煉,并避免過度肥胖,所以預防發生膽囊結石。截至2022年,治療膽囊結石最為常用治療方法為手術,過去手術方式多為開腹手術,雖然可發揮一定臨床治療效果,但是會產生較大的生理功能損傷,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可能導致多種并發癥出現。就腹腔鏡手術而言,該治療方法因為創傷較小,手術期間利用腹腔鏡實施手術操作,能夠獲得十分清晰的手術視野,并且能夠對腹腔內微環境予以保護,促使組織暴露時間減少,可有效減少術后各類并發癥,大大縮短了病人的康復時間。
在此次研究所得結果內,各類手術情況,比如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時間,同時術后疼痛、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術治療期間給予循證護理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和手術時間,減輕術后疼痛,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