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芬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2400)
手足顯微外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主要為手足部受傷患者提供治療。防治血管危象是提高顯微外科手術成功率的重要保障[1]。術后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疼痛感,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應激反應,導致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從而對受傷位置的血流造成制約,術后對患者配合包括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等措施的護理干預非常關鍵[2]。基于此,本研究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手足顯微外科收治的患者為例,分析了其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狀況及護理干預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本文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在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 收 治 的50 例 手 足 顯 微 外 科 患 者 為例,這些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男女患者例數相同,年齡中位值為(46.26±1.75)歲;包括30 例擠壓傷、16 例切割傷、4 例其他因素致傷。這些患者中有30 例疼痛持續時間>30 min,20 例疼痛持續時間<30 min。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簽字自愿參加。排除意識和障礙存在嚴重障礙和皮瓣壞死患者。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商議批準本研究方法。
1.2.1 術后處理
術后計數把患者送回常規病房休養。護理人員每隔半小時要觀察記錄患者皮瓣顏色、溫度、外形等,定時查看引流管通暢性,計數記錄引流狀態和性質。對于存在強烈不適和不良反應的患者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1.2.2 疼痛護理方法
對于疼痛程度不同的患者采取對應護理措施。患者出現疼痛感需在30 min 內實施護理,如達不到理想效果及時上報醫師治療。護理措施如下。
(1) 護理準備。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的性格、愛好、文化水平等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
(2) 心理護理。患者心理情緒對其康復和預后有直接影響,因為術后患者會存在程度不同的疼痛情況,恢復時可能會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列舉康復的案例鼓勵其樹立和疾病斗爭的信心,指導家屬多關心和安慰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3) 根據患者的疼痛級別提供對應護理服務[3]。① 如果患者的疼痛情況為輕度,可不服用鎮痛藥物,護理人員可積極與患者溝通,引導其調整心理狀態,緩解疼痛程度,可在病房內播放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疼痛注意力,提高機體的痛閾和耐痛閾;② 如果患者疼痛程度為中級,可和患者加強溝通交流,并適當按摩肢體,促進肢體血液循環,讓患者肢體逐漸放松下來,緩解其疼痛感。護理人員還須教會家屬正確按摩手法,叮囑其定時為患者按摩肢體,控制每次按摩的時間約為30 min;③ 對于存在重度疼痛情況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嚴格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并輔助相應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及其帶來的負面情緒[4]。
(4) 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等轉移其疼痛注意力,緩解焦慮情緒。合理控制病房溫濕度,定時通風,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休養環境。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向患者展示規范的動作,引導其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進行頭部、肩部、腹部和腿部鍛煉,促進其康復[5]。
(1)按照每隔4個小時一個時間段把術后第1 d 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記錄每個時間段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和持續時間,并進行對比;
(2)比較護理前后12:00 ~ 16:00和20:00 ~ 0:00 兩個時間段VAS 疼痛評分;
(3)對比護理前后疼痛持續時間>30 min 和<30 min的患者的疼痛評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數據在統計學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性。
手術后第1 天,和其他時間段相比,12:00 ~ 16:00和20:00 ~ 0:00 兩個時間段患者VAS 評分相對較高,患者疼痛持續較長時間,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段VAS疼痛評分及疼痛持續時間對比(±s)
表1 不同時間段VAS疼痛評分及疼痛持續時間對比(±s)
注:與其他時間段相比,*P<0.05
時間段 VAS疼痛評分(分) 疼痛持續時間(min)4:00 ~ 8:00 4.89±1.94 12.79±2.46 8:00 ~ 12:00 4.29±0.98 11.95±2.77 12:00 ~ 16:00 8.16±1.05* 28.56±3.03*16:00 ~ 20:00 4.68±0.82 12.43±2.52 20:00 ~ 0:00 8.29±0.76* 29.65±2.97*0:00 ~ 4:00 3.18±1.47 11.76±2.58
護理干預后,在12:00 ~ 16:00 和20:00 ~ 0:00兩個時間段,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均有較大程度降低,與干預前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VAS疼痛評分對比[n,(分,±s)]
表2 護理前后VAS疼痛評分對比[n,(分,±s)]
注:與其他時間段相比,*P<0.05
時間段 例數 12:00 ~16:00 20:00 ~0:00干預前50 8.18±1.05 8.29±0.76干預后 50 4.36±0.19* 4.25±0.85*
實施護理后,疼痛持續>30 min的患者VAS 疼痛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疼痛持續<30 min 的患者護理前后VAS 疼痛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疼痛持續時間不同患者護理前后VAS疼痛評分對比[n,(分,±s)]
表3 疼痛持續時間不同患者護理前后VAS疼痛評分對比[n,(分,±s)]
時間 疼痛持續時間>30 min(n = 30) 疼痛持續時間<30 min(n = 20)護理前 5.17±1.46 5.25±1.38護理后 5.30±1.32 3.01±0.97 t值 0.392 8.320 P值 0.694 0.000
手足外傷是指手、足部受到外力沖擊或者損傷引起的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等情況。隨著當前醫學微創技術的快速進步,復雜且精細的手足顯微外科手術逐漸被應用到臨床治療中,受到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一致推崇。臨床研究顯示,該手術方法存在創傷小、易恢復且具有更高的精準度等優勢,術后患者都會產生疼痛感,但是疼痛程度有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創口帶來的疼痛度患者無法耐受,既會對其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造成較大影響,還會導致機體出現較強的應激反應,部分患者還會因機體產生較多的兒茶酚胺而增高血液濃度,導致患者血管出現阻塞和痙攣現象,影響其康復進程。
手足顯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方法:① 冰敷。手術后可以使用冰袋或冰塊進行冰敷,每次15 ~ 20 min,每天多次使用。這可以緩解手術區域的腫脹和疼痛。② 藥物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可以使用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來緩解手術區域的疼痛和不適。③ 包扎固定。手術后應根據醫生的要求進行包扎和固定,以避免組織移位和再次受損。④ 臥床休息。術后需要盡量保持臥床休息,避免手足活動過度,給受損部位留出充足的恢復時間和空間。⑤ 物理治療。在手術后恢復期間,可以通過物理治療來促進肌肉和韌帶的修復。⑥ 飲食調理。在手術后需要注意飲食調理,保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以促進身體的康復恢復。
本研究人員從心理疏導、疼痛護理、康復訓練等方面出發,為患者提供了對應護理措施,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其不良情緒,抑制其疼痛狀態,達到淡化疼痛感受的目的。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措施時深入了解患者病情,針對異常情況和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在日常交流時積極解答患者的疑問,可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通過研究可知,臨床護理干預對患者疼痛的緩解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手足顯微外科患者術后首日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疼痛感,各時間段的疼痛程度不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疼痛感,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