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報人邵飄萍被譽為“鐵肩辣手”。1925年,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之一是李大釗。與普通黨員不同,邵飄萍僅與個別領導人保持單線聯系。他還有“特別的工作任務”:一是宣傳,二是情報。
時局的動蕩,再次將邵飄萍推向風口浪尖。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眾為抗議日方提出的撤除津沽防務的無理要求,赴執政府門前請愿。不料,執政府衛隊開槍射擊,并用大刀和鐵棍追打民眾,造成47人死亡、近200人受傷——這就是魯迅所說的“民國以來最黑暗的那一天”。
慘案發生后,《京報》迅速介入,連續兩天以兩個整版報道。邵飄萍急赴各地采訪,用辛辣的言辭亮出執政府顯赫的“戰績單”:以國務院為小沙場,彈無虛發,尸橫滿院。他發出“緝拿要犯,公開審判,使犯罪者伏法”的呼吁,直指禍首段祺瑞。
此后的12天內,《京報》發表相關消息、評論、通電共113篇,平均每天達9篇之多。邵飄萍發表《誅人類之蟊賊》一文,以“喚醒各黨各派,一致起而討賊”。
報紙傳到前線,軍心為之動搖。張作霖慌了手腳,馬上匯款30萬元給邵飄萍,企圖堵住他的嘴。當時,北京一個四口之家每月只要12元便可維持基本生活。邵飄萍收到匯款后馬上全部退回:“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摘自《新華每日電訊》,文/烏夢達 張漫子 祁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