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雷
大家好!我是來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凱雷,今天來到四川、來到成都,與各位前輩、親屬共襄本次承前啟后的盛會,感到非常榮幸。
2024 年我們將迎來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百年風雨,百年歷程,作為一個從事對臺、涉港報道20 年的媒體人,一個民革黨員、黃埔后代,我當何為?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今年,我作為網絡名人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有兩件展品讓我震撼,一是一份為紅軍找到長征落腳點的《大公報》,毛澤東看了這份大公報后做出了到陜北去的決定;另一件則是黃埔軍校第1 期學員名錄、周總理任職黃埔軍校的名片等文物。當我在黃埔軍校展區拍下這些文物的時候,我感受到了百年滄桑,民族復興、祖國統一乃是人心所向。我把視頻發給身在臺灣的臺灣黃埔軍校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和遠在海外的戴安瀾將軍之孫戴茗磊,并提出一定要將這百年的黃埔精神、黃埔情緣說出來、講出來,我們一拍即合,在今年黃埔軍校創建99 周年之際,再次推出“黃埔百年直播”,以每日更新的頻率介紹黃埔人物、弘揚黃埔精神,傳遞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黃埔情。

/ 凱雷。
剛剛聽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鄭建邦及各位領導提到迎黃埔百年的系列活動,包括走近川軍、走入抗戰、前往建川博物館等,我深感振奮,這將掀起面向統一的百年黃埔大合唱。在推進和平統一進程中,媒體扮演著關鍵角色。面對即將到來的黃埔百年紀念,如何發揮好全媒體的作用,講好黃埔百年的故事,講好兩岸統一的故事,是媒體人的重要課題。四川是祖國抗戰的大后方,卻有350 多萬川軍出川抗戰,傷亡64 萬,中國的抗日軍隊中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四川人。今天,站在這里,站在英雄川軍的故土,我有三點想法向各位前輩、師長、親屬們匯報,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時,在此呼吁兩岸及海外的青年人共同參與到黃埔百年的新征程的合唱中。
主動匯入百年黃埔大合唱,不作白面書生,講好自己的黃埔故事。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創辦起來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回顧百年前,我的外曾祖父郗慎基參與創建陜西富平立誠中學并擔任第一任校長,校名正是孫中山先生題寫,培養出了習仲勛、胡景鐸、邵武軒等一批杰出人物。我的外表祖父馬志超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第1 期,我的祖父跟隨黃埔生劉志丹在陜甘寧邊區鬧革命,他們殊途同歸,抗戰救國,矢志不渝。正如立誠中學校歌所言:“雪洗百年仇恥,收復舊有疆場。莫作白面書生,束在高閣上。”
在民族復興新征程中,兩岸統一是站在新起點的中華兒女的最大期盼。“不作白面書生”是我祖輩刀槍劍戟寫下的故事,同樣也是我作為新一代黃埔人秉持的精氣神。我將繼續在自己的媒體崗位上,發揮網絡名人的優勢,記錄歷史,記錄新時代,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為推動祖國統一進程鼓與呼,以迎接黃埔軍校建校100 周年紀念日的到來。
以香港和網絡為紐帶和平臺,和大家一起,匯入百年黃埔大合唱,講好海內外黃埔人的故事。紀念抗戰勝利70 周年時,我們推出一系列專題,內容包括喬茂材等一批川籍將領的事跡。我主編的《不能忘記的抗戰老兵》,就是緣起川籍老兵馬定新拼殺戰場的事跡。這里,我想介紹兩岸黃埔人一起發起創辦的“黃埔百年直播”。2023 年黃埔軍校建校99 周年當天,兩岸黃埔人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共同發起“黃埔百年直播”活動,發起人包括臺灣黃埔軍校同學會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戴安瀾將軍之孫戴茗磊等多位黃埔人。“黃埔百年直播”準備直播至2024 年6 月16 日黃埔軍校百年校慶日,將運用新媒體靈活、多樣、豐富的形式,把黃埔軍校的辦校宗旨、歷史功績,重現于今日大眾的眼前;還將廣為連結兩岸與海內外的黃埔同學與后人,請他們說出所知所想的黃埔事,讓“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薪火相傳,成為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作為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媒體人,希望四川的黃埔親屬給我們多投稿,把我們的黃埔前輩的故事以全媒體的形式在“黃埔百年直播”平臺上,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展現。
跟隨黃埔軍校同學會迎百年的步伐,正本清源,講好未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黃埔故事。此前,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介紹了迎黃埔百年的系列活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年9 月9日將是香港《文匯報》創刊75 周年紀念日。香港《文匯報》在創刊時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機關報,與民革、黃埔有著深厚的歷史淵緣,秉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理念,始終走在反“獨”促統、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前列。作為一個網絡名人,我希望在未來一年的活動中,能充分發揮能動性,積極主動做好有關黃埔百年的報道。
首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定反對“臺獨”,報道好新時代反“獨”促統事業。1998 年開始報道兩岸關系時,我深切體會到臺灣同胞與大陸的血脈、文化相連,但也深刻認識到臺灣當局的政客正在以“去中國化”“法理臺獨”侵蝕著我們的文化血脈。2000 年陳水扁上臺,試圖挑戰一中原則。當年8 月,香港《文匯報》采訪權威人士談一中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央的誠意震撼島內,令陳水扁沒有模糊、操縱、歪曲一個中國內涵的空間。整整20 年后,當臺灣的政客“挾洋自重”“以疫謀‘獨’”最猖獗時,香港《大公報》獨家報道《大陸擬定頑固“臺獨”分子清單,依據〈反分裂國家法〉裁終身追責》,引起海內外強烈反響,“蛟龍憤怒、魚鱉驚慌”。中央盡最大誠意追求和平統一,但絕不容忍“臺獨”。我們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準確、權威傳遞中央的聲音,盡力做到島內同胞與中央的政策“零距離”,讓海內外同胞真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承繼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是中華民族的代表。吊民伐罪,周發殷湯,當下所謂“臺獨”絕無空間,首惡必懲,民心所歸,反“獨”促統是海內外同胞共同的事業。最近,賴清德投書《華爾街日報》納“投名狀”。針對這等“賣臺”行徑,我與兩岸黃埔同仁一道,在社交媒體揭批,獲十多位網絡名人轉發,達百萬閱讀量,發出自媒體堅定反“獨”促統的強音。


其次,秉持實事求是精神,正本清源,講好過去一百年尤其黃埔軍校創建的故事。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抗戰勝利是團結一致取得的勝利。展望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才有民族的未來。我報道全國兩會20 年,作為媒體人,實事求是是根本;作為黃埔后代,正本清源是責任。我在全國兩會等重要場合,宣傳黃埔,亦介紹黃埔。有一次,一位海內外知名的外籍專家談到黃埔,他認為這是國民黨的軍校,當我講到黃埔是國共合作的產物,他及其身邊的不少委員代表深表驚訝并饒有興趣。我也深深感到,歷史需要不斷宣講,這是一種責任。
最后,縱觀歷史與今天,黃埔人始終走在團結統一與反分裂的最前列。自從2020 年以來,“臺獨”挾洋自重尤甚,兩岸黃埔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黃埔1 期生陳賡大將之子、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黃埔后代、臺灣陸軍原司令、退役上將陳廷寵,在北京與臺北共同發聲,直斥臺灣當局搞“臺獨”是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共同呼吁海內外黃埔人合力堅定反“獨”促統。今天,陳知庶副會長講到黃埔精神時,再次發出呼吁,要天下黃埔人攜起手來,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讓人感到振奮。兩岸的黃埔將領在新時代給我們做出表率,這也正是我們黃埔精神代代傳的優良傳統的真實寫照。
未來,我們將迎來三個百年:2024 年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2026 年誓師北伐100 周年(1926 年,黃埔師生誓師北伐統一中國);2049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 周年。今天,站在這歷史關口,我有幸與各位專家、親屬一道來到成都,參加第十六屆黃埔論壇,引發無限感慨。相信經過與大家交流、探討之后,將更加堅定我們傳承先輩遺志、弘揚黃埔精神,為新時代反“獨”促統事業竭力貢獻點滴力量的信念,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帶領天下黃埔人一道迎接三個百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