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琳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 201808)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不斷落實,高校在教務管理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難以滿足高校的發展需求。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推進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關鍵。智慧校園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向,強調基于信息技術對校園環境和學生服務工作進行信息化建設。智慧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體現,也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務管理中的文件處理和檔案管理事務也面臨更大挑戰。高校通過持續開展信息化教務管理工作,能使數據管理成為為廣大師生提供基本服務的關鍵工作內容,不僅加速了高校教務管理的改革,而且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教務管理理念應更為先進,既要反映出高校在新時代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也要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個性化管理[1]。不論是管理流程的優化,還是管理內容的整合,都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導和先進理念的支持。高校教務管理本身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次進行管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教務管理必須與信息化建設緊密結合。例如,近年來興起的OBE管理模式和精細化管理模式對高校的教務工作產生了較為直觀的影響。在智慧校園背景下,教務管理理念必須及時更新,以確保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質量評估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實現與時俱進。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各界也加大了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監督力度。因此,高校需要將教務管理視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教務調度和考務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應考慮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以確保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務管理的內容更加精細化。日常教學的安排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查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趨勢,具體的管理內容量化有助于提高教務管理的質量[2]。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高校教務管理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中,重復機械的勞動正逐漸被智能化設備所取代。智能手機和電腦等終端設備在教務管理中的廣泛運用,使得教務管理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的變革為教務管理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新的支持,同時也為廣大師生帶來了更多便利性,使他們能夠充分享受信息化服務的便利,并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務管理方式中,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出現對于高校教務管理的優化起到了關鍵作用[3]。以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務管理系統的引入,使得教務工作更加專業、準確,確保了教學計劃、課程安排以及學生選課的順利進行。同時,智能化的教務管理工具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流平臺。師生可以通過在線教學平臺進行課堂互動、在線討論和作業提交,極大地拓寬了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的邊界。
此外,多元化的教務管理方式還促進了高校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整合。通過網絡平臺,師生可以共享教學資源、交流教學經驗,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這種共享與整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質量,而且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了高校教務管理的優化和協同發展。
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仍然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許多高校在軟硬件基礎設施方面配置不夠齊全,盡管可以從智慧校園建設的角度對軟件系統和硬件設施進行一定的規劃,但由于資金投入有限,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務管理的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在教務管理系統的建設方面,許多高校只是基于通用的系統框架開展建設工作,而沒有真正體現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這導致高校的軟件設施與實際教務管理的需求難以有效對應。高校內部各個二級分院和教務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協同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信息管理不到位,硬件缺乏安全性,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教務管理的建設和發展。面對高昂的升級維護費用,許多高校難以應對[4]。
目前,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況下,這些系統和硬件設施的建設旨在提高辦公效率,而沒有充分考慮教務管理流程的人性化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師生對教務系統的使用效率,并限制了教務管理質量的持續提升。目前,許多高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務管理流程來管理師生,在流程制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復雜性。例如,在請假方面,部分高校仍然使用傳統的紙質請假條,需要經過輔導員簽字,然后由教務管理辦公室蓋章,最后提交給任課教師。這種流程較為復雜,沒有真正體現信息化教務管理的特點,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很難第一時間完成流程,也增加了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額外負擔。
教務管理工作的持續開展和優化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然而,許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這些人才可以滿足日常教務管理的相關工作要求,但在智慧校園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設中,教務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仍然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信息素養方面。從人才引入的角度來看,許多高校的教務管理部門在人才引入方面更關注學歷和工作經驗,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不高,這導致新進人才在推進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難以發揮作用。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許多高校在教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沒有做好培訓服務。對于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相關要求,高校的培訓和嘗試相對有限。因此,教務管理人員很難在信息時代真正開展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也難以適應智慧校園的發展,這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務管理效率。
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的考核與評價主要側重于對教務管理質量的監管。然而,在智慧校園背景下,許多高校對教務管理的工作質量缺乏合理的監控機制。通常情況下,高校只要求教務管理部門保障教學中各項事務的有序運行,而沒有真正考慮如何推進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考核與評價機制缺乏系統性導致教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狀況難以得到及時的反饋,使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建設難以全面實施。此外,一些高校在教務管理和考核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他們僅按照學校的管理制度開展考核工作,而對學生的滿意度了解不夠充分,這影響了教務管理的進一步優化[5]。在全球范圍內,高校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反饋和需求,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教育管理期望。
充足的資金投入是保障教務管理中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得以落實的關鍵。因此,高校應當從建設智慧校園的角度出發,對教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做出相應的規劃,真正做好資金投入,并在軟硬件配套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從而有效推進高校教務管理的持續優化。從資金籌措的角度來看,高校不僅要合理爭取政府的財政撥款,而且應廣泛借助社會力量。無論是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服務企業還是其他社會力量,高校都應與之形成密切的配合,并借助社會資金,做好教務管理軟硬件方面的建設和投入。在軟件方面,高校應當根據教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做好教務管理部門和二級學院之間的有效關聯,實現信息共享,極大地提高教務管理的實施效率。從硬件配套的角度來看,高校應當配置電子計算機、安全的硬盤等基礎設施,保障教務管理的有序運行,提高數據和資料的安全性。在教務管理的軟硬件設施得到全面建設和完善的情況下,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做好高校教務管理流程的科學優化,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關鍵。高校應當基于智慧校園背景,對教務管理的實施流程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凸顯人文關懷,讓教務管理的價值和作用得到有效體現。實施人性化的管理意味著高校需要對管理流程進行適當的精簡。一方面,高校要突出輔導員的第一管理責任;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從服務師生的角度出發,對管理環節進行適當的刪減,在有效實現對學生監管的同時,真正保障教務管理的人文發展。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為了增強教務管理的時效性,高校可以嘗試將互聯網作為教務管理的重要平臺,利用網上辦事的形式,提高師生在工作和學習方面的效率。以學生請假這一教務管理中的常見現象為例,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基于智慧校園,高校應當精簡流程,通過線上審批的方式極大地減輕廣大師生的負擔,從而凸顯教務管理的人文關懷[6]。在人性化的教務管理工作模式的推動下,高校能夠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并從教務管理的角度著手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的持續優化。
教務管理部門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務管理持續優化的關鍵。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應格外重視教務管理人員信息化素養的有效培養。高校要從人才引入和培訓兩個角度出發,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將信息素養放在重要位置,以實現科學全面的管理。在人才引入方面,高校應以優厚的薪資待遇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高校在提高準入門檻的同時,也要強調信息素養的價值,為教務管理部門注入新鮮血液并提供支持,以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整體信息素養。此外,高校還應建立針對教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將信息化管理置于重要位置,確保每位教務管理人員都能夠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高校要基于智慧校園建設的大背景,開展相應的培訓和指導活動,以促進教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高校通過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能夠持續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與評價機制是保障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持續開展的關鍵。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應對教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有效評估,結合以往的人才培養經驗,調整考核評價標準,既要體現教務管理的重要性,也要突出考核評價的針對性和全面性[7-8]。為了確保教務管理工作的考核與評價公正,高校應積極傾聽廣大師生的意見,由師生對教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作出評價。高校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教務管理的持續建設提供支持。對于師生提出的意見和反饋,教務管理部門應總結并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滿足信息化教務管理建設的需求。在考核評價機制得到持續完善的情況下,高校教務管理部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態度也能夠發生相應的變化。
綜上所述,在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做好教務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高校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做好教務管理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并基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對教務管理流程進行相應的調整。高校在不斷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的同時,也要進行教務管理工作的考核與評估,以確保每位教務管理工作人員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廣大師生提供信息化教務管理方面的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