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珍,何華香*,宋宇宏,張伯琦
(1.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450;2 廣州龍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23)
脊柱被譽為人體的“第二生命線”,是人體的“支柱與棟梁”,它內連五臟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柱損害是“百病之源”,和70多種疾病相關。然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據統計,目前,我國青少年脊柱側彎的患病率已達到5.2%,超過了國際上2%~3%的患病率。脊柱側彎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2021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組織編寫了《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要求將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篩查項目納入每學年或新生入學體檢內容[2]。
在此背景下,我校教學團隊聯合我省脊柱醫療健康行業的龍頭企業,重新制定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優化了教學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借助合作企業,我們共同建立了脊柱學院教學平臺,推出了特色課程——推拿技術(含整脊)。
教師可以借助大學生核心素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制改革提供方向[3]。我院通過文獻研究、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及問卷調查,明確了中醫康復技術專業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維度和要素。教師將自主學、導新知、系統學、臨證練、評成果、課后拓六個教學步驟融入核心素養中,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醫學工匠精神(精心、精細、精準)、批判質疑精神、溝通交流能力、任務執行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職業適應能力及信息意識進行培育,旨在培養脊柱健康行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推拿技術(含整脊)是高職高專中醫康復技術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共計99學時。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的教師將崗課賽證融合,對接中醫技師、保健按摩師、康復技師等崗位的工作任務,將《保健按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融入教學當中。同時,教師在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中融入了按摩前準備工作、按摩手法、全身保健按摩、脊柱保健按摩等考點,并參考了國內外與推拿保健手法相關的比賽標準。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分為四個教學模塊:模塊一為準備工作(2學時)、模塊二為推拿手法(30學時)、模塊三為保健推拿(28學時)、模塊四為整脊推拿(39學時)。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的參賽項目為模塊四中的“項目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整脊治療”,分為六個教學任務:任務一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問診(2學時)、任務二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體格檢查(2學時)、任務三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X線片分析(2學時)、任務四為整脊手法訓練(4學時)、任務五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整脊治療(4學時)、任務六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療效評價(2學時)。教學任務共計16學時,均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由本校教師與合作企業醫療門診部醫師共同講授。
1.知識和技能基礎
(1)學生已經學習了正常人體結構、生理學基礎等先導課程,初步掌握脊柱結構、生理等相關知識。這幾門課程的考核通過率為100%。課前測試顯示,95%的學生的分數在80分以上,學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
(2)學生已經掌握了推拿的基礎手法和操作要點,“模塊二推拿手法”考核合格率為100%,模塊三、模塊四的項目一及項目二也涉及手法操作。課前測試顯示,在推拿技能的掌握情況上,學生的分數在85分以上,具備本項目的技能基礎。
(3)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4)個體突出情況:#20同學的正常人體結構這門課的期末成績剛過及格線,脊柱結構及病因相關知識的課前測試為68分,較其他同學(均在80分以上)有明顯差距。
2.認知與實踐能力
(1)90%的學生有較強的感性認知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85%的學生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小組協作采集病史、分析病情、有效治療。
(3)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偏弱。
(4)個體突出情況:#18同學、#31同學的手部協調性較差,推拿手法不靈活。#5同學、#18同學的推拿力量較弱,不能起到有效治療的效果。#19同學不太愿意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任務。
3.學習特點
(1)項目開展前,筆者調研了學生擔憂的內容及情況,79%的學生擔憂推拿操作辛苦、訓練枯燥、難堅持,說明學生們普遍不太能吃苦耐勞。
(2)學生喜歡運用多媒體獲取信息。89.7%的學生喜歡基于網絡的學習方式,76.9%的學生樂于接受基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喜歡游戲、競賽類學習方式。
(3)90%的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較強,樂于接受感性直觀的學習方式。
(4)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基于未來職業的崗位需求,學生對該病的診斷及治療有極大興趣。
(5)個體突出情況:#20同學性格內向,話不多,溝通意愿不強。
1.三維教學目標[4]
(1)素質目標
①培育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
②培育“三精”醫學工匠精神。精細:精細地掌握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精心:用心體會醫術的精奧,用心體諒患者的痛苦。精準:精準采集病史、治療病情、評價診療。
(2)知識目標
①掌握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診治要點。
②掌握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整脊療效評價。
③熟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并發癥。
(3)能力目標
①通過問診、體格檢查、分析脊柱X線片診斷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②運用推拿整脊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③運用整脊療效評價指標評價治療效果。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1.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診斷、整脊治療。2.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整脊治療效果評價。
教學難點為小組協作熟練整脊治療標準化病人。
教師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結合學情特點和崗位工作過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按照“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以標準化病人的病例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方法為任務驅動、標準化病人結合案例教學法等。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小組協作法、模仿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教師采用1地(教育部1+X證書制度培訓及鑒定基地)3平臺(智慧職教云平臺、可視化理實移動授課平臺、校企合作脊柱學院教學平臺)、4優資源(3Dbody等App、推拿仿真機器人、推拿仿真數據系統、搶答游戲)進行授課。雙師型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難題。
教師重點考核學生對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診治及療效評價,采用“多主體、多維度、全過程”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組成。教師探索多元增值評價,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多主體:綜合采用職教云平臺、教師、學生、標準化病人四主體評價。
多維度: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維度進行評價。
全過程: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進行全過程評價。
增值評價:課程結束后,學生填寫增值評價表。教師結合學情分析,從課中臨證表現、全面分析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勞動精神、教學評價考核得分這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增值評價,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
教師采用“一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基于崗位工作流程,按照疾病的診斷、治療、療效評價講解內容。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共有六個教學任務,每個任務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教師結合不同時段的教學內容,劃分了六個教學步驟(自主學、導新知、系統學、臨證練、評成果、課后拓),形成了“一式、三階、六步”的教學組織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1地3平臺和4優資源,將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精神貫穿始終,并融入“三精”醫學工匠精神,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并與企業對接,培養實用型職業人才。
課前,學生在職教云平臺查看教師發布的資料及布置的任務,預習課程相關知識,完成線上課前測試,體會醫術的精奧,并發布關于“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幸福”的感想。教師通過學生任務完成和課前測試等情況分析學情,教導扮演標準化病人的學生體察患者的痛苦。
1.導新知
教師分析課前測試情況,學生獲得反饋。教師播放短視頻《逐夢上學路》,回顧視頻《脊柱醫生——劉海鷹》,以真實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醫學生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干一行愛一行,對脊柱推拿要有愛勁、癡勁、狂勁,培育學生的勞動精神和醫學工匠精神。學生發射彈幕發表想法。
2.系統學
教師運用3Dbody認知脊柱側彎類型,運用推拿仿真機器人訓練推拿手法。教師運用可視化移動授課平臺直接演示單彎型、雙彎型、三彎型脊柱側彎的整脊治療,學生模仿練習,教師手把手糾錯。教師設置搶答游戲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學生完成游戲PK,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3.臨證練
教師在每組都配置一位標準化病人,引導學生模擬臨床。治療前,扮演醫生的學生進行醫患溝通,解答病人的疑問,制定整脊治療方案,開展治療。結束,扮演醫生的學生后妥善安置病人,并記錄標準化病人實操情況,完善病歷。教師開展針對性指導,記錄實訓情況,在臨證過程中給學生培育“三精”醫學工匠精神。
4.評成果
教師組織各小組展示實操記錄、患者病歷,開展生生互評、標準化病人評價、教師評價。專業知識評分80%以上的小組獲得“精細”獎章,專業技能評分80%+職業素養評分80%以上的小組獲得“精心”獎章,專業知識評分80%+專業技能評分80%+職業素養評分80%以上的小組獲得“精準”獎章。小組PK,教師頒發獎章激勵學生反復進行實操練習,辛勤勞動,扎實整脊技能,實現精準治療。
課后,各組成員繼續完善患者病歷,拍攝實操視頻并將視頻上傳至職教云平臺。教師組織學生到企業或門診部見習,提升臨證能力,進一步實現精準診療。學生與病患接觸,真誠對待患者。教師帶領學生走入中學校園宣傳脊柱保健科普知識、脊柱側彎篩查,完成增值評價。
依托數據分析,學生在六次學習任務中的專業知識平均分為30.2分(滿分35分),表明大部分學生能掌握脊柱側彎診治及療效評價的相關基礎知識,有效達成知識目標。
學生在六次學習任務中的專業技能平均分為40.3分(滿分45分),表明大部分學生具備脊柱側彎診治及療效評價的相關能力,有效達成能力目標。
學生在六次學習任務中的職業素養平均分為17.6分(滿分20分)。通過疾病診斷、治療、療效評價進階式任務學習,學生勞動精神的平均分為87.6分,較項目完成前多了12.9分,提升幅度17.3%。學生崇尚勞動、辛勤勞動、熱愛勞動,實訓時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練習推拿手法。在進行標準化病人診療及評價時,學生具備“三精”醫學工匠精神,有效達成素質目標。
個人突出情況:#20同學在本項目開展前脊柱知識測試剛及格,溝通交流能力較差,雖愿意與他人合作,但團隊協作能力一般。通過學習后,#20同學這幾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以任務4為例,#20同學在課中臨證、溝通交流能力、勞動精神等方面的評分均有提高。
教師結合學生感性認知能力強、樂于接受基于探究的學習方式等特點,運用“1地3平臺”“4優”資源提升課堂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既往的學習情況相比,學生的考核成績、出勤率、課堂參與度、滿意度都顯著提高。
教師依托校企共建的脊柱學院教學平臺,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項比賽并取得可喜成果。本項目獲市教育局立項課題(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篩查及團隊建設)及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專項資金)資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走入中學給學生宣講脊柱健康科普知識。
1.一明一暗雙線培育,課程思政有效融入
項目開展前的調研顯示,學生認為推拿是一項辛苦且枯燥、難以堅持的活動。教師以“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為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強調“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醫護人員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精細),要關心患者的病情(精心),對病人進行精準診斷治療(精準),培育“三精”工匠精神。本項目以培養“三精”醫學工匠精神為暗線,通過引入標準化病人的診療案例來培養工匠精神。因此,本項目在教育中明確了一明一暗的雙線思政課程,將這兩種教育理念貫穿始終。
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與我省脊柱醫療健康行業的龍頭企業合作,簽訂協議并搭建脊柱學院教學平臺,成立脊柱健康產業與教育聯盟,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標準化病人模擬臨床教學,基于崗位工作流程,明確任務流程操作規范及標準,使教、學、做融為一體,為脊柱健康行業針對性培養急需的健康服務人才。
我們與我省脊柱醫療健康行業的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搭建了脊柱學院教學平臺。我們還成立了脊柱健康產業與教育聯盟,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標準化病人模擬臨床教學,基于崗位工作流程,明確任務流程操作規范及標準,使教、學、做融為一體,為脊柱健康行業針對性培養能滿足需求的健康服務人才。
3.崗課賽證融合,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推拿技術(含整脊)課程是中醫康復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教學內容契合了中醫康復技師、保健按摩師的崗位需求。教師定期帶隊參加國內外各項脊柱推拿比賽、醫學生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實現崗課賽證融合教學,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教學評價中,增值評價的量化指標還不夠完善。增值評價是目前熱門的教學評價手段,也是國際上最為前沿的教育評價方式之一,能夠更細致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值評價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更加注重學生的多元發展[5]。增值性應該是關注學生個性特點的、持續性的,教師不能以單次或某一次評價結果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每位學生都應建立個人評價檔案,將每次評價的結果連貫地記錄下來,以便明確增值評價的動態變化。增值評價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盡管增值評價具有許多優點,我們根據教學任務完成后的問卷調查結果可知,有51%的學生認為教學評價手段不能充分反映他們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綜合素質方面。如果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充分評價,可能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這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十分不利。此外,勞動精神包括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和誠實勞動四個方面,但在增值評價中,這四項指標還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勞動精神。為了進一步完善增值評價體系,學校可以與教育專家攜手,探討構建完善的增值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增值評價的量化指標,優化評價策略,規范增值評價的實施。同時,學校可以增加醫學工匠精神、批判質疑精神、溝通交流能力、任務執行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職業適應能力及信息意識作為增值評價指標。此外,學校也可以增加第三方評價主體,因為第三方的評價更具客觀性。學校可以將增值評價指標細化,例如,在勞動精神評價方面,學校除了要評價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客觀表現外,還可以增加問卷調查,讓教師、學生和第三方評價人員都參與到問卷調查中,以獲取更全面的評價信息。
信息技術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本項目以推拿治療脊柱疾病為例,采用了“推拿仿真機器人”來提升學生的推拿技術。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該設備還不能模擬所有的脊柱疾病現象。我們計劃在后期與醫院、企業共同開發更新的“推拿仿真機器人”系統,加強標準化病人的培訓,以提供更真實的臨床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學習醫患溝通技巧,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完成“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整脊治療”項目,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診斷、治療以及療效評價。學校有效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為脊柱健康行業針對性地培養了健康服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