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博,慕燕云,陳 陽
開封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河南 開封 475000
泌尿系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疾病,占據泌尿系統發病率的1%~5%,臨床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腔內外科手術及開放外科手術,各項治療均可解決患者的痛苦,但就治療與預后效果分析,ESWL 具有創傷小、無麻醉、恢復快、費用低及適用范圍廣的特點,成為泌尿系結石主要治療手段,但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泌尿系結石半年、一年及10 年復發率分別為5.8%、14%、30%~70%,成為廣大患者與臨床學者重點關注問題[1]。結石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形成過程較為復雜,通過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遺傳、地理環境、遺傳因素及營養狀況存在密切關系,為有效的控制復發率和促進疾病恢復,沖擊波碎石后臨床護理至關重要,而常規護理并未針對??萍膊¢_展特色護理措施,臨床實踐效果有限,但快速康復理念為近些年為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工作效果的所提出的,廣泛適用于多種疾病的內外科治療,量化護理干預只要針對患者個體化差異制定護理措施,可提升患者住院治療的體驗度[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將兩者有效結合,開展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量化護理干預對體外沖擊波碎石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調查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2021年10月開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80 例擬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0例。納入標準:經B超或CT 確診,患者和家屬詳細了解本次調查目的,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結石意外的尿路梗阻性病變,先天性輸尿管畸形或發育異常,腎臟重度積水,鹿角形結石,結石直徑>5 cm,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對照組中男性48 例,女性42 例;年齡29~68 歲,平均年齡(46.37±6.28)歲;結石直徑11~18 mm,平均直徑(16.38±1.28)mm;沖擊波能量65%~90%,平均沖擊波能量(70.61±3.69)%;沖擊波次數2 167~2 988次,平均次數(2 569.61±234.51)次;結石部位為輸尿管上段34 例,中段30 例,下段26 例。研究組中男性47 例,女性43 例;年齡范圍27~70 歲,平均年齡(45.28±6.55) 歲; 結 石 直 徑10~19 mm, 平 均 直 徑(17.61±1.17)mm;沖擊波能量66%~89%,平均沖擊波能量(69.79±3.58)%;沖擊波次數2 195~2 991 次,平均次數(2 559.44±235.63)次;結石部位為輸尿管上段38 例,中段29例,下段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僅采取常規健康宣教護理,向患者講解治療期的注意事項、配合要領等。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實施基于快速康復的量化護理干預。(1)治療前1 d(放松訓練):播放舒緩音樂,并伴隨音樂進行肌肉收縮(8 s)~放松(10 s)訓練,肌群按照手、前臂、上臂、前額、眼睛、頸部、咽喉部、肩背部、胸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及腳步順序依次收縮肌肉群然后放松,各肌肉收縮和放松為一組,收縮放松5~10 組[3]。(2)排石前30 min(室內準備):護理人員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室內調整室溫、治療床溫度及輸注液體溫,將其恒溫至35℃左右,且對于明顯疼痛患者可提前準備棉被或毛毯,使得患者在溫度適中的環境中保持放松狀態[4]。(3)排石中(呼吸訓練):指導患者經鼻深吸一口氣后屏氣8 s(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延長或縮短),腹部緩慢隆起,最后經口緩慢呼氣3~5 s,腹部緩慢下沉,患者在呼吸過程冥想自己在沙灘上、黃昏下或草原上,認知感知腦海閃現的想法,直至沖擊波碎石結束[5]。(4)排石后6 h(體位指導):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進行雙腳原地跳躍;輸尿管中段結石患者進行左右兩側交替單腳跳躍;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進行健側單腳跳躍,與地面接觸時應先足跟接觸地面,每次10~15 min,每天500~1 000下,分為3~5次完成,連續3~5 d[6]。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血尿、出血、感染發生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復發率及術后生活質量相關指標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tewartse 在1988 年研制的SF-36QOL(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信效度系數為0.94,量表評價內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 方面,各分項評分為0~25分,生活質量與量表中分呈正相關性。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碎石后出血、血尿及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碎石后血尿、出血及感染發生率情況 例(%)
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復發率情況(x±s)
研究組患者術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x±s) 分
ESWL 指通過體外產生的沖擊波聚焦擊碎體內結石,并伴隨尿液排出體外,實現尿液結石的目的[7]。ESWL 為上世紀80 年代基于無痛苦和不開刀理念所研制的治療方式,廣泛應用于輸尿管與腎結石治療,可治療直徑在2.5~0.5 cm的結石,但對于結石直徑過大或結石較硬,如多發結石、鑄型結石等臨床治療效果欠佳[8]。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以減少患者由于應激反應高為原則,在減輕患者生理與心理創傷的同時,減少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快速康復,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復發率較對照組低,由此可見ESWL 患者在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措施有顯著的療效。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碎石后血尿、出血及感染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由此可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較傳統護理方式,可減少一系列的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如下:(1)術前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采用不留置或縮短留置的胃管與尿管時間,可減少尿路感染時間,降低機體應激反應程度[9]。(2)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中盡早下床活動,使得被擊碎的碎石快速通過尿道排泄,降低殘留結合對腎臟或尿路的刺激,減少再次發生尿路堵塞所致血尿、出血及尿路感染發生率;除此之外,治療后早期下床還可通過運動增加患者疲勞感,促進患者睡眠,促進治療后心、肺功能的恢復[10]。(3)泌尿系結石患者由于結石對尿路的堵塞導致患者出現排尿困難或排尿疼痛等感覺,隨時間延長患者可由于應激反應升高出現低體溫情況,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治療中加之以體溫干預,如保持室溫、治療臺加溫及毛毯等大量保暖措施,且在術后輸血液體加溫及毛毯等均可使得患者體溫維持在35℃以上,最大程度保持臟器功能,使得患者生理和心理保持最佳放松狀態[11]。在各項維持與促進的護理措施下,患者快速恢復健康狀態,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住院費用,減少患者經濟與精神壓力[12]。且聯合的量化護理干預,通過??谱o理的轉向護理,在快速康復基礎上聯合體位與放松訓練,以達到穩定心肺功能,增加患者治療后排石過程中的舒適程度,避免由于碎石堵塞尿路影響排尿效果所致情緒緊張,緊張情緒可使得平滑肌收縮,出現尿路夾閉或縮窄可能,在體位與放松訓練后,患者可在排石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時保證穩定心理待癥狀逐漸消除[13]。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及總評分有很大提升,由此可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實施過程中向患者講解關于泌尿系結石相關知識與治療方式,在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基礎上,穩定患者治療過程中情緒,且術后指導患者排石,向患者講述關于沖擊波碎石相關的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碎石后排石過程中不良反應的負面心理,提高堅持排石的信心,加之碎石后指導患者腎區拍打和鍛煉,促進碎石的排出,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量化護理干預,可在保證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情況下,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強患者對關于泌尿系結石和碎石排石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配合度與依從性,保證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