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女,薛麗媛,馬東燕,任江虹
洛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二區,河南 洛陽 471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會增加妊高癥、胎兒畸形、巨大兒的發生風險,也是不良妊娠結局的高危因素,對孕產婦及胎兒均有巨大危害,會導致孕產婦流產、新生兒呼吸窘迫及低血糖等不良結局,嚴重危及母嬰的生命健康。因此,臨床需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控制GDM 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1]。控制GDM 患者的病情需多方面綜合干預,這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具有密切聯系,故實施有效護理以改善G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對改善其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2]。信息不對稱理論(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AIT)是信息交換雙方不具備相同的個人決策所需信息,是導致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護患雙方在獲取信息方式、信息真實性及信息理想分析方面存在不對稱現象,易導致醫護患關系緊張[3]。共同決策是由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在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患者的意愿,并基于醫護人員與患者雙方相互理解前提下,選擇最適合患者的醫學決策,是患者參與自身醫學決策的過程,能夠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養成自我管理行為[4]。近年來,AIT 理論與共同決策理論被廣泛應用在護理領域中,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以AIT理論為基礎的共同決策護理對GDM 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3 月洛陽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4 例GD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IT 組與常規組,每組各52 例。AIT 組:年齡20~37 歲,平均年齡(27.84±3.47)歲;孕周24~28 周,平均孕周(26.10±0.53)周;經產情況為初產婦37 例,經產婦15 例。常規組:年齡20~39 歲,平均年齡(27.79±3.51)歲;孕周24~28 周,平均孕周(26.07±0.49)周;經產情況為初產婦34 例,經產婦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
納入標準:(1) 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5]中GDM 診斷標準。(2)年齡≥20 歲。(3)孕24~28 周。(4)單胎妊娠。(5)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多胎妊娠。(2)伴其他妊娠并發癥。(3)伴內分泌疾病。(4)伴結核疾病。(5)伴精神、認知、溝通障礙。(6)長期服用影響糖代謝藥物。(7)中途退出研究。
1.3.1 常規組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口頭對患者開展健康宣講,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教會患者正確檢測血糖,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緩解患者消極情緒,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并適量運動,告知患者遵醫囑合理用藥。
1.3.2 AIT組 AIT組實施以AIT理論為基礎的共同決策護理,根據患者的醫療信息需求及決策需求,從個性化、針對性、多樣化、主動性4 個方面開展護理工作,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個性化。在患者就診時發放健康手冊,指導患者閱讀,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講解GDM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危害性及治療方案,由患者根據自行需求獲得相關的專業信息,患者能夠參與到健康宣講知識的選擇中,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專業信息需求進行宣教,采用語言、圖片及視頻等形式,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并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2)針對性。在患者入院時向其發放信息獲取需求表,指導患者根據個人情況勾選需要了解的專業信息,包括疾病、檢查、治療等內容,護理人員及時予以正確解答,并邀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解答進行評價。(3)多樣化。采用宣傳海報、宣傳手冊、視頻播放、專家講座等方式予以患者信息支持,并在病房中采用圖片展示GDM 的飲食、運動規范,使得患者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健康知識宣講中,從而增加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4)主動性。主動告知患者檢查、項目收費、用藥等相關知識,針對患者可能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行訪談,向患者介紹成功妊娠的病例,指導患者學習正確的情緒調節方法,要求患者根據自身情況與醫護人員共同制定治療及護理方案,鼓勵患者發表自己的看法,為患者講解不同醫護決策的獲益情況及其風險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推薦最佳的醫護決策。
(1)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評定量表(Michigan Diabetes Management Rating Scale,DCP)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行為。DCP 量表共有5 個維度、24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分別賦值1~5 分,其中,運動問題、血糖監測問題2 個維度反向計分,這2 個維度評分越低,其余3 個維度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佳[6]。(2)采集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早晨空腹靜脈血4 mL及餐后2 h靜脈血2 mL,采用已糖激酶法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儀器為邁瑞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800M 型)。采用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儀 器 為D-10TM 型 全 自 動HbAlc 分析儀。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AIT 組DCP 量表中自我管理態度、自我管理效能、飲食依從性3 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運動問題、血糖監測問題2 個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DCP評分情況(x±s) 分
干預后,AIT 組FBG、2 hPG、HbAlc 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情況(x±s)
GDM是妊娠期出現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而引起的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加之GDM的診斷閾值下降,使得我國GDM 的患病人數越來越多,嚴重威脅孕產婦及胎兒健康,成為重大衛生問題。GDM患者在妊娠期通過一系列自我管理行為,能夠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其妊娠結局。但大部分GDM 患者因缺乏疾病認知,自我管理意識不高,導致其自我管理處于一般水平,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臨床需積極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GDM 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充分挖掘GDM 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延緩病情進展,在改善患者妊娠結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醫療環境中,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醫護之間存在醫療信息不對等的情況,會造成患者的信息需求與信息支持不平衡,不利于醫患之間建立信任關系,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配合度,甚至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7]。共同決策是醫患之間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并考慮疾病發展的各種可能,在雙方意見達到一致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宜患者醫療決策的過程[8]。基于AIT 理論的共同決策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充分的醫療信息支持,以患者的意愿為前提,綜合考慮后,與患者共享醫療決策,并做出最佳的醫療方案選擇,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能夠為患者參與疾病管理提供機會,滿足患者了解疾病信息及參與疾病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供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提高患者醫療及護理配合度也具有積極意義[9]。袁甜等[10]研究發現,為胸腰椎體骨折患者構建圍手術期AIT理論共同決策護理方案并實施,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整體評價,了解患者圍術期各階段信息需求,主動采取多樣形式,如發放宣傳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能夠滿足其信心需求,增強其對疾病及手術了解程度,從而提高其手術配合度及康復依從性,有利于改善其預后。
本研究結果表明,AIT 組干預后的自我管理行為優于常規組,血糖水平低于常規組,與陳瑛等[11]的研究結果相似。這提示護理人員作為共同決策的成員參與討論,能夠與患者溝通醫療相關問題,并對患者的整體需求進行評估,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時間更長,在與患者互通信息及互動過程中,能夠識別患者的不同特征,敏銳準確地捕捉患者現有困境及其信息需求,并根據患者的個體特殊性,構建深沉次專業問題,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答專業問題,共享醫療信息,最終確保治療方案的準確性[12-13]。同時,以AIT 理論為基礎的共同決策護理是在充分了解GDM 患者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專業信息支持,讓護理服務充分體現人性化理念,并更具備針對性,使得護理服務與患者的病情及其實際信息需求相符合,有效避免護理資源的浪費。而且該護理模式更注重患者迫切參與醫療決策的興趣,能夠滿足患者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針對患者的個體特征優化護理流程,為患者提供連續、動態的護理服務,使得各項護理環節更加靈活。這不僅能夠建立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系,還可以提高患者解決問題的及時性及主動性,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依從性,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到自身醫療決策的制定及選擇中,對患者的潛力進行充分挖掘與調動,可以促使患者參與到自我護理中,減少對護理人員的依賴,從而為后期自我管理奠定基礎,有利于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而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14-15]。
綜上所述,對GDM 患者實施基于AIT理論的共同決策護理,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