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 要]在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智能財務轉型實現財務戰略定位的升級。本文從審計視角,分析企業在智能財務探索中經常遇到的風險問題作為切入點,分別進行剖析和探究,提出企業應堅持務實原則,立足自身實際,從業務價值提升目標和內在需求出發,明確目的、統一規劃、分層設計、分步實施、場景落地的財務轉型策略思路,為企業財務創新和內部IT審計工作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智能財務;系統規劃;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17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7-0060-05
0? ? ?引 言
近年來,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智能財務的研究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對傳統的財務職能進行變革思考,期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提升財務的戰略價值定位。目前,智能財務的課題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涵蓋智能財務的概念、范圍、框架、實施路徑、應用案例等方方面面。智能財務的研究,對財務領域自身的變革甚至企業的數字化變革都起到了推動和引領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很多企業在推進智能財務的實踐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走了一些彎路,造成了時間和成本的浪費,影響了智能財務體系的建設進程和企業自身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從審計視角,針對智能財務轉型推進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探析,揭示其中的認識誤區和風險因素,同時建議企業在智能財務轉型過程中,要堅持從智能財務的本源出發,圍繞企業自身智能財務轉型的目的,切實做好智能財務轉型的整體系統規劃,合理設定智能財務轉型的落地場景,為智能財務和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以及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提供借鑒參考。
1? ? ?智能財務的本源
在智能財務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是智能財務的本源是什么、范圍是什么。對此,我們從智能財務的定義出發探求問題的答案。根據張瑞君[1]等人的觀點,智能財務是一種業務活動、財務會計活動和管理會計活動全功能、全流程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裴愛平[2]提出智能財務是以人工智能為依托的財務管理系統。由此可以看出,智能財務的本源仍然是財務。智能財務在實踐發展中,結合了最新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但智能財務仍然是對財務的研究。
財務泛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3]。具體而言,企業財務范圍或者財務部門職責圍繞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工作等內容展開。智能財務的研究范圍理應與此相同,任何對智能財務范圍的延伸同樣適用于對財務范圍的延伸。本文認為,智能財務的范圍相當于財務的范圍;在進行智能財務研究的同時,要基于財務職能的一般定位,不能脫離本源,否則可能造成邊界不清、戰略定位模糊的問題,最終導致智能財務轉型走入誤區。
2? ? ?智能財務轉型的目的
智能財務解決的是傳統財務管理過程中的一些痛點問題:業財不聯通、不能及時處理數據、無法支撐決策等,從而實現為企業財務轉型賦能,提升財務工作過程中的共享、分析能力,助力企業建立高效規范的財務管理流程,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終實現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支撐,為經營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控制風險的目的。
從技術角度,智能財務是建立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基礎之上的創新形態[4]。云計算主要實現的是數據和應用的遠端存儲和共享,其本質是共享;大數據是針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大規模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形成有利于管理決策的結論,其本質是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通過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計算機技術和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結合,模擬人類思維,旨在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不論采用何種技術,智能財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財務工作,提升財務工作的共享能力、分析能力、效率和效果。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圍繞財務工作的目的展開,不應為了追求技術而盲目上系統、求創新,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3? ? ?智能財務系統的規劃建設
智能財務的建設,最主要的就是要回歸企業的戰略需要、經營需要、環境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科學的規劃,有條不紊地推進體系和系統建設。智能財務的建設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業務流程的變革、一個是信息系統的建設。業務流程變革是一個寬泛的話題,本文特指智能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所需要的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變革。因此關于智能財務的建設,本文統一從信息系統的建設角度一并進行分析探討。
3.1? ?明確戰略需求目標和業務變革方向
企業根據要實現的戰略確定目標需求和業務變革方向。業務變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組織、流程、IT。一般先從流程和組織方面的變革開始,然后是IT。這也說明業務變革一般都是從系統角度落地的,這個基本方向要在初期明確。在這個過程中要清晰定義智能財務系統在企業業務變革中的定位,期望智能財務解決什么業務痛點和實現什么戰略目標,最終又如何通過系統規劃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
3.2? ?制定智能財務系統的框架規劃
智能財務系統框架規劃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①對齊:以財務為目標和方向,以財務對業務進行牽引,業務最終要反映在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上;業財要一致,以實現頂層報表的準確可靠、支撐決策。財務定義好標準,業務自行去適配,業務的真實性由業務系統負責,財務通過查看數據簽名等機制進行一致性驗證。②分層:智能財務系統應充分考慮財務和業務的融合,同時系統的設計又要遵循分層原則,各層之間需要定義清晰的接口關系。一般地,智能財務系統自下而上可以分為業務活動層、業務管理層、標準接口層、邏輯控制層、報表展示層、績效和決策支持層等六個層級,如圖1所示。這樣就可以實現財務和業務的分離、控制和執行的分離;其中財務是系統核心,承載報表需要的賬目數據、憑證、總控數據、配置參數,但不對業務進行處理和審核,具體的業務活動通過業務前端系統進行處理。③標準:所有的主數據、科目、總控表單、流程控制點必須集中在一個模塊或目錄下實現集中可視、可配置,其他模塊只能引用。標準和集中管控是智能財務系統的技術保障。為了實現標準的目標,必要時可對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進行同步提升改造。④擴展:系統要明確可擴展性,具有一定的彈性,適當考慮業務場景的變化。
3.3? ?落實智能財務系統的實施分期
智能財務系統需要滿足財務部門的一般工作需求,即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績效管理和決策支持等。因此,智能財務框架體系可以劃分為與以上業務職能對應的功能組。
(1)共享核算平臺功能。具體的開發建設時序,應先行啟動共享核算的標準化平臺建設,即先實施財務接口的標準化,然后是業務和財務的融合。財務僅接受符合標準接口規范的合法數據進入財務共享核算系統。例如,業務審批后的流程數據結果按照特定的業務表單<如合同訂立>傳遞至財務共享核算平臺,同時在財務側和業務側通過數字簽名進行驗證,保證傳遞過來的業務表單數據確實是已經通過了財務系統關于該業務表單<合同訂立>配置的流程節點審批人進行了審批。傳遞給財務的信息是預先配置的各個接口單據的結構化信息,以及一致性簽名,只要求符合財務制作憑證和明細記賬的目的,而不是傳遞全部原始單據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證業務的真實性,又可以降低系統負荷,同時又能便于后續智能化分析相關財務和業務數據。
(2)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功能。在財務會計相關的共享核算平臺完成建設之后,可以進一步落實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相關的功能建設。其中財務管理范疇內的投融資管理屬于財務職能的業務前端,其工作過程和結果同樣需要對接共享核算進行會計處理,同樣需要遵循接口標準并按要求上報結構化數據。管理會計的功能范疇包含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資金計劃等模塊,根據處理邏輯針對自下而上收集的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再向上形成管理會計報表;同時管理會計模塊具有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職能,通過自上而下發送邏輯指令對具體的業務活動進行管控。
(3)績效管理和決策支持功能。位于頂層的績效管理和決策支持層按照規劃設計原則作為最終建設的功能模塊,需要底層的業務活動層、業務管理層、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當然并不是說務必要下面逐層完善之后方可啟動頂層的建設,只是在下面各層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頂層的數據基礎的可靠性、完整性、一致性會存在缺陷,從而導致績效管理和決策支持依據的信息失真,對最終決策和向下管控的有效性造成影響。因此,企業在使用決策系統時經常存在的效果不佳、沒有實際應用效果等問題就是由于底層數據基礎差、不流通、指標設計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以上數據自下而上推送的稱之為數據流,作為底層管理模塊、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模塊進行業務邏輯和報表處理的輸入;自上而下發送管理控制指令的稱之為控制流,目的是決策控制和干預業務活動的開展。
4? ? ?智能財務的場景落地
在完成了如上智能財務系統框架的規劃設計之后,在具體的功能實現和建設過程中,可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按照需要設定具體的場景進行落地。根據李曉理[5]等人的研究總結,人工智能技術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等。近年來,在智能財務系統的應用框架之下,涌現出諸多利用上述人工智能技術的場景應用。
4.1? ?計算機視覺
計算機視覺是運用計算機主機、終端、外設及相關設備對人類視覺的一種模擬,用以對圖像或視頻進行采集處理并取得圖像或視頻中的內容信息。計算機視覺技術范疇內典型的應用領域就是人臉識別技術。在財務領域同樣可以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智能創新以提升管控的效率和效果。例如,財務部門可以利用人臉識別對具體操作人員的身份進行鑒別,從而實現基于崗位角色的職責分離內部控制。具體地,不同的處理終端分別授予會計或出納的系統權限,在終端設置攝像頭抓取人臉信息進行身份識別,以控制相應操作人員的權限。
4.2? ?自然語言處理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句法分析、問答系統等。語音識別技術是對人的自然語言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它使現實生活中各種人機對話的需求設想成為現實。語音識別技術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智能財務的系統中,結合人機接口技術,應用場景之一就是財務共享呼叫中心的自動電話應答服務,經過訓練的自動程序可以對用戶的問題進行直接回答,使用戶方便、自然地與機器人交流,降低了服務成本并解除了對人工服務時間的限制。另外的一項應用是對工作會議、訪談交流的發言內容進行語音識別和文本記錄,提高了會議記錄的效率。此外,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隨著近期應用程序ChatGPT的迅速興起,必將在未來的智能財務領域派生出諸多應用場景,同樣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技術審慎評估后決策其落地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項目盲目上馬導致的技術風險和成本發生。
4.3? ?智能機器人技術
智能機器人是具有高度適應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仿真程序或設備。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智能機器人可具有多種感知功能,可進行復雜邏輯處理、模擬人類思維、綜合判斷決策,甚至在工作環境下具備獨立作業和行動的能力。在目前企業財務領域智能化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應用較為廣泛的RPA(流程自動化機器人),就是通過模仿最終用戶在電腦的手動操作,提供了一種最終用戶手動操作流程的自動化處理方式。應用RPA的目的是代替人工處理重復性高、操作煩瑣、發生數量和頻次高的日常事務,從而大大減少財務部門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此外,適合模擬人工操作的智能化應用場景還包括利用爬蟲進行市場、政策、交易等方面的數據抓取和分析,從而輔助專家決策系統進行戰略財務的分析和報告。
4.4? ?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
模式識別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模式識別就是通過數學或計算機算法將樣本按照特征劃分到不同的類別之中。模式是指因子間存在確定性或隨機性規律的對象、過程或事件的集合。模式識別技術通常用來對圖像、文字、照片以及聲音等信息進行識別、處理和分類,從而識別提取符合特定特征的目標對象。在財務領域可以應用模式識別的場景較多,最為典型的是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OCR技術其原理是通過計算機對接受的文稿數字圖像進行處理,將其圖像上的印刷或手寫語言文字或其他字符與系統字符庫(模式)進行特征匹配,最終識別形成文本類型的數據的過程。利用OCR技術可以對各種增值稅發票、普通發票、定額發票、火車票、飛機票等進行處理和檢查,識別其中不合規的發票和不符合財務報銷規則的發票,以及假發票等各種類型的票據。另外,利用模式識別技術還可以建立符合特定規則的風險指標,對財務管控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和預警。
5? ?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財務是財務領域的一次數字化變革。在智能財務轉型中存在諸多風險問題,需要企業管理者、財務部門在變革過程中站在審計視角冷靜思考、務實規劃和理性實踐。智能財務本質是業務和財務的一體化、財務數據的標準化和結構化、流程處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決策支持的可視化和實時化,是數字化轉型在財務領域的體現,是人工智能技術在財務領域的應用,是戰略財務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升級。智能財務的實現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實現路徑也不是唯一的,每個企業都可以在智能財務總體框架內選取適合自身需要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方式去創新實踐。根據企業實際,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結構化、業財一致性,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提升和完善。同時,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或CFO應當轉變觀念,實現自身從財務職能視角向集團戰略視角的定位轉變,取得與該定位相適應的權責,打造財務和技術融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戰略財務價值的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瑞君,陳虎,張永冀. 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J]. 會計研究,2010(7):57-64,96.
[2]裴愛平. 企業智能財務的體系架構和應用研究[J]. 當代會計, 2021(5):33-34.
[3]王建華. 現代財務管理[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4]劉勤,楊寅. 智能財務的體系架構、實現路徑和應用趨勢探討[J]. 管理會計研究,2018(1):84-90,96.
[5]李曉理,張博,王康,等. 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20(6):583-590.